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刚把一台比亚迪的海豚提回家,朋友见了就来一句:"你胆子真肥,现在电价蹭蹭往上涨,再买电车不怕亏死啊?
"我当时就笑了。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电价和油价的真实成本差距有多大,总觉得一旦电价上涨就会让新能源车优势全无。
但真相如何?
我们得算笔明白账。

1.
电价上涨真是新能源车的噩梦吗?
先把话说明白,电价确实在上涨。
我家附近的商场快充站已经从去年的1.8元/度涨到现在的2.2元/度,涨幅20%多,确实吓人。
但这事儿得有比较才能说清楚。
记得有次我开着海豚和朋友的宝马320并排跑了一趟杭州到上海,一样的路程,我花了56块充电费,他花了230多块油钱,差了四倍多!
这还是在公共充电桩充电,如果我在家充,用0.5元/度的谷电,那花费只有12块钱左右,差距简直就像抢钱。
那到底电价涨到多少,新能源车就没优势了?
我算过一笔账:假设普通家用车百公里油耗8L,油价7.5元/L,电动车百公里耗电15度,那么电价涨到4元/度时,用电成本才会追平用油成本。
现在家用充电均价才0.5-0.8元,公共快充2-3元,距离4元还远着呢!
2.
那些忽悠人的表面功夫
走进4S店,销售的嘴比抹了蜜还甜:"这车省钱啊,百公里才5块钱电费!"这种鬼话谁信谁傻。他们只算了家充谷电的基础电费,忽略了充电桩折旧、电损和高峰电价。
上周我在高速服务区充电,高峰期充电价直接奔3.5元/度去了,跟特么抢钱似的!但即便这样,每公里的成本还是比油车低三成左右。不过,如果没家充条件,只能依靠公共充电桩,那电价确实会成为一个痛点。
有一次我在川藏线开电车,山区充电站少,价格奇高,都快到4元/度了,那一刻我真体会到了什么叫"被宰的感觉"。
我估计,如果电价统一涨到5元/度以上,那新能源车的成本优势确实就没了。
但这概率有多大?
能源局的人跟我说,未来5年电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极小,顶多随通胀小涨。
3.
电价只是冰山一角
老实说,判断一辆车的经济性,光看电价或油价是不够的。
记得去年我换了一台燃油车的刹车片和机油,花了1200多。
前天给海豚做完首保,总共才花了180块,太特么省了!纯电动车结构简单,没有那么多易损件,保养成本比燃油车低了起码65%。
十年下来,光保养就能省下一两万,这是电价波动抹不平的差距。
至于电池寿命短的说法,我只能笑笑。我一哥们的特斯拉开了6年,跑了20多万公里,电池衰减才12%。现在主流电池都能保证80%以上的容量保持8年以上,还有啥好担心的?
4.
谈电车不能只谈钱
买电车不能只算经济账。电动车的加速体验,那种瞬间的推背感,燃油车花几十万都未必能比。上次我在市区开着海豚起步,旁边210万的保时捷都被秒了,那感觉,爽!
再说驾驶感受,静谧性简直不是一个级别。老婆总说燃油车开久了头晕,换了电车后再也没这毛病,这怎么用钱衡量?
智能化方面,我这海豚能自动泊车、车道保持、语音控制,连OTA升级都有,一台15万的电车智能配置媲美30万的合资油车,这些优势电价能抹平吗?

5.
如何聪明地用电车省钱?
现在用电动车,确实要讲究策略。我总结了几点实用技巧:
尽量利用谷电充电。我家设置了定时充电,每天23点到次日7点充电,电价只有平时的一半。
充电优惠卡别乱办。很多充电APP的会员卡看着省钱,算下来可能还不如直接付费。我曾花299办了张"钻石卡",结果半年都没回本,真特么反人类的设计。
制定充电策略。电量在20%-80%之间使用,对电池最友好。我当初觉得这么做太麻烦,现在才发现确实能减缓电池衰减。

6.
真相可能让你大吃一惊
最近一项权威机构的研究结果让我都大吃一惊:即使电价涨到3元/度,新能源车的总拥有成本在8年内仍比同级别燃油车低15%左右。考虑到维修保养少、政策红利(不限行、停车优惠等),这个差距更大。
当然了,如果你每年开车不到5000公里,那买电车确实没啥优势。但对大多数年行驶1万公里以上的城市用户,电动车绝对是更经济的选择。
我有个朋友去年买了台15万的燃油车,当时嘲笑我"被电车忽悠"。前几天见面,他满脸遗憾地告诉我,算了一年的账单后,他后悔了...
所以,答案很简单:除非电价涨到不可想象的地步(比如超过5元/度),否则新能源车的经济性优势依然明显。当然,前提是你得有家充条件,否则那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