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之弧,伊朗精锐一枪不发,还得指着普京搭救

波三的日记 2024-12-23 09:18:10

叙利亚的局势一度牵动全球的神经。从2011年起,叙利亚内战便不断改变着中东的面貌。国际社会眼中,这场战争的进展一直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但谁能想到,一场本应有着强大政府军支撑的战争,竟然在一系列看似微小的变故中迅速崩塌。没有炮火连天,也没有全力以赴的反击,叙利亚政府的溃败反倒显得极其迅速和干脆。让人不禁问: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因素推动了叙利亚政权的迅速崩盘?

在过去的几年里,叙利亚政府虽然处于内外夹击的困境,但它依然依靠俄罗斯和伊朗等国的支持,保持着对部分领土的控制。然而,伊朗在叙利亚战场上的撤退,似乎是这场政权崩溃的转折点。

普京最近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叙利亚政府的崩溃并非俄罗斯的失误。普京指出,俄罗斯在叙利亚并没有派遣地面部队,只能依靠空军和海军提供远程打击支持。这一点,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俄方的责任,但也暴露出俄罗斯在叙利亚并没有投入足够的地面力量。

然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俄罗斯的空袭,而在伊朗部队的撤退。普京透露,4000名伊朗革命卫队士兵在叙利亚面临重压时,并没有选择坚守阵地,而是选择撤离。更令人惊讶的是,伊朗士兵竟然请求俄方派遣运输机将他们送回伊朗,这一行为让叙利亚政府军彻底失去了最后一丝战斗意志。

伊朗撤退的背后,是一场士气的崩溃。叙利亚政府军原本在兵力上占有优势,但一旦伊朗部队撤离,整个防线迅速崩溃,叙利亚政府的统治几乎没有还手之力。这个决定,不仅让叙利亚反对派看到了机会,也让西方国家对叙利亚的未来失去了信心。

伊朗作为“抵抗之弧”中的领头羊,一直是中东反美反以阵营的核心力量。无论是哈马斯、真主党,还是叙利亚政府,伊朗都扮演着重要的幕后推手。然而,近年来的多次军事冲突,尤其是叙利亚内战的后期,伊朗的角色逐渐变得模糊起来。

在叙利亚政府失去控制后,伊朗的态度让很多曾经的盟友感到困惑。伊朗不仅没有采取强硬立场,反而在叙利亚反对派占领大部分领土后,主动表示愿意与新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这种突然的妥协态度,令“抵抗之弧”中的其他成员国感到失望。伊朗之前的“强硬”形象与现实中的软弱反差巨大,这使得它在阿拉伯世界的威信受到了挑战。

不仅如此,伊朗在其他冲突中的反应也显得软弱无力。巴以冲突中,尽管伊朗在言辞上猛烈抨击以色列和美国,但实际上并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的军事行动。

在巴以冲突的背景下,伊朗的行动显得更加谨慎。在反对派席卷叙利亚时,伊朗也选择了低调处理,不敢公开与西方对抗。甚至在面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时,伊朗也未能采取更有效的报复措施。这种言行不一的表现,让伊朗在中东的影响力逐渐下降。

此时,伊朗的未来选择变得尤为重要:它可以继续支持“抵抗之弧”,然而这种策略显然已经逐渐失去吸引力;它也可以选择与俄罗斯加强合作,但考虑到俄罗斯的局势和乌克兰战争的焦点,这条路同样并不现实;或者,它可能会在美国和以色列的压力下,寻求一种妥协的解决方案,试图通过外交途径保全现有局面。

面对这种多重压力,伊朗未来的战略将极大地影响中东的格局。然而,无论伊朗作何选择,它必须在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环境中找到新的立足点,才能维持其在中东的影响力。我们只能耐心等待,看看这一切如何收场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