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张三丰难以复刻,真实的他也有这么多名场面吗

小卒话史 2024-10-15 20:05:37

文|小卒话史

众所周知,武当派的祖师爷张三丰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我们在众多武侠小说中也能发现他的身影。小说中的武林高手,很多都是虚构的,但张三丰不是,他非但不是,而且还是真正的武学宗师。

武当派的功夫讲究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直到现在,还被很多武学爱好者所喜爱,这派功夫也一直在传承着并将继续传承下去。我们看过许多跟张三丰相关的影视剧,像李连杰版的《太极张三丰》,还有洪金宝饰演的张三丰跟武当七侠的故事等等。那么,历史上的张三丰有没有如小说中描写的那样传奇,真实的张三丰又是什么样?

首先要肯定的是,历史上的张三丰确实是一位武道双修的高人,他本人武功高强,对于道家的一些冲虚圆通之术、炼丹术等,张三丰都有研究。

张三丰为什么传奇,现在关于他是什么时候的人说法不一,有说南宋的,有说元末明初的,还有说是明朝的,或者是明朝末年的。更有甚者,说这几个版本说的都是同一人,张三丰从宋末一直活到明末,400多岁,这就是胡说了。有的书上说张三丰活了212岁,有的写着473岁,这都不对。按照一些史料文献记载,张三丰是元末明初时期的人,的确是跨越了两个朝代。在《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的小名叫张君宝,为什么后来又叫张三丰了呢?金庸写:

北游宝明,见三峰挺秀,心有所感,乃自号三丰。

对不对呢,半错半对。“宝明”,是陕西宝鸡。武当山往北是陕西,陕西宝鸡有三尖峰,看着气势宏伟,蔚为壮观,说张三丰看到这个景象,就自号“三丰居士”。为什么说金庸又说错了,因为宝鸡那鸡字,他给看成明教的明了,所以没有“宝明”这个地方。关于他的出身,张三丰在跟别人聊天的时候说,自己的祖先是张道陵。张道陵是东汉末年江西龙虎山人,就是我们常说的张天师,他创立五斗米道,龙虎山是道教发源地,张三丰说他的祖先是张道陵,就想表达自己所修之道是正根,但这一点无法考证。

张三丰的父亲张居仁是小有名气的读书人,后来战乱从关里迁到关外,迁到辽东(今辽阳、鞍山一带),张三丰也是在这里出生的。

在我国历史上,一般大人物的出生都会伴有“异象”。张三丰母亲林氏在怀张三丰的时候,有天早晨,因为已经是怀胎十月快分娩了,说在夜里睡梦中突然被惊醒,梦中有一只大仙鹤,从东方飞到自家屋顶。张居仁说这是吉兆啊。正说着,林氏肚子开始痛起来,这便要临盆了。稳婆来后,把孩子顺利接生。孩子呱呱坠地时,只听得房顶上有鹤的叫声。张居仁推开门往房顶上看,果然有一只仙鹤,叫了三声然后又在屋顶盘了三圈,朝东方飞走了。张居仁大喜过望,平日里几乎看不到仙鹤从自家门口飞过,这一定预示着孩子日后有所成就,他给孩子取名张全一,“全”是完全,寓意孩子今后是个完人。林母说这名字拗口,再取个小名,一琢磨叫君宝。我们在金庸很多小说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张君宝这个名字。

到了开蒙识字的年龄,张居仁开始教张君宝读书认字,他发现孩子天资聪颖,那些诗词文章,他看了几遍就能全文背诵,而且非常流畅。长到五六岁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君宝的视力越来越弱“积久渐昏”,到最后几乎看不清东西。张居仁带着孩子四处求医问药,可君宝的眼病依旧治不好。

后来有个老道号称“方外异人”叫张云庵,一见到张君宝就说他跟自己有缘,让孩子到道观里就能帮他好眼疾。这位老道确实有点本事,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张三丰的眼睛又一点点看见了。在这段相处时间,张道长发现这孩子非常聪明,记什么都快。道观里无非就是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太上感应篇》等,张三丰看过就能背,而且经常找师父聊书里的内容。张云庵很高兴,就认为这个孩子一定跟道家有缘分。

道长就跟张三丰父亲商量,能否收他为徒,让其学道。父亲起初不愿意,因为在他看来,孩子学道后肯定会云游四方,一年指不定能不能看上一眼,另外,古代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们老两口还指望张君宝延续香火。不过老父亲转念一想,孩子的病是老道治好的,跟在师父身边身体肯定会健健康康的,为人父母孩子健康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就这样,张三丰从小就开始学道,把道家重要的典籍思想学了个遍。虽然也读书也学儒家那些东西,但不太感兴趣。赶上元朝“举茂才异”,张三丰考了功名,做了小官,父母过世的时候,他来到老家守孝。守孝三年间,张三丰在家每日诵读道经,有不少道门中人前来看他,张三丰逐渐觉得当官没意思,干脆彻彻底底地去专心修道。就这样,张三丰守孝期满后,将家里的田产房产都交由亲戚打理,并请他们代已为双亲扫墓祀祭,自己则穿一身道袍开始云游天下。

