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怒怼背后:食品打假网红的“生意经”与打假之殇

食品商业 2025-01-01 01:59:23

作者丨内参君

编审丨橘子

年关临近,食品行业最近因为职业打假人再起风波。

先是做有机食品品牌“彩虹星球”诉王海侵权案一审胜诉,并在公众号发布长文讲述《为什么我们选择不和解?》和一支长达1个小时的视频,讲述被王海团队“假打”背后的来龙去脉,以及胜诉却付出的巨大代价的遭遇,再次引发行业广泛热议。

紧接着12月28日,快手主播辛巴在首场年货节直播上,怒怼打假网红“为了点儿流量就要把一个企业弄黄”,并表示“打假的,自己去做好产品让人信服,而不是边打着别人自己卖着垃圾产品”。

事情起因是彼时辛巴正在介绍良品铺子年货坚果礼盒,直播间却突然出现部分“抵制良品铺子”等言论。

看到这些言论,辛巴开始怒怼“打假网红”,即便各方调查证明“配料表造假举报不实”,但企业仍被持续泼污水,打假网红“为了流量不择手段”“把踏实做产品的企业搅黄”。

实际上,辛巴的言论建立在自身对行业内幕的洞察上。一个可以佐证的案例是,知名博主“影子不说谎”因自导自演炒作酒店有偷拍摄像头,故意制造恐慌再卖防偷拍检测仪而被警方逮捕。值得注意的是,最近食品行业打假网红“松哥打虎”,被扒出曾和该网红拍摄过“酒店暗访”视频并带货。

而辛巴的言论和打假网红的塌方,其实也揭开了部分打假网红的秘密——“嘴上说的都是正义,心里装的全是生意”。

打假网红频频翻车

在许多职业打假人还未成为网红之前,就有不少人预判,很多打假人最终的目的不过是“踩一捧一”,带货变现罢了。

自良品铺子被打假网红“松哥打虎”“举报配料表造假”以来,越来越多的打假网红“塌房”,也正在证明该言论的“含金量”。

例如,在打假良品铺子“配料表造假”后,打假网红很快便获得了巨量的关注,十几天内涨粉超百万。在这一过程中,良品铺子却因为深陷假产品舆情,生产经营都受到巨大影响,“松哥打虎”则成了此次舆情最大受益者,借助这波关注度开始带货。

11月底,“松哥打虎”在其微信视频号上发布了一条带货视频,某款号称“比肩茅子”的白酒,售价69.9元每瓶,推广中甚至用自己人设和亲身体验的真实经历背书,比如“破一瓶,厂商补发”。但很快就被网友扒出,“松哥打虎”所谓真实经历是安排的文案,卖的也是贴牌酒。公开信息显示,推荐的这款酒出品方名为“贵州遵门酒业有限公司”,注册于2014年,2023年员工人数却仅有一人。

而就在昨天,警方破获的涉窃听窃照等违法犯罪系列案中,曾与多起打击偷拍摄像头事件相关涉案人员张某(网络平台账号:“影子不会说谎”),竟曾与“松哥打虎”合拍过五期所谓“暗访酒店偷拍”的视频,并带货伪劣“防偷拍检测仪器”。

据警方通报,所谓“暗访酒店偷拍”,真实情况是自导自演炒作的骗局。尽管“松哥打虎”立即删除了合拍视频,并称“已咨询律师自己无责”,再度引发广泛热议。

有业内人士透露,从彩虹星球案例可以看到,打假网红通过故意歪曲事实、恶意打假收获流量与粉丝后,这些职业打假人便获得了粉丝眼中的“公信力”。之后,他们会借粉丝们对其的信任,推荐打假过的品类的其他产品,以达到流量变现的目的,这是很常规的操作手段。此外,他们还会通过收徒、提供“打假材料、思路”等方式变现。

而被打假的品牌方,却需要耗费大量精力、时间、财力来自证,即使品牌方没有问题,官方出具认可报告,也很难扭转消费者的负面看法。在公众对事实真相缺乏耐心的当下,看似强大的企业,其实是舆论场的“弱者”。

有机食品品牌“彩虹星球”诉王海侵权案中,指出其团队举报的检测报告造假

打假变“假打”

而持续了近两个月,深陷“打假网红举报风波”的良品铺子,也和彩虹星球的一样付出了巨大代价。

被打假网红“松哥打虎”举报后,良品铺子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自证。尽管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调查通报,称经武汉、合肥、郑州三地调查,涉案的多批次、多家专业检测机构抽检均合格,未能让企业走出风波。

