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烈的苏联卫国战争中,共有约80万苏联女性走上战场,经历了战火的考验。92名红军女兵被授予“苏联英雄”光荣称号,其中50人为牺牲后追授。如女狙击手帕夫利琴科、女游击队员卓娅等人的故事人所共知,相比之下其他女英雄的事迹流传却不甚广泛。她们的名字应该为世人所共知,如同她们的事迹一般不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以其代表《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强调战争中“女人”的本来面目,笔者则要以系列文字讲述“女兵”的故事。本文要讲述女医护兵的故事。
卫国战争中,苏联红军里40%的医护兵都是女性。她们救死扶伤,与男战友们一起经历最残酷的战场考验,常常在一线像男战士一样殊死战斗。她们不啻为战斗的天使,她们的故事不应被世人忘记。
“捕鼠夹的小玛莎”玛利亚·谢尔盖耶夫娜·波洛维琴科出生在乌克兰基辅郊外米舍洛夫基村(俄语意为“捕鼠夹”)的农民家庭,昵称“小玛莎”。她早年父母双亡,由叔叔抚养长大,在学校里读完了八年级。卫国战争爆发时,她在一家护士学校上学。德军占领基辅时,玛利亚和叔叔设法逃出了城。一路上,她注意收集有价值的情报。脱险之后,她把这些情报都交给了亚历山大·罗季姆采夫上校指挥的近卫第5空降旅。有了这些情报,苏联红军得以一度发起反击,拔掉了德军的部分炮兵阵地。由于立有这一功,加之上过护士学校,她马上被部队留下,成了一名战士。
“捕鼠夹的小玛莎”
1941年8月13日,波洛维琴科在基辅南部的惨烈战斗中脱颖而出。当时,她的营长西姆金大尉身负重伤,波洛维琴科及时包扎止血救了营长的命,还将营长拖下战场免于被俘。忽然间,三名德国兵冲过来想抓活的,“小玛莎”靠着从战场捡到的一支手枪,击毙了其中两人,保护西姆金大尉脱离险境。接下来的战斗中,战士波洛维琴科更是活捉了一名德国高级军官。这个傲慢的德国人不敢相信自己居然当了一个16岁小姑娘的俘虏,深以为耻。旅长罗季姆采夫上校听闻一个十几岁的小丫头竟然如此勇敢机智,当即大感惊奇,下令参谋时刻关注波洛维琴科的表现。
战线推移到卡扎特科耶附近,波洛维琴科在战斗中被俘。她机灵地逃了出来,还带回有关敌人动向的珍贵情报。看完她的情报,旅部火速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免了被敌人包围的厄运。
电影中“小玛莎”救助战友的镜头
1941年9月5日,“小玛莎”又上了前线报纸的头条。当时正值德军合围基辅,罗季姆采夫上校奉命将部队转移到谢伊姆河南岸的科诺托普。不巧,部队转移得“正是时候”:刚刚赶到指定地点,突然发现德军正以步兵急行军通过一座未被完全破坏的铁路桥,向自己扑来。波洛维琴科意识到一旦让敌人得逞会有何等灾难性的后果,她赶紧拉上一名战友,两人拖着一挺马克沁机关枪找了一处有利地形布置好阵地。战友操作机枪,玛利亚当观测手和弹药手。两人兜头给德军浇下一顿铺天盖地的弹雨,机枪打得又狠又准,成功阻滞了敌人的前进,给部队展开防御赢得了时间。事后,罗季姆采夫上校亲自向小姑娘表示祝贺与感谢。
9月17日,波洛维琴科在一次侦察任务中单枪匹马俘虏了10个德国兵。她的大名出现在前线后方各种报纸最显眼的地方,不过荣誉并没有落到她头上。残酷的战斗还在继续,“小玛莎”随部队四处转战。她又参加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她的未婚夫正是在斯大林格勒的巷战中倒在了德军狙击手的枪下。紧接着是库尔斯克战役,这是波洛维琴科军旅生涯的最后一战。
画家笔下,库尔斯克战役中的“小玛莎”,已经拿起了波波沙冲锋枪
1943年7月14日,上士波洛维琴科在战斗中牺牲。当时德军坦克集群扑面而来,她将一名负伤的红军中尉拖到附近一处弹坑中躲避。面对一辆朝弹坑冲来的德国坦克,“小玛莎”毅然用反坦克手雷只身去与这钢铁的庞然大物决斗。她将反坦克手雷扔到坦克上,然后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伤员。伤员得救了,波洛维琴科却被反坦克手雷爆炸的破片击中,不幸牺牲。得知她的死讯,已是少将的罗季姆采夫悲痛不已。他说,自己失去了手下最优秀的战士。波洛维琴科被安葬在附近的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
1965年5月6日,玛利亚·波洛维琴科被追授“苏联英雄”光荣称号。一年之后,先后两次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亚历山大·罗季姆采夫中将撰写出版了波洛维琴科的传记《捕鼠夹的小玛莎》,以此作为对她的纪念。后来苏联还拍摄了一部根据这本传记改编的电影——《没有无名的士兵》。
亚历山大·罗季姆采夫中将,两次“苏联英雄”获得者。他战后撰写出版了波洛维琴科的传记《捕鼠夹的小玛莎》
明信片上的“小玛莎”
以“小玛莎”为主角的电影《没有无名的士兵》
“为季娜伊达报仇”
季娜伊达·图斯诺罗波娃-马尔琴科是一位曾鼓舞了全体苏联人民的女英雄,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的战士正是为她解放了波洛茨克,坦克、飞机和火炮上都漆有她的名字,后方工厂的工人们更是受她的事迹影响而提高了产量!
