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复榘之子韩子华,1949年参加解放军,曾参加抗美援朝荣立三等功

漫步史书 2024-10-17 09:49:56

2011年5月15日,在北京万安公墓,韩复榘的后人为这位家族中最声名显赫的人换上了一块新墓碑。

韩复榘在解放前,可以说是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但他辉煌的一生却如流星一般,突然坠地,而有关他的生死,至今仍然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当然,在人们谈论的这些话题中,有的是真实的,有的则是以讹传讹,对此韩复榘的后人也很无奈,特别是韩复榘之子韩子华,他后来在接受采访时也无奈的说:

“父亲是被蒋介石诱杀的,蒋介石政府中的御用文人就制造了很多谣言,编了很多关于我父亲的笑话,流传很广。当然,这些笑话全是假的,有点胡说八道的味道。”

韩复榘一生已经足够传奇,不过他的儿子韩子华一生则更传奇。

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借口在河南省政府召开秘密军事会议,电召韩复榘到会。

韩复榘兴冲冲的赶去参会,却在会上与蒋介石起了冲突,蒋责问他在山东不战而逃,丢失大片国土,而韩反问“济南失守,我可负责,那南京和上海没守住,谁负责”。

不过,令韩复榘没想到的是,蒋介石早就对他动了杀机。

1938年1月25日,《扫荡报》发表了中央通讯社的一条消息:

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韩复榘因“不遵命令,擅自撤退”,并“借势勒派烟土、强索民捐、侵吞公款、收缴民枪等”,于1月24日执行枪决。

事后,蒋介石在身边人劝说下,又念及韩复榘毕竟是一省主席,还是二级上将,同意将韩复榘尸首葬在豫鄂交界处的鸡公山墓地。墓前立一石碑,上刻“韩复榘之墓”五个大字。

1954年,经人民政府同意,韩复榘的灵柩由他的子女前往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安葬。

根据韩复榘之子韩子华后来接受采访时分析,韩复榘被杀的原因大致有三点:

一、韩复榘是西北军出身,他从来都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多年来在山东割据一方,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惹蒋介石忌惮;

二、韩复榘反蒋是出了名的,还在西安事变时公开支持张学良,韩复榘后来被蒋介石下令枪决,也有分析称是蒋在为西安事变期间韩表露态度的包袱。

三、韩复榘虽然投靠了蒋介石,但却多次违抗蒋的命令,特别是在日军进攻山东之际,当他看到日军强大,出于保存自身实力的目的,消极避战,致使山东沦陷。

总而言之,韩复榘就任山东省主席后,对治理地方上的确有不小的贡献,但他骨子里军阀思想浓厚,是其悲剧根源所在。

韩复榘一死,以他为中心的韩氏家族也就彻底塌了架。

很难想象一个曾主持过一省军政大权的人,一旦死去,他的家人生活立时便进入贫困,也正应了他说的那句话,韩复榘生平从来不置房产,面对身边的人劝说他回答:

“有我在,不买房也有房住。我不在了,买了房也是人家的。”

韩复榘无论在河南老家还是在山东时期,住的都是公屋,但他其实有三处房产,但这三处房产都不是他自己主动购买的。

一处北平房产,是张学良送的,一处青岛房产是沈鸿烈送的,还有一处在南京的房产,是遵循蒋介石指令修的,因为像他这类非嫡系的将领,又是封疆大吏,必须在南京购置房产,以表示对蒋介石的服从,可这处房产韩复榘一天也没住过,倒是他的老上司冯玉祥一家住的,后来南京沦陷,这处房产被炸毁。

据韩复榘身边的人回忆,韩复榘自己并不贪财,也不敛财,他的所有开支,基本上都是公费,像国民党军中,无论是嫡系还是非嫡系将领,都有置业的习惯,比如投资银行、开公司等等,像王耀武就自己开饼干厂,可韩复榘基本没这个干过,也只有为东亚毛呢公司董事长宋裴卿捧场时,在他的公司占有股份,但不是为了牟利。

韩复榘死后,他的家人生活顿时陷入困顿。

韩复榘一生有一妻两妾,妻子高艺珍是他十多岁时娶的同乡女子,一生对他不离不弃,还为他生下了三个儿子。另两个小妾中的纪甘青是河南名伶,李玉卿是南章台名妓,为韩复榘生有一子。

在韩复榘出事以后,纪甘青带着钱财离开了韩家,李玉卿则是将孩子留给韩家后,另行改嫁。只有高艺珍不离不弃,带着家里四子一女生活(女儿韩嗣虑是从韩复榘五弟那儿过继来的)。

