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军到底抗日了吗?一枪不开丢东北,是蒋介石的命令还是如何?

正如历史说 2024-04-30 05:45:47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1年9月18日,日军计划已久,制造了“九一八事变”,随后就占领了东北全境。

我东北沃野千里的富饶领土,顷刻之间落入了日本手中。

而东北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坐拥整整20万东北军,却一枪不发地丢了东北。

这件事也成了张学良和东北同胞的重大污点。

那么,东北军究竟为何一枪未发,到底是蒋介石的命令,还是张学良自己下达的不抵抗命令?

这一切还要从东北易帜说起。

五色旗落 改章易帜

1928年6月3日凌晨,随着奉天皇姑屯的一声巨响,一代枭雄张作霖被炸成了重伤,黑龙江督军则当场死亡。

这是小日本为了除掉张作霖,让东北内乱的奸计,因为张作霖一直阳奉阴违,表面对日本人恭恭敬敬,实际上丝毫不办事,一直维持着东北的统治地位,而日本没有得到利益,所以非常不爽。

别看张作霖是个军阀,但脑子却异常好使,为人八面玲珑,这才能和日本人和平共处多年。

他也知道,一旦动起手来,东北将生灵涂炭,东北军胜利的希望也十分渺茫,所以他只能拖延时间,一直搪塞日本。

但日军也不是傻子,你不办事,我就做掉你换个人,就这么简单。

皇姑屯事件爆发后,张作霖被紧急运回了奉天,刚到家交代了后事就撒手人寰,临终前点名让张学良挂帅,继任自己的大位。

就这样,张学良成了东北军的最高统帅,但随后张学良就做了一件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那就是东北易帜。

当时的东北军,并不隶属于国民政府的管辖,而是自给自足,还挂着北洋政府的五色旗。

蒋介石此时正在焦头烂额地对付李宗仁、阎锡山、冯玉祥等人,对东北鞭长莫及,武统是绝对不可能的,更何况这里面还夹着个日本。

所以,只要张学良不太跳,他完全可以和日本玩玩绥靖那一套,过上一辈子吃喝不愁,统御几十万人的土皇帝日子。

但张学良心中是有抱负的,也是爱国的,从他进行东北易帜这点就能看出来。

很简单的道理,东北易帜对张学良没有任何好处,反而是相当于给自己头上找了个上司出来。

本来东北军不听从任何人管辖,蒋介石也不可能直接打过来,第一,中原此时尚未平定,第二,自古以来北伐就鲜有成功,东北军兵强马壮,蒋介石还真不敢硬碰硬。

所以,张学良当然是爱国的,仅凭东北易帜这一点,他没有任何的私心,也没有任何得利,只不过是为了维护中国统一,不让日本乘虚而入罢了。

有意思的是,日本在张学良正在进行东北易帜斡旋的过程中,曾经多次会见张学良,并且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声称东北服从南方,会严重影响“中日两国的关系”。

那么问题就来了,日本人嘴里的中日,是哪个中?

很显然,这就是日本在伺机分裂我国领土,如果东北易帜失败的话,他们就能肆无忌惮地控制东北,并且切断东北和内陆的联系。

这也是张学良为何要急着和国民政府达成协定的原因。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一直大力给张学良施压,话里话外就是不允许张学良服从国民政府,否则就是伤害日本的利益,“伤害日本人民的感情”。

中国自己的事,日本却要站在道德制高点来指手画脚,真是岂有此理。

不过,国际社会对日本的行为也开始不满,他们知道绝对不能让日本在中国如此轻松地获利,美国驻华公使和法国驻华公使也都开始向日本施压。

就这样,日本被迫承认,东北易帜是中国自己的内部问题,日本绝对不会干涉。

1928年12月29日,东北三省成功降下了五色旗,升上了青天白日旗,这意味着中国已经实现了名义上的统一。

张学良以一己之力避免了内战的风险,让日本打了很久的算盘扑了个空,挫败了东北想要分裂中国的阴谋,难道还不算爱国?

