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随50元的份子钱,你还好意思去城里搂席,农村的婚宴也吃不起了

情感情松 2024-10-30 20:30:15
周天,母亲去给村里结婚的邻居随份子,不一会儿就回来了,我问她怎么没有去搂席,母亲直接说道,就50块钱的份子钱,你还好意思去城里搂席。

五十块钱,真的让我有点儿吃惊,想想前几天一个多年没有联系的老领导给我打电话说他儿子结婚,我随了五百块钱,没想到,农村的份子钱竟然这么的便宜。

记得小时候,大概是八十年代初吧,那个时候村里人谁家办喜事,村民们的份子钱大概就是两三毛钱,集中交给村里经常负责收礼的人后,买条被面子,剩下的钱再交给事主家。

那个时候大家都是热热闹闹地去帮忙,你家出凳子,他家出桌子,有些小一点儿村子,就到村里小学借几张学生课桌和板凳,凑成吃酒席的桌椅,当然盘子还有碗这些也是需要从四邻八舍家借的。

印象最深的就是为了防止借出的盘子和碗给弄错了,每家每户都会在自家的盘子和碗底作一个记号。

大人帮忙都是干一些重体力的活,而我们这些小屁孩们,也根本不会闲着,干不了重活,端个盘子端个碗的气力还是有的。

不过我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过丧事时帮忙抬供桌。抬完供桌之后,主家会将供桌上祭祀用过的水果、糕点分一些给抬供桌的人。这大概是我们小孩最快乐的时刻。

尽管当时的份子钱是一两毛,或两三毛,但也有些家因为经济紧张而需要借邻居的钱。

慢慢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日子一天一天好了起来,有钱了,各种红白事也就多了起来。

以前,只是老人去世和年轻人结婚才会通知村里人,慢慢地,给老人做寿、小孩过满月也会通知村里人,后来竟然发展到给老人做寿材、搬迁新家,甚至盖平房封顶等等,都会通知村里人和亲戚。

以至许多没有太多经济来源的年长者直呼,门户(份子钱)行不起了。

当然农村的份子钱在水涨船高,城里的份子钱也在不断飙升。

我刚参加工作时,单位主要领导给儿子结婚,当时普遍的份子钱是30元。我知道自己刚参加工作,一个月就二百块钱不到,于是就随了50元。

结果单位一个年龄大的老同志说,这怎么能行呢,后面还有好几个人要办事呢,不能乱抬高份子钱。于是硬是让集中收份子钱的同志给我退了20元。

傻傻的我心里还暗自高兴,省了20块。没有想到,这个老同志当着我们的面随了30元。后面又偷偷给领导一块几十块钱的布料。

真的人心险恶呀。

让人更没有想到的是,过了几天,领导把我叫到他办公室骂了一顿,嫌我给他随礼太少了,竟然才30块钱。

唉,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人。

如今农村的份子钱也是不断地上涨。听母亲说,前几年,村里人谁家有事了,就是二十块钱的份子钱,如今二十块钱已经根本拿不出手了。最少是五十块起步,关系好的给一百的也很多。

红事还好说,最怕过白事。遇到有老人去世,如果老人是几个儿子,这样的话,一般是这几个儿子都要给上礼,一人五十。有四五个儿子,就需要二三百块钱。

这几年,由于大环境的问题,农村挣几个钱也不容易,二三百块钱,在农村足够一个月的生活费了。这一下子就没有了。

而现在村里许多人给孩子结婚,已经不满足于在村里办喜事了。在县城或市区大酒店办喜事的越来越多。

村里人也知道随五十块钱的份子钱,去城里吃酒席,主家肯定是赔了。最少得随一百块钱,主家才不会赔太多。

所以村里人如果想去城里搂席,那就随个一百元,大大方方去吃一次。

如果不想随一百,就随五十块钱,主家也会邀请去城里搂席,但一般不会有人去,在主家吃点瓜子糖,还有主家准备的简单饭菜就行了。

农村的生活就是这样,许多城里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我们这儿就是这样的情况。不知道网友们的家乡如今的份子钱是多少呢?

在这个小小的乡村世界里,份子钱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祝福的象征,更像是一种经济和人情交织的复杂产物。

它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从最初单纯的几毛钱到如今的几十上百元,每一次数额的变化都反映着农村经济和社会观念的转变。

或许在未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份子钱还会继续变化。

但希望无论如何变化,那份质朴的邻里情谊不要被金钱所冲淡。不能让这些传统习俗成为村民们沉重的负担,而是应该找回那份纯粹的互帮互助、同喜同悲的情感。

毕竟,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宁静的乡村,都不应该被世俗的金钱所淹没。

希望我们都能在新的时代里,重新审视这些古老习俗,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生机,而不是成为束缚我们的枷锁。

当我们谈论份子钱的时候,其实是在回忆和反思我们一路走来的生活轨迹,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对于人情世故的理解和态度。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这面镜子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让生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更美好的平衡点。#农村有人办宴席#

0 阅读:0
情感情松

情感情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