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存在3大误会,美经济学家:以中国为师,才能重回正轨

君清观察 2023-08-16 15:19:13

拜登上台以来,延续了特朗普时期的对华强硬政策,而且相比特朗普,拜登遏制中国更有章法,如果说特朗普打的是“王八拳”,那么拜登打的则是组合拳。如此一来,拜登上台以后,中美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分歧不断扩大,双边关系更加紧张。尽管拜登派布林肯等高官访华,放出与中国改善关系的信号,但笼罩在中美头上的战争阴云并没有消散。

前几天,拜登签署一项行政令,限制美企在三大敏感技术领域对中国投资,此举遭到很多人的反对。美国经济学家汤姆·奥利克近日在彭博社发表文章,认为美国对中国的看法错了,并给拜登政府指出一条明路。

文章指出,从奥巴马到特朗普再到拜登,美国对华态度愈发强硬。奥巴马时期,美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但在其他方面并不排斥与中国合作。到了特朗普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发生决定性改变,而且是随意且无序了。当然,这与特朗普的性格有关,他不按套路出牌,与美国传统政客有很大区别。到了拜登时期,美国对中国的敌意没有变,但美国的对华政策有所完善,更有针对性,而且重视与盟友进行协调。这与特朗普搞单边主义,强调“美国优先”,得罪欧洲盟友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总体来说,美国看待中国带着一种愤怒的情绪,受这种情绪影响,美国对中国产生误解,其采取的政策自然是错误的。而百岁高龄的基辛格仍旧为了中美关系而不远万里访华,这进一步说明美国对中国的看法错了,制定的政策也错了,使得基辛格不得不站出来予以纠正。

不过,基辛格垂垂老矣,而且已淡出政坛,不再担任公职,他的话并不会让拜登政府改变对中国的错误看法。

那么,美国错在哪儿?

奥利克认为,美国误会中国主要有3点:首先,美国认为中国经济可能会出现多种结果,要么崩溃,要么超越美国,取代美国接管世界,成为新的世界领导者;其次,美国把中美竞争看成是民主与威权主义的生存之争;最后,美国认为中国经济快速崛起是通过欺骗美国实现的。

毫无疑问,美国这三大看法错了,而且错得离谱。

首先,中国经济正处于上升期,规划了一条从低收入到高收入的上升通道,预计会在本世纪30年代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但在人均GDP 方面,中国不足美国的四分之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将长期既是美国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而且,中国多次重申,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崛起,不结盟、不称霸、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寻求改变现有国际秩序,而且是国际秩序的遵守者和维护者,所以美国担忧中国有朝一日取代自己成为新的世界霸主是多余的。简而言之,中国的崛起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

其次,把中美竞争说成是民主与威权主义之争,这意味着美国在与其他国家打交道时容易被指责为虚伪。比如说美国指责中国是威权主义国家,那么在与沙特等盟友打交道时,美国岂不是很尴尬?或许这也是沙特与美国关系疏远的一大原因吧。

因此,在制定对华政策时,美国需要基于自身的价值观和更广泛的战略目标,而且不要使两者发生冲突,措辞要严谨,政策要有连贯性,不能朝令夕改,说一套做一套。

最后,中国创造经济奇迹,并非通过欺骗美国实现的,中国经济能有今天的成绩,一方面是因为加入世贸组织融入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是因为庞大的人口带来的充足劳动力和市场,以及世界级的基础设施,使得中国很快成为“世界工厂”。这对美国企业高管们具有强大的诱惑力,使得他们争先恐后地到中国投资,与中国加强商业合作,苹果、特斯拉等美国企业就是很好的例子,美国政府是拦不住的,尽管拜登政府出台了针对中国的限制措施……

奥利克指出,美国政府与其通过出台限制措施打压中国,还不如转变思路,将重心放在激励措施和加强国内竞争力上,使得美国企业更具竞争力,提振美国经济信心。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历来看,美国应该向中国学习,以中国为师,加强自身力量,这样做的好处是巨大的,尽管很难做到,但现在就是开始效仿中国这样做的绝佳时机,这样才能使美国“再次伟大”,使中美关系重回正轨。

2 阅读:538

评论列表

夜之魅

夜之魅

2
2023-08-17 13:53

出来时好好的,现在却回不去了。

君清观察

君清观察

以君之眼,静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