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崔浩最后被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恢复九品中正制,应是根源

采蓝说历史 2024-12-31 16:30:43

北魏这些年非常有意思,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不断在内部对抗之中取得了各种外部进步。

打赫连夏,代人集团主张先定柔然;打柔然,代人集团表示南面有威胁,不是出兵时机;抵抗刘宋北伐,代人集团力主主动出击……反正代人集团和老板拓跋焘的思想就基本没有统一过。

这种局面之下,其实是非常容易出现问题的。那就是你拓跋焘独断专行没问题,可你千万不能出岔子,否则你在国内的领导力和声望会出现巨大的滑坡,甚至位置难保。

拓跋焘唯一能够平安着陆的方式是什么呢?是用不断的胜利证明自己永远正确。这样才能让那些反对派无话可说。

拓跋焘无疑是优秀的也是幸运的,灭胡夏、征柔然、败刘宋,一切都是信手拈来。成功便是最好的消音器。

431年二月二十二,拓跋焘在北魏首都平城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相当于公司的年度表彰大会。

首先便是祭告祖庙,这自然是对神秘的统治力量进行述职报告,祖先们、神灵们,我拓跋焘这些年干得还不错吧!

然后就是分发奖金红包,朝中所有将帅和官员均得到赏赐,士卒们更是一律免了多达十年的赋税。这些年咱们的公司效益不错,与有荣焉,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对公司事业的支持和付出,给大家发点年终奖,大家好好改善自己的生活,然后持续对公司和我充满信心,保持持续奋斗的热情和动力。

任何时代,永远是手里有钱好办事。这些年,拓跋焘通过连年大胜赚得盆满钵满,然后用这些战争所得去收买北魏的各个阶级,这其实是最好的状况了。因为大多数人都很简单,我们当初反对你,并不妨碍我领红包时的心情愉快。

也就是说,拓跋珪凭借这一波大力度地发红包、分奖金,其实已经悄然化解或转嫁了他本人和最强辩护人崔浩跟代人集团之间的巨大矛盾。因为事实证明,拓跋焘和崔浩这对组合的独断专行出成效了,尽管你们代人集团可以继续保留意见,但是其他阶级却只会看结果说话,领效益奖的时候说句“领导英明”不难!

可是,我们也不要小看了拓跋焘那颗永无止境的心,正在风头上的他不想永远活在代人集团那帮老干部的影响力之下了,他要趁着一切形势皆对自己有利的情况,要重新布局北魏的权力结果。

随后,拓跋焘下诏:“如今北面和西面都被咱们北魏搞定了,无外患则死内政,咱们要进行内部核心文化建设了,赶紧进行内部的查漏补缺,让广大有才的同志都积极参与到北魏的建设工作来。像范阳卢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河间邢颖、勃海高允、广平游雅、太原张伟等人,都是门阀才子,行业翘楚,咱们应以提拔使用。大家赶紧礼贤下士,把这些民间的人才都给我选拔过来,我要建立一个“同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美好社会。”

壬申,魏主诏曰:今二寇摧殄,将偃武修文,理废职,举逸民。范陽卢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河间邢颖、勃海高允、广平游雅、太原张伟等,皆贤隽之胄,冠冕周邦。易曰:“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如玄之比者,尽敕州郡以礼发遣

拓跋焘这是啥操作呢?其实就是要打乱原有的职业晋升通道,避免那些占据头部优势的代人集团坐大。也可以称之为引入第三方势力来冲击原有权力结构,这些人入仕是我拓跋焘给的口子,他们以后成长起来了,不得念我的好?

凭借之前积累的无上权威,拓跋焘一声令下,北魏的选拔大赛就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

拓跋焘率先打造了样板工程——亲自征召了卢玄等及地方州郡荐举数百汉族豪族出品来平城上班,量才而用。

遂征玄等及州郡所遣至者数百人,差次叙用

于是,很多地方官员一看最高领导决心如此之大、方向如此之明确,于是赶紧各种想办法把当地有才名的人才送往平城去充当考核指标。执行过程中,难免会使用一些强制手段,这个大家都懂的。然后拓跋焘又表示这帮蠢货理解能力有问题,赶紧下旨,咱们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得对人家知识分子礼貌点,不准强迫人家,逼人家来上班不是适得其反吗?

魏主征诸名士之未仕者,州郡多逼遣之。魏主闻之,下诏令守宰以礼申谕,任其进退,毋得逼遣

这个时候,就必须跟大家聊一个宏大的社会问题了,那就是阶级固化的问题。

其实社会圈层的形成,本质上就是源于亲属关系。如果我最终成为了某种利益的分配者,我第一时间考虑的受益者只能是那些对我帮助最大、跟我时间最久、跟我关系最为亲密的群体,而且,我也只能这么去干。

所以,刘邦取天下,背后就有一个丰沛功臣集团;曹操称霸北方,背后就有一个颍川文官集团;曹丕强行称帝,背后就得用九品中正制跟士族集团进行妥协……北魏的立国之基,是代人集团强大的武力输出,所以不管怎么样,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则,代人集团永远是北魏利益分红的第一梯队。

