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时期,那些被皇帝封“王”的人之间有什么尊卑区别吗?

一点儿历史事 2023-04-17 21:30:54

封建王朝时期,那些被皇帝封“王”的人之间有什么尊卑区别吗?

自秦始皇一统六国开始,我国就由奴隶制社会正式完成了向封建制度社会的过渡。

千古一帝,当之无愧。

但这里笔者要向大家声明一下:秦朝是没有封王的,因为他们实行的是二十等爵制。

但从汉代开始,直到清代,每个朝代的最高统治者都有封自己子孙后代或者同胞兄弟为王的习俗。

那么同样都是“王爵”的封号,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优劣高低呢?

1.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吸取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加上汉初异姓诸侯王造反的经验,分封了一大批同姓诸侯王。

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吴王刘濞、代王刘恒、赵王刘如意、齐王刘肥等。

由于汉朝时期封建制度初立,所以此时的诸侯王制度比较混乱,基本延续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规制,与后世大一统王朝不同。

汉朝的诸侯王与春秋战国时期类似,都同样要建立自己的封国,去封地任命,建立一套独立于皇权之外的行政体系。

而后世大一统王朝的“王爵”基本都是“荣誉称号”,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权力。

而且汉朝时期的王爵并没有“高下之分”,唯一的区别就是自己的“地盘”大小。

2.后世大一统王朝

这个时期里被皇帝分封的“王爵”超过99%都是皇帝的直系子孙后代。

虽然由于历朝历代的传统不一样,而略有不同。

但在不同的年代“晋、齐、楚、秦”都是最尊贵的称号。

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这四个国家都是最强大国家的代表。

其中“晋王”更是佼佼者,也是其中最为出类拔萃的存在,许多帝王登基之前都曾被封为“晋王”。

比较出名的有武则天的老公唐高宗李治,还有当年凭一己之力玩弄大隋朝的隋炀帝杨广。

在这段时期,我国一共出现了29位“晋王”,其中有十二位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这种概率,就算是历朝历代的太子看了也要哭着走。

除了这四个最尊贵的称号之外,还有一些低一点点的称号,那就是“赵、魏、梁、燕、宋、吴、越、韩”等。

这些也都是第一等的“王爵”,只是因为他们在春秋战国时期名气不如那四个国家大,所以地位上有一点差距。

上述内容中,我们提到的全部都是“亲王” 。除了亲王之外,还有“郡王”。

“郡王”大多不是皇帝的直系亲属,一般都是一些关系比较疏远的亲贵子弟。

例如:长沙王、渤海王、河南王等。

在我国古代,“国”一般只有一个字,而“郡”则为两个字,所以后世为了便于区分,有了“一字亲王、二字郡王”的习惯。

其中“中山王”比较特殊,在春秋时期,虽然中山国名气比较小,但他们也是诸侯国,所以后世册封的“中山王”也属于“亲王”一列。

汉高祖刘邦平定异,姓诸侯王叛乱之后,大肆分封同姓诸侯王,还来了一个“白马之盟”。

PS:也就是“非刘氏不王,非有功者不侯”。

后世大一统王朝遵循此先例,几乎再也没有了异姓诸侯王的存在。

即便是封王,也是次一等的“郡王”,比如说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郭子仪,他老人家因为劳苦功高就被封为了“汾阳郡王”。

3.“帝国的末日”——满清

由于清朝属于“满族”,与汉族差别较大,所以他们也没有继续使用中原王朝按照“国”和“郡”的册封方式。

但他们的“王爵”和之前一样,同样都是两级——和硕亲王和多罗郡王,与之前的大一统王朝一样。

为了让称号更加“高大尚”一点,称号的中间还可以加上寓意美好的词汇。

最高一等的“亲王”是一个字,次一等的“郡王”则是两个字。

例如:和硕醇亲王、多罗克勉郡王等。

大家之所以在电视剧中看到这么多“阿哥”,是因为清朝皇子的册封都是在成年之后,所以成年前他们一般被称为“阿哥”。

但大家要注意,阿哥并不是什么称号,而是“未受封的皇子”的意思。

如果这个“阿哥”一旦被册封,那就不能再称呼为“阿哥”了,而是应该称呼他的爵位。

与之相对的,那些“贝勒爷”就不一样了。

“贝勒爷”属于爵位的一种,但他们不一定都是皇帝的儿子,就算亲王的后代,也可以称为“贝勒爷”。

比如说康熙的第十三个儿子胤祥,他老人家因为不受宠,而老爹康熙又子孙满堂,所以一直没有受封。

等到康熙去世,他老人家还是顶着个“老十三阿哥”的称号尴尬而独立。

康熙皇帝去世后,由于他老人家极力帮助哥哥雍正夺取皇位。

雍正登基后“投桃报李”,不仅把他封为了“和硕亲王”,还给了他很多权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常务副皇帝”。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0 阅读:99

一点儿历史事

简介:山东作家协会成员,历史“中毒患者”,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