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联手反蒋的李白张陷入了艰难时刻。
这一年夏天,由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和张发奎合作组成的桂张联军,在衡阳之战中被蒋派军队击败,桂军损失过半,所剩不过万余人;张发奎所部更惨,损失三分之二,所余不过1000余人。
此次衡阳大败,张发奎对白崇禧怨气颇重,他认为此败全拜白崇禧临时变更行动计划,仓促间决定冒险决战所赐。艰难时刻,最能检验一个人的意志品质,而意志往往需要信仰支撑,品质则需要与生俱来的坚韧与毅力,这些,恰恰是半个旧军人出身的张发奎所欠缺的。
在张发奎那里,反蒋打仗,好比是梁山事业,干成了,大家一起发财;干不成,不如分金散伙,下山了事。
因为在思想上非常的消极、落后,衡阳大败之后,张发奎就屡次提出撤销该军番号,嘱咐对溃散归队的官兵不必收容,而且要求遣散剩余官兵,就地解散了事。
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直说,不能如此草率。
回到桂林,张发奎清点人数,发现部队已凑不出两千人,便心灰意冷地与薛岳、李汉魂、吴奇伟、邓龙光等高级将领商量散伙事宜,并把历年存下来的几十万公积金拿出来分给官兵。有的官兵拿到公积金后就离开部队,另寻出路去了,李汉魂、邓龙光等高级将领经张发奎同意,拿到公积金后也化装去了香港。
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得知张发奎真的分金散伙,大为震惊。在李白看来,第四军的声威还在,张发奎背后还有汪精卫这一块金字招牌,这些都是极具利用价值的,这时候如果张发奎摆手不干了,不说接下来的反蒋时局,就是眼下渡过难关,都成了严峻问题。
此时的李宗仁虽然深陷困境,但极具政治野心。他先出面劝解张发奎:“向华!你丢了部队出去,难道就终老香港,对政治和军事不再过问了吗?有点本钱,终比一点本钱没有的好!你不要一时消极,不计及长远的利害。”
比起李宗仁,白崇禧的劝解更具乱世枭雄的味道,丝毫不回避利害,句句都具有刀锋。
白崇禧说:“下野的滋味你老兄尝过,我们也尝过。丢了棒棒被狗欺,你前次下野后不是有旧4军做本钱,1929年春老蒋还能起用你吗?此刻你到香港去,汪先生已经没有办法了,你肯投到陈济棠方面去当部下吗?老蒋还能放心再给你兵带吗?我劝你打消走的计划,再和我们一道干。没有兵,我们给你补充;没有钱,我们给你筹措。我们有祸同当,有福同享,一切问题都容易解决。请你三思。”
桂系打天下,一心发展事业的时候,确实有其他地方军阀不具备的格局、品格,这也是桂系能做大,能横贯整个民国,成为民国一根主要柱石的根本原因。
经李白这么一说,张发奎警醒了。
李宗仁、白崇禧没有忽悠张发奎。很快,他们便履行承诺,将桂系许宗武、梁重熙两个师的番号撤销,然后将这两个师的装备及少校以下军官约6000人,一并拨交给张发奎。张发奎将这6000人马编为2师6个团,由老部下薛岳和吴奇伟担任师长,分别驻在柳州、柳城两处要地。
然而,这边,张发奎所部刚刚重新聚拢起来,恢复战斗力;那边,桂系内部,自己又出现了问题。
桂系二把交椅黄绍竑,本质上更像一个随着时局摇摆的政客,不像李宗仁,有大哥底蕴;白崇禧,有枭雄锋芒。此次反蒋,黄绍竑本就不同意李白采取孤注一掷,一味猛打猛冲的做法,他之所以随李白跑来跑去,纯粹是因为受制于桂系团体的纪律。
更让黄绍竑愤愤不平的是,衡阳惨败后,白崇禧拉着张发奎公开指责他,被动消极,贻误军机。
这种种的恼火堆积在一起,当部队撤退到广西全州,几位大佬都住在一间古庙里的时候,黄绍竑终于发作了。
黄绍竑主要对白崇禧说:“我们搞了十几年,结果弄成这个样子,同老蒋争天下,肯定争不过,我决心不干了。”