但显然这样的既定格局是不符合任何一个独裁者的心思和意愿的!我是公司法人,凭什么事事要跟你们商量着办,那我当这个名义上的老板还有什么意义呢?于是,拓跋家族启用了“借力打力”的手段,北魏的江山是代人集团打下来的没错,但是也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俘获了诸多汉人和其他胡人,咱为什么不能从这些人种选拔一些有能力、有水平的人来对抗和牵制你们代人集团呢?这些人因为出身问题,原本没有什么太大的职场希望,咱把他们扶持起来,他们不得对我肝脑涂地、尽心竭力?其实,汉人官宦代表崔浩就是这种博弈关系下的特殊产物。

崔浩历经三朝,先后给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焘当了忠狗这个角色之后,慢慢也有了狐假虎威的资本。这跟咱们现在一些企业一样,有些跟领导当了几十年贴身秘书的人,甭管他的级别如何,他在企业内说话一定比大多数中层干部好使。

也正是因为这些年扶持了“以崔浩为代表的第三方”卓有成效,拓跋焘才会在击退刘宋之后,开始全力进行扩大化推广。当时的北魏并无外患,自己的国内声望也正在顶峰,此时不发招,更待何时?

可是明眼的朋友一眼就可以看出,拓跋焘这是在捧小三斗原配,跟当年刘邦捧戚夫人斗吕雉是一个操作模式。所以,别看崔浩跟当年的戚夫人一样有后来居上的趋势,但他背后的风险依然是无比巨大的,你赢了,拓跋焘不一定会放过你;你输了,代人集团一定会痛打落水狗的。

可是,崔浩正处于一种中彩票的巨大惊喜之中,根本就无法清醒或者不愿清醒。老板总算要把我扶正了,怎么能错过机会呢?所以,非常的亢奋。

而且,拓跋焘对崔浩的倾向性非常明显,因为崔浩这些年的表现十分突出,所以拓跋焘在这次空前规模的社招运动中,把崔浩的外甥卢玄设定为了考核标准。相当于崔浩的外甥卢玄是211大学毕业的,那就211大学及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就满足录取了。那么,问题又来了,卢玄他凭什么能在拓跋焘那里享受这样的优先待遇呢?不就是因为崔浩这些年一直都是拓跋焘身边的红人,拓跋焘有意照顾嘛!

玄舅崔浩,每与玄言,辄叹曰:对子真使我怀古之情更深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北魏这次轰轰烈烈的社招运动,最终铸成了崔浩的必死结局。

因为前面所说的种种因素,崔浩自然而然地被任命为这次招聘运动的负责人。所以崔浩也毫不客气地要给北魏进行人事制度和岗位制度改革,什么学历配什么级别,什么出身和姓氏才能过北魏的政审关……反正就是恢复了汉政权实施已久的九品中正制。

浩大欲齐整人伦,分明姓族

九品中正制背后有一个什么巨大BUG呢?那就是士族集团对人才和职场晋升的垄断问题。比如要比文化,代人集团那些大老粗能比得过饱读诗书的汉人士族吗?又比如比家族历史、比姓氏底蕴,代人集团也是不可能比得过枝繁叶茂的汉人士族的。相当于考核指标一变,代人集团就该逐渐被边缘化了,谁行谁不行,崔浩的小圈子说了算。

也就是说,崔浩领衔的汉人文官集团已经极其明显地要对代人武将集团形成取而代之之势了。所以,可想而知的是,代人集团是不可能放过崔浩的。时间长着呢,你崔浩最好被老板护到死,最好别出任何纰漏、别被我们抓到任何把柄,别跟老板闹出什么猜忌、矛盾……否则,我们就要一次性置你于死地。

其实,身为局中人的崔浩外甥卢玄极为难得地保持了清醒,所以一度努力地劝告舅舅崔浩:“创立制度这种事情,历来都是因时而异的,北魏终究是人家鲜卑人、代人的产业,他们之中又有几个人愿意这么改革的呢?您要三思呀!”

玄止之曰:夫创制立事,各有其时;乐为此者,讵有几人!宜加三思

可是,已经开始脱衣服了的崔浩,又如何能控制体内分泌的荷尔蒙呢?所以,压根就没搭理。继续强力推行打造以他为首的汉人集团,从而彻底地激怒了绝大多数的代人集团。

浩不从,由是得罪于众

至此,崔浩的死局已定。崔浩不光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强大的且不可能和解的敌人,还没有真正读懂拓跋焘的帝王心术。人家拓跋焘是不可能为了弱化代人集团这个旧巨无霸,而真心想扶持一个汉人集团的新巨无霸的。你崔浩就是一个工具人,用完了就可以丢了。崔浩其实就跟很多小三一样,以为帮情人斗垮原配,自己就能被情人转正,想啥呢?当小三也是要有觉悟的好吧!

其实咱们去看后面的国史之狱——那是拓跋焘想要再提拔老干部崔浩一次吗?明明就是给你崔浩下了虎狼之药,等你崔浩自己找死;那是太子党和代人集团因为祖上不光彩的黑料曝光而愤怒的吗?那是人家终于找到弄死你的爆破点了;那是因为崔浩工作上不讲究被问责致死吗?那是北魏朝廷趁机对崔浩组建的汉人集团核心成员的一次全面清洗……

历史其实大多数都是阴冷的,要有一颗带温度的心去越读,但不能强行地、故意地去给某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赋予虚幻的温度。

1 阅读:67
采蓝说历史

采蓝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