1314年,67岁的张三丰来到终南山,遇道教大师、火龙真人陈抟。陈抟向张三丰传授了《无极图》、《先天图》和六十四卦图式,传授他“天下第一玄”睡功,此后张三丰大道豁然贯通,更名玄素,自号玄玄子。此时张三丰俨然是一个道学集大成者。

张三丰在民间很传奇,只知道钻究道家学问,一年到头就一件道袍穿在身上,看上去非常邋遢,在个人卫生上极不讲究,有人干脆叫他邋遢道人。说他吃饭一口气能吃一斗米,要不吃三天五天饿不着,甚至几个月都不吃一顿,又说他健步如飞,日行一千里不是事。在《倚天屠龙记》中,作为武侠人士的张三丰,他是怎么得道的呢?说他在洞穴里苦思七天七夜,突然间若有所思,后来大彻大悟,自悟全理融合道家冲虚圆通之术,再加上少林寺九阳真经,就创造出了辉映千古以柔克刚的一派即武当派,是中国武术史上不释出的奇人。这是金庸在小说中的对张三丰的描述。但这并非真实情况。

历史上的张三丰修道成了之后来到湖北武当山,张三丰来到此地顿感此山乃钟灵毓秀之地。武当山鸟瞰就像一只乌龟,古代有四吉兽:凤、龟、龙、麒麟。乌龟象征着长寿,龙是动的,龟是静的,这动静之间象征这阴阳八卦,这是道学至高无上的象征。

有人提出疑问,说张三丰是凡人不是神仙,他不能飞升又怎么看武当山像一只趴着的乌龟呢,有人说张三丰那时候脚踩宝剑飞升上天,把地面情况看得一清二楚,这当然是无稽之谈,其实是张三丰的感官判断罢了。当然,这些传说也给张三丰增添了一抹奇幻色彩。

1324年春,张三丰来到武当山,结草庐而居,开始继续修道。“九年无事又无诗,默默昏昏不自知”。他在这里苦修了九年,道法始成。此时的张三丰外貌,史料记载:

风姿魁伟,龟形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顶作一髻。

手执刀尺,寒暑惟衣一衲。

现在看到的很多武侠小说里的张三丰,大都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张三丰边悟道边收徒,他收了两个有名的徒弟张松溪、张翠山。关于小说中“武当七侠”其余五人都不是他徒弟,但却得到过张三丰的指点,有些渊源。

道门武功源远流长,宋远桥、俞莲舟两家原来都是财主,古代讲穷文富武,有钱人才能练得起武功,两人于是发动周围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上武当山,到那里找高人。这几个人就遇到了修道练武的张松溪和张翠山,这些人最后凑到一块,张翠山就向其他人引荐了自己的师父张三丰,说恩师是得道高人。就这样,张三丰对这几个人指导了几个月。所以,之后的一些小说就有了张三丰和武当七侠的师徒之情。后来张松溪把张三丰的武艺发扬光大,像春秋刀,玄武棍等等都有传授。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白骨爪,类似鹰爪功,确有这门武艺,是张松溪的功夫。

张松溪后来自成一派,人称松溪派,这个派别现在在上海,四川南充,温州等地都有传承,张三丰身上的那些武功,大都通过张松溪传下来的。张三丰跟其他那几侠,没有明显的师承关系。

现在去武当说什么的都有,什么武当游龙派,太极、行医、八卦都是张三丰传的,这没有根据。《倚天屠龙记》有一回叫《太极初传柔克刚》,讲的是武当派那些门人都不在山上,只有被天鹰教弄残的老三俞岱岩。张三丰被少林僧人刚相突袭,被伤了没办法,因为他刚刚悟出太极拳,幸亏张无忌在旁边偷学。金庸这么写道,张三丰两手落到膝盖附近,手指微疏叉,然后缓缓抬起,抬至胸前,左手内翻成阴掌,右手外翻成阳掌,然后抱成圆圈。

张三丰不可能创造那么多的内家功法,他不至于把毕生经历都放在武学上,因为他是修道之人,悟道是他的主业。学佛也是一样,主要是学习禅宗,只有武僧才练习一些强身健体之功,换句话说少林不是靠武功起家。武当山是一块修道的地方,不是武馆,所以很多人一提到少林、武当、峨眉、华山,都认为是习武的地方,其实这是本末倒置的错误认识。

不得不承认,张三丰现在在中国武术界的名声如雷贯耳,很多功法门派都拿张三丰说事,这其实是很不恰当的,根本不提倡这么关联和延伸。

还原历史人物本来面目,不要被一些文学和影视剧所误导,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索要秉持的信念。了解了真实的张三丰,就不要再迷信镜头中所宣传的那样,他把武侠的这些宗师的那些概念,他一人都给涵盖了,其实根本都是错误的认识。说到底张三丰就是修道兼修武的世外高人,根本没有那些所谓江湖中流传的那样邪乎。像反对元朝或者是参与武林争斗,那都是无稽之谈。

(图片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17
小卒话史

小卒话史

品读历史、分享历史,感悟不一样的历史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