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只能吃饲料?其实让鸡适当野外觅食,能提升鸡的免疫力
在养殖行业以及许多普通家庭的观念里,一提到养鸡,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给鸡喂饲料。饲料似乎成了鸡唯一的食物来源,大家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样才能让鸡健康成长。可是,你知道吗?一直以来我们都陷入了一个误区。如果让你猜一猜,仅仅是改变鸡的食物来源方式,即让鸡适当野外觅食,会对鸡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你会想到什么呢?这其实是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关键因素,那就是这样做能提升鸡的免疫力。
我们先来深入分析一下目前鸡只依赖饲料喂养所存在的一些状况。从养殖规模来看,现代的养殖场往往大规模地饲养鸡只。为了满足众多鸡只的生长需求并追求高效的出栏率,饲料喂养成为了主流方式。数据表明,在大规模工业化养鸡场中,90%以上的鸡都是以饲料为主要食物来源的。饲料的确有着很多优点,它的营养成分相对固定,可以精准地满足鸡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比如在育雏期、生长期、产蛋期等都有专门配比的饲料。然而,长期单一地食用饲料也存在不少隐患。
专家指出,长期吃饲料的鸡免疫力相对较低。这就好比人类如果长期吃高度加工、单一营养成分的食物,身体的抵抗力会下降一样。鸡在这种喂养方式下,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从实际的养殖案例来看,很多养殖场的鸡群经常爆发疫病。比如,有数据显示,在单一饲料喂养的鸡群中,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比采用多样化喂养方式的鸡群高出30%。一旦疫病爆发,养殖户们为了控制病情,往往会大量使用抗生素。这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而且还带来了食品安全的隐患。因为过量的抗生素残留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与传统饲料喂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让鸡适当野外觅食有着诸多好处。首先从营养的多样性来看,在野外,鸡可以啄食各种各样的昆虫、草籽等天然食物。一只在野外觅食的鸡,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可能多达数十种。而饲料的营养成分仅仅局限于人为调配的那几种。就像我们人类的饮食,如果每天都吃同样几种食物,身体必然会缺乏某些必要的营养元素。野外觅食的鸡能够获取到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例如,鸡啄食的某些昆虫中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这些蛋白质对于鸡的肌肉生长和羽毛发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那些野生的草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增强鸡的身体机能。
再从运动的角度来说,野外觅食促使鸡进行更多的活动。在养殖场中,鸡大多被限制在狭小的空间内,活动量非常有限。而当给鸡提供野外觅食的机会时,它们需要不断地走动、奔跑、追逐猎物,这就相当于给它们的身体做了一场“天然的运动健身”。运动的增加会促进鸡的新陈代谢,提高它们的心肺功能。根据研究,经常野外觅食的鸡,其心肺功能的健康指标要比只在鸡舍内活动的鸡高出20%。一个健康强壮的心肺功能,是鸡免疫力提升的重要基础。
那如何才能让鸡实现适当的野外觅食呢?这其实是有一些具体可行的办法的。
对于小型养殖户来说,如果空间条件允许,可以开辟一小片专门的放养区域。这个区域能够容纳一定数量的鸡,并且要有足够的遮蔽物,比如可以搭建一些简易的棚子,以防止鸡在下雨或者阳光过于强烈时没有躲避之处。同时,在放养区域要种植一些适合鸡食用的植物,像苜蓿、三叶草等,这些植物既能为鸡提供食物来源,又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开始的时候,可以先让鸡在下午的时候进行短时间的野外觅食,逐渐延长到全天。并且,在野外觅食期间,要注意观察鸡的状态,及时补充必要的水分。
对于大型养殖场来说,要分批次、分区域地进行放养。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和鸡的数量,划分成若干个小的放养区,轮换使用。这样可以避免过度放牧对土地资源造成破坏,同时也能保证鸡在不同区域都能觅食到新鲜的食物。在野外觅食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少量的工作人员进行巡查,一是为了保障鸡的安全,防止被野兽袭击等意外情况;二是为了观察鸡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生病的鸡只并隔离治疗。
除了放养管理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饲料的过渡。不能突然就让鸡从饲料完全过渡到野外觅食,这会让鸡的身体一时难以适应。正确的做法是,在开始野外觅食之前,逐渐减少饲料的比例,增加一些其他辅助性的食物,比如青菜叶等,然后再慢慢引导鸡到野外觅食。这个过渡的过程可能持续一段时间,期间要根据鸡的实际生长情况灵活调整。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疾病的防控。虽然野外觅食有助于提升鸡的免疫力,但在野外环境下,鸡也可能接触到一些新的病菌。所以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并且定期对放养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每隔半个月左右,使用安全的消毒剂对放养场地、鸡舍以及养殖工具等进行全面消毒。
我们必须明白,传统的观念需要与时俱进,鸡只吃饲料并非唯一的选择,让鸡适当野外觅食这种回归自然的喂养方式,有着提升鸡免疫力等诸多优势,值得广大养殖户去探索和实践。无论是从动物的健康角度,还是从食品安全和养殖效益的长远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推广的养殖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