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正月十五元宵节,老人说别忘“上坟送灯”,怎么送?老传统不能忘。
万户千家今夜好,张灯结彩闹元宵。随着农历正月十五的到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也就来临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往往是春节结束的标志,也就是过年的收尾,许多地方甚至将其称为“出节”。而且这天在民间往往也被认为是春天的复苏和新一年的开始。为此,正月十五元宵节就显得非常不一般,以至于受到民间百姓的重视。
元宵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人们会在正月十五这天祭祀天帝,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且还会在寺庙里进行点灯敬佛的活动,后来这一传统逐渐演变为正月十五的燃灯赏灯习俗。宋代以后,元宵节才被正式命名,成为民间百姓庆祝团圆的日子。又因为元宵节正值立春之后,属于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时节,为此民间百姓就将其与农耕文化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成为农民朋友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节日。
此外,元宵节在道教中被视为“上元节”,是天官赐福的日子,因此人们在这天就会进行祈福活动,期间也会通过各种祭拜活动来庆祝元宵节。

当然,对于元宵节而言,最被大家熟知的习俗想必就是吃元宵和汤圆了。因为元宵和汤圆的形状象征着团圆,为此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吃元宵和汤圆,有的地方甚至还会包饺子,而这都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不过,元宵节这天除了吃元宵、赏花灯外,其实还有很多民俗活动也是值得大家去了解和学习的。其中,民间有一项“上坟送灯”的习俗就特别受百姓关注。
俗话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在中国很多地区都有着“十五大似年”的别样风俗。而这么重要的日子里,自然不能忘祖,因此就要让祖先也跟着家人一起赏灯庆祝,也就有了“上坟送灯”的说法。
所谓“上坟送灯”,其实就是送灯祭祖。根据民间记载,元宵送灯祭祖,即正月十五晚上,在夜幕降临时候,带上灯去祖坟送灯,这里的灯往往有很多种,如小灯笼、蜡烛等,我们这边往往都会以送蜡烛为主。这一习俗的寓意是向祖先表明后继有人,家族昌盛,同时也是为了缅怀先人,表达对先人的敬意。

而对于上坟送灯而言,民间往往也会有很多的讲究,具体如下:
送灯的时间和地点:通常在元宵节傍晚进行,具体时间一般在太阳落山后。送灯的地点主要是祖坟地,每座坟头放一盏灯,在坟顶背风处点燃。
点灯的讲究:点灯时必须使用自己的火柴或者打火机,避免借火,因为借火点灯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可能会影响家运。
灯的颜色:通常使用红色或黄绿色的蜡烛,避免使用白色蜡烛,因为白色蜡烛被视为不吉利。
灯的种类:可以送金银灯,寓意祖先在阴间财源广进、荣华富贵。

另外,元宵节这天除了给祖坟送灯外,民间还有在家里“点灯”的习俗。一般来说,这天家里的主妇都会提前用面做好灯盏,然后放点食用油及油芯,做成油灯,然后每个房间都要放置并且点灯,而且还要确保房间都要彻夜灯明,象征家宅兴旺。当然,如今人们点灯多以蜡烛代替。
不仅如此,这天家家户户还会在河边、水井旁、石碾旁,家中粮仓、猪圈、牛羊栏等地放灯,寓意驱散黑暗、营造吉祥安宁的氛围,并且祈福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生活富足。
需要注意的是,出嫁的女儿不允许在娘家过十五或送灯,据说这样会让娘家人丁不兴旺。

总之,今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希望大家都能跟随传统行事,不忘老传统,这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自己和家人生活安康的期盼。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说的关于元宵节的点灯习俗了。话说,你准备好点灯祭祖了吗?你们那边都有哪些习俗?可以留言、评论,跟大家说说你们那边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