白崇禧对黄绍竑看得很透,曾经说过只要能当大官,季宽是不惜杀掉父兄的,但处在当时艰难的局面下,白崇禧没有与黄绍竑起冲突,而是极力地安慰:“你现在千万不要对大家说出来,否则我们的军心就要瓦解了。你心情不好,我很知道,你就休息休息,专理行政的事,军事由我们负责好了。你如果坚决不干,要离开广西,也要等军事局面稍微安定,才好提出来。”
桂系在民国,有一点很厉害,几位核心大佬,即便立场不同,利益有别,但始终不曾真正分裂,李白是如此,李白与黄绍竑也是如此,黄绍竑虽然有出走之心,但他核心的想法不是背叛桂系,而是背靠桂系。当然了,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投机,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他也是从未背叛桂系。
白崇禧当时这样讲,紧扣大局,句句在理,黄绍竑自然没有不遵从的道理。
暂时将黄绍竑的问题压下去后,面对日趋艰难的困境,李宗仁与白崇禧接下来的头等大事,便是着手策划破敌之策。
当时,桂张联军面临的军事困境,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东南方面,粤军陈济棠所部已经占据贵港、宾阳一线;西南方面,由龙云所率的滇军3个师围攻南宁正急,而坚守南宁的黄旭初、韦云淞只有3000不到的兵力。
在筹划破敌之策的军事会议上,李宗仁认为:“北方战场已经结束,老蒋可腾出手来对付广西;陈济棠的余汉谋、李扬敬两个师进占宾阳,切断了柳州与南宁的交通,南宁方面滇军又来攻城,守城待援迫切。因此,必须击退宾阳、南宁一线的敌人,才有回旋余地。”
然而,白崇禧却反对李宗仁先打贵县、宾阳一线粤军的主张。
白崇禧分析说:“粤军有西江补给线,且有海空军配合,粮弹补给很容易。我对粤军是野战,不易奏效。南宁方面,我军已坚守几十天,原命令要他们守100天,我们要有信用,先去解南宁之围。滇军虽然善战,但屯兵坚城之下已近3个月,疲累不堪,我们可内外夹击,先败滇军。”
白崇禧主张,用奇兵声东击西,先打龙云的滇军,只要滇军败下阵来,粤军必然退却,如此一来,困局自破。
白崇禧素有“小诸葛”的美誉,在军事上,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他确有过人之处。此次解围南宁,即可看出他的大局观、胆魄以及信手拈来的奇谋。
众将一致赞成白崇禧的方案后,李宗仁随即以第一方面军总司令的名义下达作战命令,“利用我军士气及敌弱点,先击破滇军,而后转攻粤军。”命令规定,由白崇禧以前敌总指挥名义,全权指挥全军。
命令下达后,9月28日,白崇禧率师从柳州出发,下令李品仙所部对粤军展开声东击西战术,同时命令报纸不断发布李宗仁、白崇禧到前线巡视的假新闻,以造成桂张联军将先攻粤军的假象。与此同时,白崇禧又以一部兵力密切关注滇军在武鸣和高峰隘的动向,一旦他们出动则予以阻击。
明修栈道之后,就是暗度陈仓,白崇禧亲率主力部队抄小路直奔南宁杀去。
10月13日,主力部队运动到南宁城下,白崇禧随即下令向城外的滇军发起突然袭击。当时,滇军以为在高峰隘有滇军朱旭师扼守,宾阳一线又有粤军把守,桂张军不可能飞渡而来,故而一开始,滇军还以为攻城的是搞偷袭的土匪,待发现攻城的火力越来越猛,他们这才发现白崇禧已率主力杀到。
龙云的滇军,在当年还是很能打的,而且火力很猛。
双方在南宁城下鏖战了3天。
到第三天战事最激烈的时候,白崇禧和张发奎同在一个山头上指挥。这时候,突然有一个连的滇军沿山边隐蔽地区迂回而来,向山下吴奇伟的师部发起猛烈冲锋。
当时,吴奇伟的师部只有一个卫士排,几个参谋见状,要吴奇伟紧急撤退。
吴奇伟那时正左手拿着酒壶喝酒,右手拿着一只鸡腿在啃着。说是迟,那时快,眼见滇军杀来,吴奇伟拿着鸡腿指着卫士排大吼:“散开射击!”