少女时代的季娜伊达·图斯诺罗波娃-马尔琴科
季娜伊达出生在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地区波洛茨克的一个农民家庭,七年制中学毕业。卫国战争爆发时,她在西伯利亚一家煤炭企业当化验员。季娜伊达要参军上前线,但被部队拒绝,因为她没有接受过相关专业技能的训练。于是,她接受了三个月的医护训练,1942年4月被分配到第849步兵团,赴沃罗涅日前线参战。临出发前,她跟战士约瑟夫·马尔琴科结了婚。7月,这位战地医护兵初次上阵,在战场上抢救和转移出40名伤兵,被授予红星勋章。几经战场考验,她抢救和转移出的伤员多达123人,这让她又荣获红旗勋章。
1943年2月2日,库尔斯克地区惨烈的战斗中,季娜伊达为了营救连长而身负重伤。连长牺牲了,季娜伊达双腿中弹,只能在雪地上爬行。德国兵从她身边走过,她果断装死。一个德国兵用步枪枪托狠狠砸她的脸,以确保这是具尸体。她的脸几乎被砸碎,但她凭惊人的毅力保持不动,骗过了敌人。两天之后,友邻部队的侦察兵在冰天雪地中发现了她,赶紧将她送进野战医院。奇迹发生了,季娜伊达竟然克服低温和失血活了下来。
季娜伊达·图斯诺罗波娃-马尔琴科被截肢后
但由于冻伤坏疽,季娜伊达的右臂、右腿和左手都被截肢,连左脚也被截掉三分之一。巨大的打击令她无法承受,几乎放弃生活的希望。然而,季娜伊达读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的奋斗故事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
经过15个月的住院治疗,接下来是漫长的理疗恢复。她安装了假肢,逐渐又学会了走路和写字。季娜伊达没有自怨自艾,而是相信她可以像奥斯特洛夫斯基一样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激励和鼓舞其他人。
季娜伊达设法来到乌拉尔重型机器制造厂,在这个后方的重要军工企业,一辆辆坦克和装甲战车从车间鱼贯驶出、开往前线。午休时间,一副担架把季娜伊达抬进车间,几百名工人围拢过来,倾听这位少女激昂奋进的声音:
“
亲爱的朋友们!我今年二十三岁,很遗憾,为我的人民、为我的祖国、为了胜利,我做的实在太少。在前线的八个月时间里,我设法从战场上救下了一百二十三名受伤的士兵和军官。现在,我不能战斗,我无法工作。我没有胳膊、没有腿,站立的时候非常困难、非常痛苦……同志们!我非常、非常诚挚地请求你们——如果有可能的话——为了我,在坦克上打一颗铆钉。
”
工人们的热血沸腾了,他们以实际行动响应这位残疾少女的号召。工厂的产量与日俱增,在加班加点额外生产出的五辆坦克两侧,工人们用白色的油漆涂上了醒目的大字——“为季娜伊达报仇”。
这辆T-34的两侧涂上了醒目的“为季娜伊达报仇”
1944年5月13日,白俄罗斯战役前夜,季娜伊达给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的战士们写去一封公开信:
“
为我复仇吧!收复我的家乡波洛茨克!请用心阅读这封信,这是一个被纳粹分子剥夺了所有的幸福、健康和青春的女孩写的。我二十三岁了。十五个月,我一直躺着,被禁锢在病床上,现在我既没有手也没有脚……但我并没有失去信心。我相信自己,我相信你们所有人,亲爱的战友们!
我的亲人们,我恳请你们:当你们发动攻击时,请记住我!记住——每一个人最少消灭一个纳粹分子!
