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越边境战打响,仅仅28天的时间,越南军队就从各个重要城镇退守至首都河内,面对中国军队的势如破竹,越军上下心有余悸。不过,在回忆作战过程中,被越南称为“修罗场”的鬼屯炮台一役,却让越南士兵后怕了30多年。
一、同登战役回忆
众所周知,中国在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前,中央军委就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明确惩戒的目的,以攻陷谅山作为惩治终点,对越南小惩大诫。
然而,想要攻陷谅山,绝非一朝一夕,在连接谅山的外围通道上,同登作为主要门户,成为阻碍中国大军的一道屏障。而这里地势险要、明暗碉堡层出不穷,甚至还有法国当时留下的“鬼屯炮台”,可以说,想要进入谅山,必须先拿下同登,而想要拿下同登,就必须先摧毁那座“鬼屯炮台”。
于是,许世友司令员下令,由解放军55军163师师长边贵祥率领主力部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拿下“鬼屯炮台”以及探某、同登火车站等。尽快向谅山地区集合。
接到命令后,师长边贵祥随即制定了作战方案:由副师长宋宝胜和政委李盛福率领489团3营攻打同登火车站和鬼屯炮台,由487团2营攻打探某一地。
作战方案拟定之后,各主力部队也开始做好进攻准备,而此时,负责坚守炮台任务的是谅山武警5连和第3师(5军区)一个步兵连
为协调作战部署计划,越军决定:步兵连负责炮台北面和东面之敌,而谅山人民武警5连负责炮台南面和西面之敌。
据参与过同登战役的越军幸存上校回忆农文漂回忆:中国军队就像蚂蚁一样拥挤,所有驻守的越军看了没有不感到害怕的。
163师部署已经完成,攻打鬼屯炮台的任务开始,然而,我军却严重低估了这座“法国炮台”。因为,它根本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外表不仅铜皮铁骨,而且里面也另有乾坤。
据了解,鬼屯炮台、339高地以及探某三处高地实际上相互依存、相互支援,只要有一方遭遇大规模袭击,都能够源源不断的从另外两处赶去支援。而且这三处高地相互依托,形成一个倒三角形,在面对敌人之时,还能够形成三面交叉火力,将敌人阻击在外。
如此严密的部署,确实令我军前进不得。一开始的精心部署也基本上被打散。直至当晚23时,我军营指宣布,所有部队原路撤回,这次进攻才宣告结束。
面对进攻的失利,我军决定出动更多兵力,并向同登火车站抢攻,准备夺取这一重要标地。然而,第二次的进攻,虽然我军规模强大,令越军十分惶恐。可是,在火车站抢攻的时候,却发现,源源不断的越军涌入其中。
随着第二次进攻的失败,此时,我军也已经发现了越军三处高地的秘密。
二、彻底摧毁鬼屯炮台
鬼屯炮台确实难啃,不过,我军并不会放弃。根据越军的战略部署,以及隐秘地形,师前指经过一番研究和部署调查,决定于21日发起第三次进攻。
此次我军决定从平顶山出发,避开敌人火力交叉点,然后以火炮掩护解放军进攻。果然,在进攻不久,越军的注意力就集中在防御阶段,忽视了我军主力部队的进攻。
在炮火掩护下,487团营部分别向探某阵地发起进攻,平顶山一侧,解放军借助炮火的掩护,连续摧毁敌人2个极强火力点,没有了敌人火力的交叉夹击,很快,平顶山西侧的敌人就被我军强大火力消灭。
彼时,越军借助平顶山内的坑道避而不出,以为我军拿他们没有办法,没想到这时,军前指下令立即封锁所有通道,将越军死死的堵在里面。
眼见敌人的出口被我军封堵起来,同登火车站以及339高地与鬼屯炮台连接的暗道也被我军彻底摧毁,此时,只剩下躲藏在炮台内的越军残兵了。
出于人道主义,我军主动向里面喊话,并交待只要投降,便会优待俘虏。
然而,就在我军战士喊话时,从洞内传出一阵枪声,幸好我军战士躲避及时,没有造成重伤。
此时,我军无法进入炮台内部,而越军也出不来,双方之间形成对峙。眼看继续耽误下去,很有可能耽误我军的整体作战计划,于是,为了彻底摧毁炮台,防止参与越军形成隐患,我军决定:炸毁这座坚固的鬼屯炮台。
据后来越军幸存上校农文漂回忆:
“中国军队将所有的炮台出口封堵,就等着活捉我们,听着中国军队用扩音器不断的劝降,很多士兵都害怕不已,但是却没有人投降。”
对我军来说,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我军的主要目标是攻陷谅山,而不是小小的同登。于是,专门与曾经修建炮台的老工人何国安共同部署好了炸毁点。
489团2班的战士们直接拿来了12吨炸药、2吨汽油部署在出口周围,直接用手榴弹和火焰喷射器引爆。
随着点燃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睁大眼睛这看这座炮台,在引爆的一刹那,轰隆隆的巨响在整个山间回荡,大地为之颤抖。彼时,河内的越南当局以为是中国使用了原子弹,众人惊慌失措、后怕不已。
事实上,炸药加汽油的威力确实令人吃惊不已,而这座坚固的法国炮台也终于被成功摧毁,成为一片废墟。
据后来的当地边民称,越南人从里面挖出来1100余具尸体,由于这座曾经的炮台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大多数尸体被掩埋在里面,无法统计具体的数字。
此次,法国炮台的覆灭,也让越南上下一片心慌,毕竟这座炮台的历史以及重要程度对越南来说十分重要,但中国军队却在几天的时间里彻底的将其摧毁,顺而进攻谅山外围。
解放军的进攻速度令越南始料未及,而越军不惜牺牲,也不愿意投降。我军优待俘虏,是不争的事实,但越军却顽强抵抗,坐以待毙,这与越军高层的态度影响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