狭路相逢勇者胜。
在吴奇伟临危不惧的指挥下,卫士排杀出了血性,压制了滇军的攻势。十几分钟后,白崇禧派出的一个团援军杀到,很快击退了那一个连的滇军。
此战,如果吴奇伟不够沉着勇猛,他的阵地一旦失守,很可能波及山上的白崇禧,甚至可能造成全军溃败的连锁反应。正因为如此,战后,白崇禧拍着吴奇伟的肩膀,用开玩笑的方式盛赞:“滇军用的指挥刀是鸦片烟枪,你用的指挥刀是鸡腿,将来在战史上应当大书特书。”
几日激战下来,龙云眼见余汉谋向西夹击的部队迟迟不来,怀疑余汉谋私下与桂张军已有谅解,加之白崇禧所部越战越勇,锋芒太盛,只好主动西撤,南宁之围遂解。
白崇禧打仗,得胜时有用狠的一面。
此战南宁,本是解围之战,但见龙云率部西撤,落得下风,白崇禧随即命令桂张军分水陆两路追击滇军,又先后进行了白色、平马等战役,尤其是平马一战,着实打疼了龙云,造成滇军再不敢逗留广西,灰溜溜地退回云南,原先19000的兵力,损失了三分之二。
在宾阳一线的粤军,见滇军大败而归,白崇禧锐气正盛,不得不采取避战策略,将所部撤至贵县一带,这就意味着李宗仁、白崇禧率部重新杀回了南宁,并且收复了除梧州以外的广西全境。
南宁之战,充分证明了白崇禧“小诸葛”之名,一度被认为是白崇禧一生最为得意之作。
对此,黄绍竑也是承认的,在其回忆录中,黄绍竑曾写道:
“在优势的敌人四面包围之下,能以劣势的部队,从一个空隙中冲进去,完成里应外合的形势,将重围打开,并将敌人击败,真是战争上一个奇迹。这固然是守将黄旭初、韦云淞等能艰苦固守,亦确是白健生指挥成功的一个杰作。”
南宁解围的成功,极大地加强了白崇禧在桂系的声望与地位,这进一步导致了黄绍竑地位的微妙,加之性格使然,因此他的出走成了一种必然。
但不得不承认,即便是分手,桂系大佬还是基本做到了开诚布公。
白崇禧希望黄绍竑在离开广西后,能够运用在野的超然地位,设法缓和老蒋对广西的军事压力。
12月1日,李宗仁、白崇禧在南宁南门外黄绍竑的果园旧寓内,为黄庆祝37岁生日。黄绍竑在回忆录中说:“他们热烈地为我祝寿,胜利的情绪,与诚挚的友谊,都融和在杯酒里,使得大家沉醉。”
祝寿酒会过后,黄绍竑即决定启行。
送别黄绍竑时,白崇禧自傲地说:“广西人是不会投降的!不但现在不投降,即使将来的环境比现在更困难,也不会投降的!所谓为团体而努力的意思,就是在不投降的原则之下,使团体的力量更大更强更巩固。”
白崇禧的这一席话,既是为黄绍竑圆场,也是给黄绍竑上眼药。
小诸葛,从来都是狠角色。
黄绍竑虽然在内心深处并不完全认同白崇禧的这一说法,但他最终还是顺着白崇禧的意思表明了态度:第一、不再破坏国家的统一,出去后不再反蒋,参加内战;第二、决不出卖团体。
桂系能有声望和作为,全靠上下一心,同心同德。
黄的十五军、张的第四军在北流被十九路军打得老惨了。第七军、十五军、四军衡阳战再次被十九路军重创,张、黄二人没有意见才怪了(将军们回忆指挥出错、粮道被断造成、十九路军有广东供应链),庆幸的是十九路军被调北上,没有乘胜追击
白崇禧才是桂系的灵魂人物!在关键时刻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物!满有把握独当一面,力换狂澜!
那个时候李品仙根本没在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