”
这封公开信在波罗的海前线引发强烈的反响,战士们一个个群情激昂,整麻袋的书信雪片般从前线部队寄来,战士们纷纷写信感谢她的鼓舞,安慰她的心灵——足足有3000封之多!接下来,战士们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为季娜伊达报仇”成了响彻前线的战斗口号,甚至作为标语涂到了大炮、飞机和坦克之上!季娜伊达的信不断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战士们也经常能从广播中听到她的声音。
经过两个阶段的战斗,白俄罗斯战役以苏联红军的大获全胜告终。季娜伊达魂牵梦绕的家乡——波洛茨克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和平年代,季娜伊达·图斯诺罗波娃-马尔琴科和少先队员在一起
战争结束后,她回到了家乡,与丈夫重聚。她育有一男一女,一直在波洛茨克市委工作,从事社会福利事业。1957年12月6日,季娜伊达·图斯诺罗波娃-马尔琴科被授予“苏联英雄”光荣称号。她还被国际红十字会授予了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奖章。
最后的“苏联英雄”获得者
很多参战的红军老兵曾抱怨:苏联的授奖体系缺乏公正,如果叶卡捷琳娜·米哈伊洛娃-德米娜是个男人,毫无疑问战争结束时她早就获得“苏联英雄”称号了。
这位奇女子出生于列宁格勒,在孤儿院长大。1941年,一个平静安宁的夏日,米哈伊洛娃乘坐火车去外地看望自己的弟弟。到了斯摩棱斯克地区,忽然之间无数炸弹呼啸着从天而降,火车被炸得支离破碎。慌乱之中,米哈伊洛娃侥幸逃生,捡回一条命。这一天让她终生铭记:1941年6月22日,卫国战争爆发的日子。
娃娃脸的叶卡捷琳娜·米哈伊洛娃-德米娜
心中燃烧着复仇的烈焰,这个16岁的小姑娘主动要求参军,却被征兵干部拒绝。她又主动报名去部队医院帮忙,终于如愿以偿。结果,没过多久医院遭到敌机轰炸,病人都被疏散,米哈伊洛娃留在了后方。她继续要求参军,由于部队急需战地医护人员,她终于被批准入伍。
德军不断向莫斯科推进,米哈伊洛娃亲身经历了一次次残酷的战斗。在格札特斯克附近的战斗中,她腿部受重伤,被疏散到乌拉尔。伤愈之后,她转入海军继续服役,在一艘医疗船上从事护理工作。医疗船远离前线,没有战斗,米哈伊洛娃遂主动要求调往战斗一线的亚速海分舰队。申请被拒绝,她竟然不依不挠直接申诉到莫斯科的最高统帅部。1943年2月,她的申请终获批准,获得了众星捧月一样的地位——成为海军部队中唯一的女性侦察兵。
当上医护兵的叶卡捷琳娜·米哈伊洛娃-德米娜,注意为上色照片
一开始,海军步兵们都很轻视米哈伊洛娃。然而,她一次次跟随海军步兵们冲锋在第一线,彻底改变了男战友们的态度。她能像男同志那样熟练地玩枪,能去敌占区侦察,还能救护伤员。随部队转战南北,她先后三次负伤。
1944年8月,米哈伊洛娃参加了解放别尔哥罗德—德涅斯特罗夫斯基的战斗。她跟第一批突击分队一起行动,趁夜乘橡皮艇沿着德涅斯特河口的河滩悄悄登陆。她随第一批突击队员爬上岸边的峭壁,又放下绳索帮战友们一个个爬上来。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突击分队立即发起进攻,肃清了岸边峭壁上的敌人。那天,她一共救了17名伤员,将他们一一拖到安全地带。另外,她还单枪匹马拿下一处碉堡,活捉了14个斗志全无的德国兵!
叶卡捷琳娜·米哈伊洛娃-德米娜和战友们在一起
1944年12月,苏联红军推进到南斯拉夫克罗地亚的武科瓦尔。米哈伊洛娃又志愿参加突击分队,进攻坐落在伊洛克的一座古代堡垒。行动开始前,她跟50名海军步兵一起在目标附近的一座小岛登陆。大部队进攻时,他们要从侧翼方向发起攻击。当时,岛上发了洪水,战斗打响后突击分队的战士们只能爬到树上向堡垒开火。激烈的交火中,米哈伊洛娃的手被子弹击穿,依然坚持不下火线。这时候,她看到有战友中弹跌入冰冷的水中,米哈伊洛娃不顾自己的安危跳下水救人。由于水流湍急,她用皮带和步枪背带把伤员固定在树上,给他们包扎止血。就这样,她接连救了7个战友的命。
就在突击分队眼看要全军覆没时,苏联红军和南斯拉夫游击队共同起拿下了这个堡垒。米哈伊洛娃所在的突击分队只有13个人活下来,个个身上带伤。同样负了伤的米哈伊洛娃被送去住院治疗,还没好利索就溜回了部队。
2013年,叶卡捷琳娜·米哈伊洛娃-德米娜和昔日的战友们一起参加阅兵仪式
战争结束后,叶卡捷琳娜·米哈伊洛娃继续从医,结了婚,热心于老战士协会的工作。她还在苏联红十字和红新月协会工作。国际红十字协会为表彰她在战时的杰出表现,授予她南丁格尔奖章。她三次被提名“苏联英雄”,却都被有关部门否决。直到1990年5月5日,时任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颁发命令,授予叶卡捷琳娜·米哈伊洛娃-德米娜“苏联英雄”光荣称号。她是苏联解体前最后一批获得“苏联英雄”称号者之一。2019年6月24日,也就是一个月之前,叶卡捷琳娜·米哈伊洛娃-德米娜与世长辞,享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