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在太空中看地球,是感觉旋转速度慢,但其实你根本就看不到地球自转。
不仅角速度太慢了,且和卫星发射形式有关。
为什么角速度太慢,就不容易察觉呢?
答案就在我们的眼睛上。
人的眼睛本身就是一个光学系统,就像一台摄像机,分辨率由我们的镜头(瞳孔)所决定。
我们看任何物体,本质上都是光线在我们的视网膜上“交织”而成。
而光的本质就是电磁波,穿过瞳孔的时候就会发生衍射。
很多人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当用不同形状的小孔对着光源,把光斑照射在墙壁上,孔越小,光斑的形状也就越模糊。
如果点变得更小,就会形成明暗相间的光斑,这便是爱丽里斑。
这种衍射,在光学中称为夫琅禾费衍射
人在分辨足够小的物体时,本质上相当于分辨相邻的点光源。
两个过于靠近的点光源,会因为衍射图像互相重叠而不可分辨。
在光学中,把恰好能分辨的度数称为瑞利判据。
其公式为:
Δθ=1.22λ/D
θ为角分辨度,λ为光线的波长,D为孔径大小。
系数 1.22 通过爱里斑第一个暗圆环的位置计算得出。
这个数字更准确地说是 1.21966989……它是通过第一类贝塞尔函数一阶计算而来。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光波长越短,孔径越大,才有越高的分辨角。
瑞利判据公式适用于任何光学系统,当然包括我们的眼睛。
这和地球的自传角速度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瑞利判据本身,就决定了人眼的分辨率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距离,而是一个角度。
正常人的瞳孔大小为2~4mm,肉眼最为敏感的可见光波长为555nm。
如果瞳孔大小取平均值,那么我们很容易得到人眼的角分辨度:
∆θ≈0.005°
相当于0.3角分,18角秒。
我们假设人与地表某点的相对速度为v,观察者距离地表的高度为h
那么在观察者眼中,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为:
a=360v/2πh
当 a≤∆θ时,我们无法察觉到地球的旋转;
当a>∆θ,我们才能察觉到地球旋转。
显著大于时,我们才能看到明显的旋转,我们这里假设a>5∆θ为显著大于。
一天86400s,地球角速度为360/86400,那么自转速度为466m/s。
求得,我们能看到地球旋转的最高高度为:
h=5340km
巧合的是,由于地球半径6371km,在这个高度看地球,地球差不多正好能充满我们的视野。
要能看到地球显著旋转,则 h=1068km。
很明显这个高度,我们只能看到地球的局部。
这也注定,当地球在我们视野中足够舒服的位置,是看不到地球自转的。
那我们近轨道看到的地球旋转画面,就是地球的自转吗?
其实根本就不是。
卫星主要有三种轨道:
低轨道:卫星飞行高度小于1000公里;中高轨道:卫星飞行高度在1000公里到20000公里之间;高轨道:卫星飞行高度大于20000公里。
理论上,在低轨道卫星上是可以看到地球显著旋转的。
速度较低的中轨道卫星,同样也能看到地球旋转。
然而由于卫星的发射方式,实际你根本看不到地球旋转。
我们知道太空中的照片都是卫星拍摄的。
而火箭发射,为了省力节约能源,是顺着地球自传方向发射的。
目前太阳同步轨道是逆行轨道,地球卫星是极少的
当卫星的速度超过地球的自转速度时,自然无法分辨地球的自传。
而卫星发射后距离地面轨道越近,速度越快。
我们知道第一宇宙速度是7.9km/s,这是航天器最小发射速度,也是最大运行速度。
这个速度远远高于地球自转,此时即便拍摄的地球旋转的照片,也是卫星公转产生的。
所以在近地轨道的卫星上无法拍摄出地球的自转。
随着卫星的不断升空,一直到达36000km的高空,卫星飞行的角速度才会逐渐减慢到与地球同步。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地球是静止的,自然看不到地球的自转。
如果要看到地球的自转,那么卫星还需要往更高的高度飞行。
但其实为了实用的需要,人类的卫星最高轨道就是36000km。这就注定了人类无法亲眼观察地球的自转。
如果卫星的高度再升高, 卫星速度足够慢。
甚至我们到达月亮轨道,太阳同步轨道,还能看到地球旋转吗?
很遗憾根本看不到。
因为前面我们已经计算出,要看到地球的自转,高度必须要在5340km以下。
月地距离38万公里,如果我们要在月球上看到地球旋转。
易得,地球的旋转速度需要达到3.3km/s,而要显著看到地球旋转速度则超过10km/s,这已经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地表所有非结合物体都会飞出去。
总之,无论地球自转,我们眼睛的分辨率,还是卫星发射方式,甚至万有引力本身,都决定了我们根本无法亲眼看到地球的自转。
而这些的背后,都由物理法则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