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中考成绩出来了,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玲玲家儿子今年又考砸了,他是复读生,去年考了530多分不够普通高中的分数线。一家人一番纠结后还是让孩子去复读,没想到今年的成绩比去年还糟糕。虽然说高中的分数线还没出来,但是按他这个成绩基本也是和高中无缘了。
玲玲说现在自己也不是生气也不是遗憾,反而感觉是一种解脱。玲玲儿子完完全全是“内卷”长大的,为了给孩子上好的学区房,他们夫妻俩买了老破小。从小学到初中孩子都是上当地最好的学校,补习班也从不落下。玲玲说单单孩子的补习费每个月都要3200元,还没有加上其他的费用,而且这些年自己也是全身心照顾孩子,孩子爸爸在孩子教育上也是下血本。但是孩子依然是考不好,现在复读也复读了依旧这样,他们说自己也尽力了。
玲玲说再想想他们家小侄子今年同样也是中考,考了741分。 他父母是普通工人,家里有三个孩子,小学到初中上的都是普通学校。但是小侄子从小学习成绩都还不错,而且从没有报过任何补习班和兴趣班,孩子还很懂事。玲玲感叹如果能回到小学,一定不会把孩子“交给”补习班,而是狠抓这5件事。
制定目标,形成学习动力去年热播剧《大考》周博文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他妈妈不识字,学习上帮不上任何忙,而且他家还有一个爱打游戏、整天游手好闲的老爸。但是周博文却是妥妥的学霸,就是大年三十他都在学习。当其他同学知道后都不可置信,周博文则说到这些都是他学习计划内的事,即使是大年三十他照样5点起来做题。
所以在学习上一定要教会孩子制定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人都喜欢有反馈性的感受,有目标学习才有动力更有针对性、效率更高,也更容易出成绩。
学会管理时间、养成好习惯孩子每天的时间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到了初中,学习的科目增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面把各个学科都学好,需要孩子学会管理时间,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去年福建省中考781分的曾乐忧就强调了自己能在初中保持好成绩的3个要点:第一时间规划很重要,要懂得分配自己的时间,比如主三科的学习时间要相对小四门多。第二预习和复习,比如预习的时候要到位,像数学的公式预习的时候就要背下来。第三题要反复做,懂得把知识点灵活运用。第四一定要有复盘的习惯,查缺补漏。
习惯是一种力量,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是一种能量的储存。孩子的学习习惯养好了,成绩也就不会差。
找对方法,高效学习学习这件事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2022年福建省高考的文科状元也是三年前的中考状元,郭奕凯曾在采访中就分享到自己从小成绩比较好的原因就是在学习上找到了有效的方法。比如一定要做好课前预习,每个人在思考的时候都是需要时间的,预习的过程就是自己进行思考,不管有没有得出答案,再听老师介绍的时候就相当于二次学习,印象会更加深刻。
再比如记忆知识点,要懂得我们大脑里面海马体的特性,用高效的记忆方法记忆,比如联想记忆法、挂钩记忆法、卡片记忆法、分组记忆法等。很多孩子觉得学习很累,就是没有用对方法,死记硬背的方式很容易让孩子陷入学习倦怠。
保持课外阅读,学会知识迁移尹建莉曾经说过“坚持阅读可以让孩子一直保持优秀”,以往学习成绩好的学霸,都验证了这一点。比如去年福建省的中考状元林乐忱分享自己的学习秘籍就说到“我一直保持课外阅读,这样很多时候就能够做到知识的迁移”。高考718分的张楚衣父亲从小就喜欢带孩子读名四大名著;湖北状元郜楚煊,从小就跟着他的父母看《红楼梦》、《水浒传》、黑龙江高考672分的张子昂,从小学开始就跟着爸爸读历史等。
现在是大语文时代,不喜欢阅读的孩子就是潜在的差生。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看过的每一本课外书,都会成为以后的优势。保持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培养出语感,也能成为孩子写作的素材。特别要注重引导孩子读一些经典的历史文学。
“读史明智”,历史文学积累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风云变化,古人的智慧,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从小被历史文化喂大的孩子,好比站在伟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将古人的智慧尽收眼底,孩子更有担当、有智慧、格局更大。
不过很多孩子觉得历史书籍很枯燥,不感兴趣,所以建议大家一开始给孩子接触这类书籍的时候一定要选好,比如这套《趣读 三十六计》。
这套书把枯燥无味的文言文用幽默风趣的漫画和故事形式展现出来,还贴心地配上了搞笑的音频,孩子可以边听边看。
这本书总共3册,涵盖了大量著名历史人物和经典的成语故事,书中还加入扩展部分,融入更多的知识点。让孩子在爆笑当中,积累更多的文学常识。
Q版的人物形象,丰富的表情设置,特别有镜头感,符合孩子的阅读需求,有种看电视的既视感,能加深孩子的理解和记忆。对于比较难懂的词语和背景知识,还特地标注出来,孩子看一遍就能够把历史框架构建起来。让孩子越看越喜欢。
坚持运动,保持良好心态前几天看到一个帖子说现在很多孩子都不会期待假期了,因为每次一到假期孩子不是在补习班的路上就是在兴趣班的路上,比上学的时候还要忙。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比我们小时候大多了,户外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最终被淘汰掉的是那些没有耐力和体力的孩子。运动不仅能够让孩子保持健康的身体,同时也能够锻炼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孩子的抗压能力。
写在最后
“开蒙之源,立学之本”,孩子的学习态度、阅读能力、学习方式、还有心态发生了改变。对学习感兴趣了,学习能力自然就提升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