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天才张炘炀: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士,如今躺平在家“啃老”

岁月如梦环 2024-12-21 19:24:59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张炘炀一个曾被赞为天才“神童”之人,十岁入大学,十六岁读博,他的求学路在中国教育界传为佳话,甚至成为传奇般的存在。

然而,如今的他却远离闪光灯的聚焦,选择“躺平”这种生活方式,甚至被冠以“啃老族”的标签。

于是面对这样巨大的变化,人们不禁感慨,为什么这位昔日的“天才”会选择这样的路?

信源:16岁读博神童今年28岁,父母定期打钱2023-09-21北青网

天才的诞生

1995年,他出生在辽宁一个普通的家庭中,他的爸妈一个是街道干部,另一个是老师,虽然家里条件一般,但对孩子的教育特别上心。

两岁半时,他就能识得两千多汉字,跟同龄的孩子比起来,认字数量远超许多。

五岁时,当同龄人还在幼儿园嬉戏,他却对小学知识谙熟于心,且对琴棋书画萌生出浓厚兴趣。

那时父母意识到,普通的教育模式无法满足他旺盛的求知欲,于是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他跳级进入小学。

然而,这个在当时看来较为激进的举动,却意外地契合了张炘炀的学习节奏,他只用了八个月时间就学完了小学前五年的课程。

紧接着他又直接升到了初中,但初中较为复杂的学习体系,让年幼的他一度感到吃力,成绩甚至在班上垫底。

最终在爸爸的大力帮助下,张炘炀慢慢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成绩也很快提高了。

自学半年后,他直接跳级至高三,结果高考取得了505分的成绩,成功成为天津工程师范学院里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上大学后,张炘炀依旧没放弃跳级的念头,在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就读期间,父亲辞去了工作,全程陪读。

学校也对这位特殊的学生给予了特别的关照,为他安排了独立宿舍,并组建了专门的培养小组,由两位教授担任导师,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2008年,一个新的选择摆在了张炘炀面前,刘华导师已经和德国的几所大学接洽,打算帮学生申请出国深造的研究生项目。

德国的高校研究生入学,最低年龄是14岁,所以13岁的张炘炀得再耐心等一年,但父亲张会祥坚持认为,获得“全国年龄最小研究生”的头衔更为重要。

成功考入北京工业大学继续深造的他,以全国硕士研究生中的最小年龄,再度吸引了媒体的目光。

2011年,年仅16岁的张炘炀顺利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数学博士,他再次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博士生。

然而,北航要求博士生发表两篇SCI论文才能毕业,这对张炘炀来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那时,他对自己的学术方向深感迷惘,研究推进迟缓,直至2017年,他的首篇论文才得以发表,第二篇论文更是拖到2018年才发表,差点错过毕业的期限。

家庭的羁绊

在张炘炀的成长道路上,家庭虽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同时也给他施加了许多限制。

他和父亲之间,曾爆发过三次重要的分歧,这些分歧不仅影响了他的学业选择,也逐渐加深了父子之间的隔阂。

第一次分歧发生在高考之后,他对自己的505分成绩不太满意,他打算再读一年书,目标是考进更好的学校。

然而,父亲秉持“出名要趁早”这一理念,执意让他即刻踏入大学之门,从而斩获“全国最小大学生”的名号。

硕士研究生阶段出现了第二次分歧,面对德国大学的留学机会,他满心向往,可父亲依旧坚持让他在国内读研,以获取“全国最小研究生”的头衔。

第三次,也是最为激烈的分歧,发生在博士研究生阶段,他希望爸妈在北京置办个家,这样既能彰显家底,也能为将来自己打下基础。

然而,父亲却只愿意在北京租房,并将张炘炀从学校宿舍接出来居住,父子二人因此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其实这三次分歧,都反映了张炘炀与父亲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父亲更加注重名声和外在的成就,而张炘炀则渴望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更自由的发展空间。

尤其在买房事件里,张炘炀的诉求并非全然基于物质需求,更多的是对安全感与归属感的一种渴望。

他期望在北京拥有一套独属于自己的房子,这并非仅仅是一处住所,更是能让他安心立足的根基所在。

然而,父亲的拒绝让他感到失望和委屈,也加剧了他内心的叛逆情绪。

从“神童”到“凡人”

张炘炀博士毕业之后,他的生活路径开始与原本的计划有所不同,曾经的“神童”光环逐渐褪去,他开始直面现实的挑战,也开始重新审视自我。

在宁夏师范学院兼职,月入一万多,可对曾经的“神童”张炘炀来说,这却难以带来真正的满足感。

两年后,他放弃了教师职位,带着五万元来到上海,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他尝试过各种不同的项目,收入时高时低,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他租住在上海郊区,过着俭朴的生活,甚至需要父母每三个月定期提供一万元的生活费。

曾经的天才少年,如今却成了人们口中的“啃老族”,这种巨大的落差,让张炘炀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和自我怀疑。

他想了想,对自己的决定产生了疑问,怀疑自己是不是没给“神童”这个名号,交出满意的答卷。

外界的评价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有人批评他“堕落”、“不孝”,也有人认为他是“拔苗助长”教育的牺牲品。

面对那些疑问,他没有躲闪,而是重新检查了自己的态度,他坦言自己并非天才,也承认在科研方面并不算成功。

在上海的那段时间,张炘炀并没有真正“躺平”,他积极探索各种可能性,尝试直播带货等新兴行业,努力寻找自己的兴趣和方向。

他开始学习独立生活,精打细算,减少不必要的开销,他逐渐意识到,曾经追求的“有车有房,北京户口”并非唯一的成功标准。

他现在更看重内心的平和与自在,不再盲目追求物质财富,他说自己已经没有了买房的想法,觉得“没工作没房,没债一身轻”也挺不错的。

他质疑“拥有”的真正意义,认为即使拥有房产证,也不代表真正拥有了房子,这种转变,体现了张炘炀对物质和精神的重新思考。

笔者认为

天才并非只是神话般的存在,他们也会感到迷茫和困惑,同样是在不断探索中逐渐认识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标准,他的故事尚未结束,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展翅高飞。

我们都盼着他能变好,也希望他将来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归宿。

0 阅读:33

岁月如梦环

简介:岁月如梦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