当时,高艺珍带着韩复榘的子女在河南漯河,考虑到日军进逼不安全,在韩复榘的老友闻承烈的帮助下辗转到了西安,最后经西安到了北平定居。

韩复榘的长子韩嗣燮在父亲被枪决后,精神便濒临崩溃,后来全家搬迁到北平后,就被送到了精神病院治疗,并在那里病逝,实为遗憾。

后来蒋介石不知道从哪儿听说了韩复榘的家属生活困顿,特意发了十万元抚恤金。

值得一提的是,韩家几个子女后来都受过高等教育,韩嗣燮虽然病逝,但他却留有子嗣,长子韩念国是一个数学天才,此人一生经历也很传奇,这里不做过多赘述。

这与高艺珍的教育是分不开关系的。

一家人在北平艰难生活数年,熬过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至1949年,国民党当局败退台湾,韩家人面临一个选择,是跟随蒋介石一起撤到台湾去,还是留在大陆,高艺珍自己是不懂时局变化的,她只看到了北平的国民党军将领大批的离开,起初也想跟着一起走。

儿子韩子华的一席话直接劝说母亲打消了主意:

“蒋介石与我杀父之仇,我不同意去台湾,即便去了台湾,蒋介石如此痛恨我父,焉能留我们的性命?”

应该说明的是,韩家人一开始的确有过担心,毕竟韩复榘过去曾与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作战过,特别是他在山东执政期间,先后三次破坏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山东省委员会,逮捕和屠杀了大批共产党员。

不过也很幸运,解放军后来进入北平以后,并没有对韩家人怎么样,这才使得他们悬着的心落了下来。

可作为韩复榘的子女,他们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些许的影响。

韩复榘的孙子韩念国在建国后报考大学时,就因为出身问题被拒绝过,本来以他的天赋足够上北大数学系,但后来阴差阳错的被郑州大学录取,但在郑州大学读了三个月,还是被教务处辞退,教务处给的理由是“身体原因”,但韩念国对真实的原因心知肚明。

不过很幸运的是,韩念国的天赋引起了当时国内很多数学家、科学家的注意,包括数学家熊庆来(华罗庚、钱三强的老师)、天体物理学家程茂兰(是他注意到了在北京天文台工作的韩念国等,才使得这颗明珠没有被埋没。

(有关韩念国的故事我们后面有机会谈)

韩子华之所以力劝母亲不要到台湾去,更大的原因在于,他自己本身就倾向于革命,想要同过去那个“反动军阀”家庭完全割裂开。

1949年5月,就在北平解放几个月后,韩子华考入华北大学。

韩子华原名其实叫韩嗣烺,因为名字谐音“四郎”,所以他自己给自己改名韩子华。

本来,韩子华只是想安安稳稳的读完大学,没想到就在他入学一个月后,学校突然号召学员参军,尽管学校有四五千学生,但参军的名额却只有三百人。

韩子华那时就想报名参加,但顾虑自己出身影响,后来还是班主任一句话,才打消了他的顾虑:

“出身无法选择,但革命的道路是可以选择的。正因为你是这种情况,更应该积极报名参军。”

听了老师的话,韩子华兴冲冲的去报名,果然被批准。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韩子华跟随部队也入朝参战。

韩子华最初是在政治部宣传科做对敌宣传工作,尽管不负责作战任务,但同样充满危险,因为我军那时在敌人阵地播撒宣传单页,全凭宣传员冒死穿过战区,将宣传单页挂在敌人铁丝网上。

也因为距离敌人前沿阵地太近,一不留神发出响声,敌人的子弹、炮弹就招呼过来了。

韩子华在宣传队工作时间不短,但却很幸运,连皮也没擦伤过,但宣传队的战友却有一半多倒在了敌人枪炮下。

不久之后,韩子华因为英语好的关系,被调去管理战俘。

因为与我军交战的除了美军外,还有其他国家的人,因此俘虏管理所中的人也是五花八门,但我军本着人道原则,对俘虏施行特殊照顾,有伤治伤,有病看病,还允许保管随身的物品等等。

在俘管所工作期间,韩子华也遇到过不少趣事。

一次,一名美军战俘在吃完饭以后,兴冲冲的跑去找韩子华:

“以后我们要天天吃这个?”

韩子华一开始大惑不解,后来才知道,原来俘管所当天吃的是饺子。

面对战俘一本正经的请求,韩子华也颇为无奈:

“得了吧您,我们一年才吃这么一回。”

美军战俘才知道,原来中国人过年才吃一顿饺子,他也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还是你们对俘虏的政策好,共产党的军队真的不一样!”

总而言之,韩子华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做过许多工作,并荣获三等功。

1955年,韩子华回国后,转业到兰州电业局,后来还从事教育工作。

韩子华晚年历任兰州市人大代表,甘肃省政协委员,后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民革甘肃省委员会秘书长,并当选“民革”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监察委员。

2011年4月,韩子华父子作为韩复榘的后人,接受了口述历史作家周海滨的采访,讲述父亲韩复榘的生平,2013年4月,由韩子华口述、周海滨执笔的《我的父亲韩复榘》出版。只是很遗憾,在书出版的这年,韩子华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

0 阅读:86

漫步史书

简介:闲话史书,看历史兴衰成败,几家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