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说:雾天驾驶出行是件头疼的事情,过低的能见度制约着我们对前方路况及时做出判断。自动驾驶如何让雾天行驶更安全?本期蘑菇说为您解读。
大雾天开车是一项挑战。前段时间甚至出现了“一上班族开车4小时找不到单位”的社会新闻。
人在正常环境中的感知距离在300-500米。在浓雾中,这一距离会降低到50米左右。自动驾驶系统最大的强项是引入了一系列无惧极端环境的传感器,其中的毫米波雷达就是大雾天气行驶的好帮手。
从本质上来说,所有雷达都利用回波成像原理来构建周围环境,毫米波雷达也不例外。想象一个运动员对着墙面打乒乓球的画面,毫米波雷达就是通过计算乒乓球的运动轨迹,计算出人与墙的距离、球的速度以及人与墙之间的角度差。
同时,不同种类的雷达也有着各自独特的优势所在。秘密就藏在波长中。
毫米波雷达,顾名思义是一种毫米级电磁波。它的波长通常在1~10mm。这是一种介于微波和光波之间的波长频段,因而兼有两种波谱的特点。
厘米波与毫米波的波长对比
同波长更长的厘米波雷达相比,毫米波雷达的体积小,机动性更好。而与红外、激光、摄像头等波长更短的光学传感器相比,毫米波在大气中传播的衰减更小,穿透力更强。
这使得毫米波雷达能够穿透雨、雾、灰尘,精准识别前方物体。远距离毫米波雷达基本可以实现超过200米的感知与探测。可以称之为迷雾中驾驶的“一双慧眼”。
有意思的是,毫米波雷达之前一直不被重视。直到人们发现它在空气中的衰减和损耗低,穿越云层、雾、尘埃和战场烟雾的能力强,能在复杂气象和电磁环境下正常作业,才被重新启用,并在二战战场发挥重要作用。
如今,一些机场、港口也会专门设置毫米波测雾雷达系统,借助毫米波气象雷达,测量数十公里范围内大雾、低云等气象目标的分布,为航行安全和生产作业提供实时监测和预警。
毫米波测雾雷达系统(来源:中国气象局)除了借助穿透性强的毫米波雷达,车路协同也能为雾天驾驶提供双保险。在蘑菇车联的”车路云一体化“方案中,工程师们在路灯杆上部署了增强版交通场景下的毫米波雷达。
这种超级雷达可以探测500米内道路事件,同时不受光线和雨、雪、雾等天气影响。在大雾天气中,路侧雷达系统将诸如“前方百米有障碍物,请及时减速”的信息提前推送给目标车辆,很大程度上能够规避高速躲闪不及时导致的交通事故。
最后,无论人类司机还是自动驾驶司机,面对浓雾的兜底方案永远还有一条:遵守国家气象局规定,打开雾灯,降低车速,“谨慎”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