如果张学良真的是日本人的走狗,那维持北洋政府的统治,日本绝对会大力支持,国民政府只能望洋兴叹。

那么,既然张学良是爱国的,为何东北会如此轻易沦陷呢?

轻敌和麻木

1928年12月29日,东北成功实现易帜,开始归国民政府管辖,蒋介石也多了一个得力助手“汉卿”。

一开始蒋介石对张学良非常好,就是要拉紧他这根线,保证自己在中原的稳定以及为自己“剿共”争取时间。

而此时,日本国内的内忧外患已经非常严重,华盛顿会议后的大量裁军让日本国内矛盾重重,阶级矛盾也马上就要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此时,日本急需要转嫁矛盾的方式,当然,最好的方式就是发动对华战争,掠夺东北的资产。

但张学良和蒋介石在这件事上都过于天真了。

蒋介石认为,日本已经在东北获得了大量利益,即便是吞并东北也不会比现在得利更多,因此不会对东北动武,只会竭力维持现状。

张学良同样是这样想的。

一个中华民国的总统,一个东北军的领袖,全都这么想,都没有看破日本的真正野心,那麻烦可就大了。

“欲征服中国,必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征服中国。”

人家日本早在甲午海战期间,就已经在打中国全境的主意了。

而此时日本国内危机爆发,东北还有这么个软柿子可以捏,不揍你揍谁呢?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自导自演,炸毁了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并且还自己摆放了三名中国工人的尸体,声称是中国人破坏铁路。

其实这种拙劣的谎言非常容易拆穿,当时中日矛盾虽然也十分尖锐,但尚未激化,绝对没有到人肉炸弹炸铁路的程度。

随后,日军借着这个幌子,开始向北大营发动了进攻。

注意,此时的东北军是进行了反抗的,而且打死打伤了24名日军。

但很快,老蒋和张学良的命令就接连到来。

此时,老蒋还沉溺在“剿共”中,不想在此时和日本起龃龉分心,所以干脆想要绥靖到底。

在老蒋的心目中,日本也就是想要更多的利益,什么开矿,建厂什么的,由他们去吧,偌大的东北,还不够几个倭寇折腾吗?

此时,张学良的想法和老蒋别无二致。

日本只不过是想借机捞取更多的在华利益罢了,他们要就给他们,此时和日本发生正面冲突实属不智,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还要落人口实,给人更多的利益。

饶是这样,还不如直接放弃抵抗。

就这样,东北军把枪都放在了库房中,大家站着死,为国牺牲,绝不抵抗,不给日本任何口实。

随后,日本政府越来越强硬,又开始诬陷中国利用炮火还击,还准备进攻锦州。

锦州是辽宁重镇,在此时如此,解放战争时也是双方的必争之地,而此时南京国民政府终于醒悟:“如日军进攻,应积极抵抗”。

而张学良此时却犯了傻,他认为,中日之间战斗力差距太大,应该撤至关内防守,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华北也会不保。

国民政府其实多次电令张学良抵抗,但张学良置若罔闻。

不到半年时间,东北沃野千里,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军全部占领,而东北军则全部撤出,没有进行任何抵抗。

甚至占领锦州这座如此坚固的城池时,日军都是兵不血刃。

毫无疑问,在918事变中,张学良绝对是要背大锅的。

但在晚年的会议中,张学良表示,当时的不抵抗并没有错,尽管是抵抗了,以当时日军的实力,一样地占领东北全境,而东北军连保存力量都做不到。

张学良认为自己是没做错的,他的父亲张作霖是被日本人炸死的,论对日本人的仇恨,他绝对是不输给任何人的。

所以,他的做法也并不是所谓的“媚日”,而是做错了决策,没能想到日本的胃口这么大,等到锦州有失,败局已经无法挽回,只能看着日军一步步吃掉整个东北。

张学良蒋介石当然都有锅,但在918事变发生前,其实二人一开始对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日军一开始的确胃口远没这么大,只不过在军国主义的洗脑下,很快就发生了变局。

汉卿的救赎

1931年9月18日,918事变正式爆发,日军蓄谋已久,迅速在张学良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吞并了整个东北。

奉天城甚至门户大开,让日本人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

“即便关闭城门,日本人也能用炮轰开,还不如城门大开。”

918事变爆发的时候,张作霖人在北平,而蒋介石则电告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如何挑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望兄万勿逞一时之愤,而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那么问题来了,伸头一刀,缩头还是一刀,蒋介石身为中华民国总统,就能看着东北被日本如此欺辱,就能看着东北人民被日军肆意践踏。

到底是谁在置国家民族于不顾呢?

