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我接到一封来信,改变了来信人的命运,也收获了晚年幸福

红蓝双 2024-07-18 14:32:54

1994年冬天的一个上午,我正在上班,这时,办公室送来了一封信。

按照惯例,这封信本应该送到部长或者政委,但恰好这几天部长和政委都出差,部里的工作由我这个副部长牵头处理。

打开信封后,信纸上的字迹写得非常工整,当即给人一种舒心的感觉。

来信是一名高三在读学生,名叫汪原(化名),汪原在信中自述,他来自县里一个偏僻的乡镇,十六岁上高一的那年,他的父亲因意外去世了,家里陷入了困境。

因为这个原因,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汪原几次向母亲提出退学,但母亲都不同意,咬牙供他读书。

汪原也没有辜负母亲的希望,高中期间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前列,按照他现在的成绩,考一个本科问题应该不大。

但就在汪原写信的前两个月,汪原的母亲在劳动过程中腿受了伤,让原本已经陷入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汪原考虑到家里的具体情况,就算考上大学,四年的费用也不是一笔小的数目,家里就算砸锅卖铁都很难拿出这笔钱。

于是汪洋心里再次萌生了退学的想法,而此时,恰好县里征兵,汪洋报了名,顺利通过了体检和政审,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汪洋没被通知入伍。

接到这封信后,我被信中汪洋的情况打动,亲自开车到了汪洋的学校,通过同学和老师的介绍,得知了汪洋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于是,我向部长和政委汇报后,通过与接兵部队带队的领导商量后,在最后时刻,汪洋被应征入伍。

这件事情后,我很快就忘记了,在汪洋当兵的第三年,汪洋回家探亲,回到县城,还没来得及回家,汪洋就来到办公室看望我。

通过交谈,我得知汪洋进入部队后,吃苦耐劳,深得部队领导的信任,被推荐报考军校,已经被一所陆军院校录取。

汪洋此行第一时间来看我,向我表示感谢,让我非常感动,两人交谈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下班时间。

这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是大学刚刚放寒假女儿打来的,电话中女儿催我回家吃饭。

考虑到汪洋下火车就来看我,根本没有就餐的时间,于是宴请汪洋一道去我家吃饭,但汪洋明显有些不好意思,不过,在我的坚持下,汪洋最终同意了。

饭桌上,女儿了解到汪洋与她高中是同一届的,虽然是县里不同的两所中学,但两人还有共同的朋友,知道这个情况后,汪洋和女儿聊得很开心,临走之时,两人还留了联系方式。

女儿大学毕业后,分配回了县里,上班后不久,妻子就开始张罗给女儿介绍对象,但每次提到这个事情,女儿说她有男朋友,不用妻子操心,也拒绝去相亲,不过,女儿虽然口口声声已经有了男朋友,,但她从没不带来与我和妻子见面,也不透露男朋友的基本信息,让我和妻子很着急。

女儿参加工作的第四年,一个周末,我和妻子正在做家务,这时,房门打开了,门外女儿挽着一个穿军装的年轻人,我仔细一看,这个年轻人就是汪洋。

后来我和妻子才得知,汪洋自第一次来我家吃饭后,他就和在读大学的女儿有了书信联系,在两人即将毕业时确定了关系,但汪洋考虑到他的家庭条件很差,怕我和妻子不同意,反而得罪了我这个“恩人”就一直不让女儿告诉我们。

这次,汪洋在部队里提了副营,有了一些底气,才硬起头皮来见我们。

因为我对汪洋的情况比较了解,自然非常同意这门亲事,不久,女儿就与汪洋结婚了。

两人结婚后,汪洋的事业也逐步高升到了正团职,前途还很远大,但恰好此时,妻子因为一次意外事故导致半身瘫痪,仅仅凭我和女儿照顾已经力不从心,不长的时间,我已经头发花白。

鉴于家里的这个情况,已经是正团的汪洋主动申请转业到我们所在市工作,除了上班以外,只要有空,就会协助我照顾妻子,除此之外,家里的活路几乎都由汪洋一人包了。

有了汪洋的参与,大大减轻了我的负担,我的生活质量也由此慢慢提高了,有了与老同事一起休闲的机会,这一切都得益于我当初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既帮助了汪洋,同时又帮助了自己。

0 阅读:1
红蓝双

红蓝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