与此同时,尽管网友扒出“松哥打虎”的举报疑点重重,面对“检测样品未送到海关、报告没有盖章”等网友质疑,上述打假网红却并未回应,持续制造话题来获得流量。

值得注意的是,打假网红打假食品行业的核心证据“检测报告”,这似乎是打假人惯用的手法,最先科普看配料表的网红辛吉飞也被以同样手法举报。

被打假网红“松哥打虎”举报后,辛吉飞立即对其团队展开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网红打假人的所谓海关背书其实是在误导观众,检测报告的真实性不仅站不住脚,连实际收件方都为第三方中介机构,其不对样品真实性负责,也不对检测报告的法律效力负责。

事实上,职业打假人如同“啄木鸟”一般,净化了市场;现如今,他们中的一些人,却成了敲诈经营者、绑架执法部门的代名词,并一度形成灰色产业链,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业内有观点认为,一个伟大快消企业的建设需要很多年,但面临崩塌只需要一瞬间,即消费者对其信任的动摇。即使如娃哈哈这样的巨头企业,也曾因“三名女孩均因饮喝杭州产娃哈哈果奶而中毒死亡”这样的虚假新闻而遭遇全国抵制,险些被扼杀。

快消行业的头部品牌在公众心目中往往具有标杆意义,消费者的“信任成本”远高于短期的经济收益。这也是为何快消行业的头部品牌在面临舆情危机时,会迅速做出反应。

专门研究食品安全、中国品牌与防伪执法打假协助联盟专家、曾参与过好几个知名打假案的贾洪海对“打假网红”检测报告的质疑

打假网红应该重新被审视

对食品行业来说,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任何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投诉、举报和社会监督都应受到高度重视。

然而“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无视事实真相,盲目跟风炒作“网红打假现象”,只会破坏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损害食品行业良性发展。

一位市场监管部门资深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严格来说,打假网红这些应该叫职业举报人,戴帽子的(指市场监管部门)才是职业打假人,监管和保护公众食品安全”。

这也是打假网红选择食品行业下手的原因,公众越关注,网红越容易获得流量,企业也因为害怕被误解卷入舆论而“妥协求和”。

彩虹星球公众号推文《为什么我们不和解》片段

从“铁头”到“狂飙兄弟”,再到“影子不说谎”,这些打假网红的塌房并不意味着问题的结束。通过夸大事实,恶意投诉来获得经济利益行为依旧大量存在,如何加强打假网红监管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2023年共监测到2.4万个“职业索赔人”发起73万件索赔投诉,其中以食品为由的恶意投诉就有22万起。这些恶意投诉的行为不仅侵蚀了企业的品牌信誉,还可能对行业的创新造成深远影响。

不过好消息是,官方层面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今年9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相关法规,法规明确通过夹带、调包、造假、篡改商品生产日期、捏造事实等方式骗取经营者赔偿或者敲诈勒索的,不适用惩罚性赔偿”。此外,今年7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也规范了消费索赔行为。这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打假人的存在。

最近几个月来,全国各地正在陆续出台条例的执行落地措施。比如深圳、上海等地的法院就不受理职业打假人提起的诉讼;福建泉州、宁德出台《处置恶意投诉举报行为暂行规定》,将八种行为全部列入恶意投诉举报行为,明确恶意投诉不受消法保护,因而没有被调解权,从而减轻了市场监管部门受理调解处理答复恶意投诉的工作量。

针对近期网络上频繁出现“网红打假”食品安全问题的现象,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公开点评称:这些事件在未经事实调查的情况下就迅速引发舆论炒作,不仅对企业品牌造成了严重影响,也极大地干扰了消费者的正常认知。

结语:

一方面,食品安全是社会共治结果,网红打假破坏了共治机制的和谐与效率,不利于形成长期稳定的食品安全治理环境。另一方面,恶意打假行为对食品行业冲击是尤为明显的,食品企业是带动地方经济和就业的重要支柱,一旦被打假网红盯上,不实炒作让企业经营受到冲击,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造成大量品牌“人人自危”,对食品行业创新与发展产生阻碍。

当网红打假、恶意打假被戴上“紧箍咒”,构建一个由企业自查、监管处罚、公众监督的食品安全生态,食品行业才能在透明、规范和信任中继续前行,在良性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才能让国内消费者享受到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0 阅读:0
食品商业

食品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