人生在世,还是要有点血性的,诚然,即便是东北军发动了抵抗,可能最终还是打不过日本,甚至会全军覆没。

但这也一样会极大地拖慢日本侵略的脚步,也不会让日本在短短几年后就开始全面侵华。

这一仗他老蒋怂了,难道以后再抗日的时候就能拿出血性?显然是不能的。

其中的逻辑其实也很简单,别相信蒋介石的所谓“攘外必先安内”。

就算当时国共一团和气,他还是不敢跳出来抗日,因为打的又不是他老蒋的嫡系,而是张学良说了算的东北军。

而且,老蒋对国际干预非常有信心,认为日本绝对不敢乱搞,一个东北爱咋搞咋搞吧。

为什么说老蒋没什么民族大义,从这里就能看出来,他今天能拿东北换自己的安稳,换“剿共”的时间,明天又能卖了哪呢?

就这样,没发一枪一弹,20万东北军离开了东北,东北全境被日军占领。

好消息就是,张学良保住了自己在老蒋那里的话语权,毕竟他手下有足足20万人,就算是给老蒋来个逼宫,都够他喝上一壶。

坏消息是,东北白丢了,东北军个个摩拳擦掌,想把老家打回来,但老蒋不愿意啊。

这20万人,统统给我跑到西安剿共,这共产党能扛住?

当然,张学良是见过世面的人,共产党他也接触过不少,他也知道老蒋是钻了牛角尖,他自己对共产党倒是没有任何仇恨。

但老蒋毕竟是统帅,让自己干什么就干吧,张学良还是来到了西安,和位于陕北的我党打了几仗。

但打了半天,张学良损兵折将,张学良打没得部队老蒋也不说给补充兵源,而是直接取消这支部队的番号。

张学良终于明白了,这蒋委员长是拿自己当枪使啊,真有一天自己这点人打没了,估计老蒋也不会给他什么好脸色看了。

对于张学良来说,丢了东北是他一辈子的痛,他也知道自己要背上骂名,而且即使中国都成了这样,老蒋依旧一点抗日的意思都没有。

既然你不仁,就休怪我不义了,当年东北易帜,张学良费尽心思,破除了重重阻力,才让中国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但老蒋却亲手将这份成果拱手送人,东北军的内部抗日呼声高涨,张学良此时不是不想抗日,而是不能抗日。

他何曾没有想过不管他老蒋,直接打回东北,但那样只能是遭到老蒋的围追堵截,甚至造成民族分裂。

唯一的破局之法,就是从老蒋下手,用雷霆手段逼老蒋抗日。

说干就干,张学良联系了杨虎城,二人一拍即合,最终在1936年12月12日,成功活捉了老蒋,并且联系了共产党人。

此时,杀蒋如同吃饭喝水般简单,但我党还是决定维护和平统一,共同抗日的战线,留着蒋介石继续做领袖,这样可以保证全国不乱,一致抗日。

身为阶下囚,老蒋除了妥协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形成。

所以,你可以说张学良当时的眼光有限,但绝对不能说他不爱国。

一枪不放丢东北,张学良的确难辞其咎,但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功在千秋,绝对可以功过相抵,甚至可以说他对中国革命、中国抗日是有大功劳的。

张学良的确是个直爽的人,在西安事变发动后,他执意要亲自送老蒋回南京,他多半也知道,这一送自己可能一辈子都出不来了。

老蒋睚眦必报,将张学良囚禁了数年,直到1988年,张学良才重获自由。

毛主席曾经评价张学良,是民族功臣,周总理也同样评价道,张学良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张学良有能力独立却不独立,而是致力于民族统一,光是这一点,他就足以称为爱国将军。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3 阅读:70

正如历史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