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俄专家懊悔道:不该把苏30卖给中国,虽然靠它赚了40亿

洞察军事 2025-04-26 12:56:31

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手握苏联遗产却深陷经济泥潭,中国空军则面临装备断代的窘境。一场看似双赢的军售合作——俄罗斯向中国出口100架苏-30战机,却在二十多年后让俄方专家捶胸顿足:“这笔买卖亏惨了!当初不该向中国出售它。”

1990年代的中国空军,主力仍是歼-7、歼-8等二代机,面对美军F-15、F-16等三代机毫无优势。1996年台海危机后,中国急需填补对地、对海打击能力的空白。而此时的俄罗斯,正因苏联解体后的经济崩溃急需外汇,军火成了救命稻草。

两国一拍即合,中国以单价约4000万美元的价格,分三批购入76架苏-30MKK(空军)和24架苏-30MK2(海军航空兵),总金额高达40亿美元。

苏-30作为苏-27的升级版,搭载无源相控阵雷达和R-77中距导弹,既能制空又能对地攻击,堪称“全能战士”。它的到来,让中国空军首次具备超视距空战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甚至在2000年代初的东海对峙中成为“定海神针”。

俄罗斯原以为中国会像印度一样长期依赖进口,但中方早已“醉翁之意不在酒”。引进苏-30的同时,中国同步推进技术消化。

通过逆向工程,中国破解了苏-30的航电系统,实现与国产导弹(如霹雳-12、鹰击-91)的兼容;将无源雷达更换为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整合北斗导航系统,大幅提升态势感知能力;

苏-30的多用途设计理念直接催生了国产歼-16,后者挂载能力达12吨,综合性能碾压俄罗斯现役苏-30SM。

更让俄罗斯懊恼的是,中国在吃透技术后迅速“断供”——2004年最后一架苏-30交付后,中国再未大规模采购俄制战机,转而全力发展歼-10C、歼-16和歼-20,甚至反向出口枭龙战机,抢占了俄罗斯的传统市场。

俄罗斯专家算了一笔账:虽然苏-30交易赚了40亿美元,但中国自主技术的崛起让俄罗斯失去了至少200亿美元的潜在订单。以印度为例,其购买的272架苏-30MKI单价高达1.2亿美元,而中国通过国产化将歼-16成本压至8000万美元,让俄没有了性价比优势。

更尴尬的是技术对比,俄制苏-30SM仍用无源阵,而歼-16已装备有源阵雷达,探测距离多出50公里;

俄制R-77射程仅80公里,中国霹雳-15已达200公里,成为“预警机杀手”;俄罗斯年产能不足20架,中国歼-16却能“下饺子”,年产量超百架。

这场“技术反超”的背后,是中国持续几十年的努力奋斗。引进苏-30不是为了依赖,而是为了突破:通过消化吸收,中国仅用20年就走完了俄罗斯半个世纪的路,甚至青出于蓝。

反观俄罗斯,因过度依赖军售输血,导致航空工业创新乏力。其最新苏-57隐身战机性能平平,连印度都兴趣寥寥;而中国歼-20已服役200余架,成为亚太天空的新主宰。

如今,中国空军100架苏-30虽已服役超20年,却通过升级改造仍在东海、南海冲锋陷阵。可见,大国博弈中,短期利益换不来长久优势,唯有自主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6 阅读:2644

评论列表

千里江山

千里江山

15
2025-04-26 15:27

不是中国出钱,苏霍伊公司早就倒闭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用户83xxx98

用户83xxx98

4
2025-04-27 15:28

是俄专家说的?还是小编你扯淡?

歼击舰0895

歼击舰0895

2
2025-04-26 20:22

小偷

可爱大肥猪

可爱大肥猪

2
2025-04-27 16:22

一直都是双赢好嘛,现在倒回去毛子还是得卖我们

用户11xxx10

用户11xxx10

2
2025-04-27 13:18

毛熊希望中国跟印度一样,一块钱的航母,最后成了无底洞[流鼻涕][流鼻涕]

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

1
2025-04-27 13:13

[点赞][点赞]本文写的不错

我早應該習慣

我早應該習慣

1
2025-04-26 19:49

数风流人物,还得看沈霍伊贺成洛马[呲牙笑]

风竹

风竹

1
2025-04-26 20:25

进口的苏30装的无源相控阵?不知道就别乱写了

山月山

山月山

2025-04-27 11:48

不该割让外东北

洞察军事

洞察军事

分享古今中外军事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