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包拯第三十五代后人,一生守护包氏祠堂,只为传承包拯精神

林同学的日志 2022-09-22 21:25:12

说道清官,很多人脑海中立刻浮现的就是包拯,尤其是包拯那黝黑的脸和月牙般的疤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在小说和影视剧的加工下,包拯则是以廉洁公正,铁面无私的形象流传了下来,成为了清廉的象征,甚至很多人因为民间流传的他的黑面形象,认为他是神仙转世,称他为“包青天”。

不过现实中的包拯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黑,在戏剧中包拯是黑脸形象,代表着他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也正是因为这种形象深入人心。

所以大家都默认包拯就是长得这么黑,不过包拯是黑是白并不能磨灭他敢于替百姓申不平的精神。

包拯出生在宋朝,这时候的宋朝虽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但是这都是上层社会的现象,大多的底层的老百姓们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看多了这些场景的包拯更知道老百姓生活的悲惨日子,因此他敢于得罪权贵为老百姓们主持公道。

包拯在考上进士后为了在父母身边尽孝迟迟没有上任,在父母去世后更是一直在守孝,甚至在守孝期满也不愿离去,就这样一拖再拖直到他快到四十岁才去上任。

这个年纪的包拯和其他同龄人相比他是落后了太多,不过包拯是个有真本事的人,他上任后几年就有了杰出的政绩,接着更是步步高升,再加上包拯的孝顺连皇上都有所耳闻,最终他被提拔到了京城,直到他去世后还被皇上赐谱谥号为“孝肃”。

在安徽合肥的包公祠就是祭祀包拯的专祠,也被称为“包孝肃公祠”。包拯虽然去世,但他的廉洁公正,铁面无私的精神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他的子孙后代们为了传承包拯精神也都在默默付出,说到默默付出就不得不提包拯的第三十五代后人包先良,或许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人,但是他却为了保护祖先的传承一生守护着包氏祠堂。

在当时的打工热潮,许多农村人纷纷外出打工想要改善自己贫困的生活,包先良却选择留下来守护包氏祠堂。

这时候的包氏祠堂饱经风霜,一穷二白的包先良也没有办法请人来修缮祠堂,于是只能像蚂蚁搬家一样自己一点一点的收纳、规整、修理,过了一段时间后祠堂修整的差不多了,只不过有些地方并不是他可以修理的好的,于是他拿出他为数不多钱为祠堂添砖加瓦,祠堂终于修缮好了。

祠堂修缮好了,可是却没有以前热闹了,人们都在异乡打工,大多数时间祠堂也就包先良夫妻俩会去看看,并且打扫下卫生,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

外出打工的人们都满足了自己的物质生活,这时他们开始追求精神的富足,他们来到了包氏祠堂参观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了解祖先身上发生的故事,祠堂开始变得热闹了起来。

越来越多的人们过来祭拜,包先良看着人来人往的祠堂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虽然他的生活依旧贫困,但是他却愿意穷尽一生来守护包氏祠堂,现在祠堂如他想象中这样热闹,他也非常的满足。

不过许多人看到依旧贫困的包先良夫妻,他们建议包先良夫妻可以针对包氏祠堂的参观进行收费,这样一来可以贴补家用,二来可以将祠堂再修缮修缮。

听到这里包先良态度坚决地拒绝了,他认为如果将包氏祠堂当成赚钱的工具,那么他这些年的坚持将不再有意义!对于包先良而言,守护包氏祠堂不仅仅是一种荣耀,也是包氏子孙的一种责任。

0 阅读:9

林同学的日志

简介:生命在于健康,健康在于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