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发行了一批低费率的信用债ETF,相关信息如下:

这批信用债ETF具有低费率、流动性较好、交易便利(T+0、部分券商免交易手续费)等优点,对于走资产配置路线的朋友是绝佳的投资工具。从跟踪的指数来看,有4只产品跟踪的是沪做市公司债指数、另外4只跟踪的是深做市信用债指数,这两只债券指数的基本信息如下:

本质上看两只指数都属于中短期的信用债指数,除了样本市场属地不同外,两只指数整体的风险收益特征几乎一致。
信用债OR利率债?
这批信用债ETF的发行毫无疑问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工具,不过问题也来了:这批久期较短的信用债ETF和场内原有的久期接近的利率债ETF该如何选择呢?
我们可以把沪做市公司债指数和沪3-5国债及政金债指数做一个对比:
沪做市公司债:久期4.16年,到期收益率2.24%;
沪3-5国债及政金债:久期3.78年,到期收益率1.62%;
可以看到,期限相近的沪做市公司债指数到期收益率要更高一点,考虑到同等久期的信用债相比利率债基本只多了一个信用风险,沪做市公司债指数多出来的这部分收益可以简单地看作风险补偿收益,同期限的利率债和信用债的选择完全取决于投资者对于这部分风险补偿收益的认可与否。
不过从指数样本的构成来看,沪做市公司债指数的成分债有99.65%都是AAA评级的债券,再考虑到指数的分散性,指数层面的信用风险应该是不大的,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比较乐意通过承担这部分信用风险去获得额外的补偿收益的~
现在场内各种类型的债券ETF也越来越多了,考虑到债市的有效性,这基本就是普通人投资债权资产的版本答案了,如果这批产品中能走出几只品质优异的分红型债券ETF,那和优质的红利ETF搭配起来简直不要太好。
-------------------华丽的分割线------------------

(注1:由于部分样本盈利衰退可能导致分红下降&部分样本首次实行中期分红导致股息率虚高,保守起见红利类指数的股息率数据最好按八折处理,对于股息税较高的港红利指数,最好是在八折的基础上再打些折扣,保守些总不会错的。
注2:预期股息率=(过去四个季度每股收益之和*上一年度分红率)/当前股价,相比静态股息率,预期股息率考虑了最新的财务数据,另外,预期股息率很好的避免了首次实施中期分红导致的股息率虚高的情况。)
整体来看,当前A股市场估值处于正常偏低的位置,大约是低估的上沿或者正常的下沿,不过由于市场无风险利率较低,当前A股相对债券的投资价值还是不错的。
从防御型投资者的眼光来看,考虑到当前市场呈现出的状态是“中低估值”+“低利率”,资产配置可以考虑65%权益+35%债权的组合。其中权益资产可以考虑各种0.20%费率的分红型红利类ETF或者或者分散配置优质红利股,债权资产的话可以考虑期限较短的的债券类ETF或者直接上国债逆回购。
目前个人长期投资组合还是满仓状态,持仓主要以红利类ETF和大型收息股为主,年内收益-2.85%,继续大幅跑输沪深300中......
风险提示:
本文所提到的观点和数据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