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宁娶二婚头,不娶俊寡妇”是什么意思?古人为何这样讲?

北极微凉 2022-12-07 18:34:37

儒家经典《礼记.昏义》论述了婚姻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故君子重之。”这里的“昏”字,是个通假字,意思是通“婚”。整句的意思是,结婚是关于宗庙兴盛的神圣大事,不可不重视。

古人认为,人生一生有三大喜事,即“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而洞房花烛夜即娶媳妇,占人生四大喜事之首。

娶媳妇谁都愿意娶个黄花大闺女,但旧时有的男子,或因贫穷,或因身体条件着,娶个初婚女子有点难,只得把眼光放在“二婚女”与“活寡妇”身上。

现今法律规定男女平等,婚姻自由,这即包含着结婚自由,也包含着离婚自由,如果婚姻内,夫妻因重重原因,实在过不下去了,夫妻无论那方都有权力提出离婚。而在封建社会,却不是这样的,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休妻制,那时夫妻家庭地位并不平等,只有丈夫可休妻,不可妻子休夫。那时,只要丈夫认为妻子有错了,犯了所谓的“七处之罪”,即“不孝公婆、无事子嗣、淫、妒、有恶疾、口多言、窃盗”等,就可写一休书,把妻子赶回娘家,而丈夫无论犯了什么错,也无权休掉丈夫,这是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产物,而被休的女子,如再婚,会被世人贬称是“二婚头”。

所谓的“寡妇”是指一个女子,丈夫因病或因故去世了,留下了妻子及孤儿过日子,这样的女子俗称“寡妇”。

都是没了丈夫的女子,那么,古人为何说“宁娶二婚头,不娶俊寡妇”呢?这主要有二个原因:1.封建社会时期,被休的女子如有儿女,其中儿子是不准带走的,因为儿子留下还要传宗接代,而活了丈夫的寡妇,再嫁难免会带着儿女,旧时社会非常讲究血脉家族继承。

2.旧时社会,世人皆迷信,因为寡妇门前不但是非多,更主要的是会“妨夫”,宁愿娶个有缺点的二婚头,也不要个俊寡妇。

2 阅读: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