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夜,王小姐在短视频平台刷到一个账号,头像是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导演“饺子”,内容全是关于哪吒电影的解读,还有一些幕后花絮。
账号文案写得特别真诚:“我是饺子,正式入驻,感谢大家支持。
”作为哪吒的铁粉,她毫不犹豫点了关注,还趁优惠买了个推荐的手工周边。
然而几周后,她才发现,这竟然是个冒牌号,而她心心念念的“饺子导演”,其实从未开通过这个平台的账号。
这样的骗局并不是少数,许多网友和王小姐有着相似的经历。
爆火之后,哪吒和饺子导演成为热点,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冒充账号的出现。
这些账号是怎么迷惑人的?
假账号背后又藏着怎样的利益链?
真假难辨的“饺子导演”账号:哪些特征容易迷惑人?
打开短视频平台搜索“饺子”,你会看到“饺子导演”“饺子(杨宇)”“饺子?哪吒”等类似账号比比皆是,头像用的是哪吒的剧照,简介里写着各种“官方通知”。
你可能一不小心就觉得哪个是导演的“新账号”。
这些假账号是很会抓热点的。
比如哪吒的票房破纪录,他们会发一张热图庆祝;又或者饺子的某次访谈里提了一句创作心路,这些账号就会剪辑出“制作幕后”的假象。
这些内容看似和官方口径一致,让人放下戒备心。
吸粉后,也有的账号高调表示自己是“非官方账号”,甚至发文打假,称很多同类账号才是冒名顶替。
这种真假混淆的操作,升级了骗子的“可信度”,有时甚至比直接假冒更迷惑。
就像一个在评论区互动的网友抱怨:“我关注了三四个‘饺子导演’账号,到现在也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
冒牌账号带货、卖号,网友被骗后才发现不对劲不仅这么“扮真”,这些假饺子账号还有另一项共同点:开通了商品橱窗,卖的多是日用百货、小装饰品甚至图书。
有的账号还搞抽奖,包括谎称送电影周边。
王小姐说,她当时就认为“官方送的肯定是正版”,结果收到的却是质量“堪忧”的海报,这才起了疑心。
更夸张的是,一些账号不是为了卖货,而是直接“涨粉变现”。
比如有网友晒出截图,称一个仿冒账号短时间内涨粉13万,然后以6万元的价格被卖掉。
这种买粉的行为,不仅对想赚流量红利的人具备吸引力,还会进一步放大仿冒账号的影响力,拉更多人“入坑”。
假冒账号不仅伤害了正版粉丝的信任,也给普通用户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
一位律师指出,这些行为已经涉嫌侵权,甚至通过虚假身份获利的部分,还可能涉及法律责任。
官方唯一认证账号是微博,其他平台都可能是假的!
面对假账号的泛滥,片方和导演本人也并非坐视不管。
据官方回应,饺子目前只有一个认证微博账号,其他平台上的同名账号都没有被授权开通。
这条信息也是王小姐最终确认对方是假号的重要依据。
究其原因,微博具备实名认证机制,而短视频平台账号的身份认证相对宽松。
平台方面也表示,他们已经采取措施,清理了一大批冒牌账号,并对新冒头的账号进行严格核实和拦截。
即便如此,对于辨别这类高仿号,普通用户似乎仍需要更加细致的甄别。
平台如何应对仿冒账号?
封禁、清空还是更进一步?
短视频平台透露,从今年年初至今,他们已经查处了400多个仿冒饺子的账号。
这些账号被清空了资料、限制了权限,部分严重账号直接被封禁。
但这种应对措施,却无法从源头上杜绝问题。
业内人士建议,热门人物或热点IP在爆火之初,就应该及时登记全平台的官方账号,避免被假冒者抓住机会“提前占位”。
此外,平台的举报及审核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对那些能迅速扩散的仿冒行为实现更高效、精确的打击。
从用户的角度,或许这一次“饺子事件”提醒大家:在关注名人账号时,尽量优先选择官方认证,另外也要规避私信或支付宝转账等高风险行为。
被骗后及时举报,是真正遏制假冒风气的关键之一。
结尾从一批“误会”开始,到真假“饺子”的热议,再到账号背后巨大的利益链,每一环都揭示了一个问题:在流量和注意力经济的推动下,打造真相与信任似乎从不简单。
但或许,这场关于假冒的“闹剧”也给我们一个提醒——热爱值得寄托,但分清真假,才能不被套路。
希望未来,每个看似平常的关注背后,都是对作品、对创作者的真正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