1939年白求恩病逝,临终前为何向聂帅请求:给我的前妻拨点钱过去

南书房 2024-09-14 00:31:01

1939年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抗日根据地,著名的加拿大援华医生白求恩因败血症发作去世。消息传开后,晋察冀边区的领导和群众纷纷赶来,为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送行。一周后,《新中华报》发表了悼念白求恩的特讯,引起广泛关注。毛主席在延安召开的追悼会上,为白求恩同志题写了挽词,并称赞道:“白求恩同志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白求恩的故事始于1890年3月,他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个牧师家庭,祖父是当地有名的外科医生。白求恩从小富有冒险精神,喜欢探险游戏,并在祖父的影响下,对解剖和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成年后,白求恩考入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得硕士学位。然而,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半工半读,曾做过工人、伐木工、记者和辅导员。一战期间,他还加入了英国海军。

1922年,32岁的白求恩在英国的外科医学会上遇到了22岁的弗朗西斯,她出生于富商家庭,个性温和,富有同情心。两人尽管年龄相差悬殊,却因相似的理想而迅速坠入爱河。当年,白求恩向弗朗西斯求婚,尽管她的母亲反对,弗朗西斯依然毅然决然与白求恩成婚。

婚后,两人在美国底特律开设了诊所。白求恩为贫困患者提供免费治疗,诊所虽然人满为患,但收入却不佳。为养家糊口,白求恩日夜工作,甚至接待传染病人,不幸染上了致命的肺结核。在当时,这几乎是无法治愈的疾病。白求恩性情大变,经常对弗朗西斯发火,企图用恶劣的态度逼她离开。无奈之下,弗朗西斯同意了离婚,并回到他们相爱的爱丁堡。

独自一人的白求恩没有放弃,他专心研究治疗肺结核的新方法,并成功发明了“人工气胸疗法”,治愈了自己。康复后的白求恩渴望重新与弗朗西斯在一起,两人再次结婚,开始新的生活。然而,随着事业的发展,白求恩的时间越来越多地被工作占据,两人的感情再次破裂。1933年,弗朗西斯再次提出离婚。

离婚后的白求恩深感迷茫,直到1935年他加入了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白求恩毅然决定前往中国,加入反法西斯的战斗。他乘船到达香港,又飞抵武汉,周恩来亲自接见了他,并邀请他前往延安。白求恩热情回应,表示自己作为军医,岗位应该在前线。

1938年,白求恩抵达延安,见到了毛主席和朱德。在延安,他与八路军战士同吃同住,深入了解抗日根据地的艰苦生活。他在日记中写道:“在延安的革命根据地,我见到了一个面貌全新的中国!”随后,他被派往晋察冀边区,见到简陋的医疗条件后,白求恩着手改善,建立了一系列简易的医疗设备,如“简易输血器”,为前线的伤员提供救助。

1939年夏天,白求恩在冀中根据地提出设立卫生学校,为八路军培养医护人员,并亲自撰写教材。原计划在11月回国的他,因日军的“大扫荡”而推迟了行程。不久后的摩天岭战役中,白求恩在一处破庙中连续数十小时抢救伤员,手指被骨渣划破而感染。然而,他并未重视伤口,简单消毒后继续救治,最终引发严重败血症。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白求恩向身边的助手表达了一个遗愿:“这次回国后,我要带她来中国,从此再也不分离。”助手不解地问:“您说的是谁?”白求恩深情地回答:“是弗朗西斯,她曾是我的妻子,我们两次离婚。”

临终前,白求恩还向聂荣臻提出一个请求:“能不能拨点钱给我的前妻?”聂荣臻一时哽咽,他明白这不仅是对旧日爱情的执着,更是白求恩对生命的无尽眷恋。

1 阅读:159

南书房

简介:以专业的眼光让历史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