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家姓探源——卞氏家族

古韵赏析 2025-01-28 10:25:20

第一,卞氏起源

源于姬姓:

相传黄帝的第五子叫昌意,昌意生子颛顼,颛顼的孙子叫吴回。吴回的儿子陆终生有六个儿子,其中排行第三的儿子叫季连,季连又生了孟姬。孟姬嫁给了夏朝的帝喾,生下了后来的帝尧。帝尧的儿子丹朱被封于丹阳,建立了丹阳国。丹阳国的后代以国名为氏,称丹氏,后来又改姓为卞氏。

源于少昊后裔:

少昊是黄帝的孙子,他有一个儿子叫穷蝉,穷蝉的后裔中有人被封于卞城,以地名为氏,称卞氏。

第二,卞氏迁徙分布

早期分布:

曹叔振铎所建曹国于公元前487年被宋景公所灭后,曹之国都定陶地近今河南、河北、安徽、江苏四省,故卞氏早期即散布上述四地。

秦汉时期:

秦、汉之际,部分卞氏族人远徙于山东北部及今江苏南部。《万姓统谱》载,东汉桓帝时蒙冤下狱的卞崇为吴郡娄(今江苏娄县)人,可见卞氏南迁之早。

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是卞氏一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由于曹操之妻卞后的贤德而享誉天下,随后济阴卞氏族人又大放光芒,人丁兴旺,名人辈出。此间中原板荡,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众大迁徙,卞氏族人除遍及黄河中下游诸省外,还大批迁往江苏、浙江及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

唐末五代至明清时期:

唐末五代时期,已有卞氏族人落籍四川。宋元两代,江浙成为战争重灾区,导致卞氏向福建、广东等地迁徙。明朝初期,山西卞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等地。明朝中叶后,河北北部、京津一带卞氏族人有迁往辽宁南部及内蒙之东南者。清朝康乾年间及以后,山东等地卞氏随闯关东风潮入居东北三省,卞氏在全国分布愈广。

现代分布:

如今,卞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四川、黑龙江、河南、山东等省为多。

第三,卞氏郡望

济阴郡:即今山东省定陶县一带,是卞姓的郡望之一。由于汉朝时期在定陶一带置济阴郡,故后世卞氏以济阴为郡望堂号。

济阳郡:即泗水郡,位于今山东泗水一带,也是卞姓早期的郡望之一。

河南郡: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济南郡:位于今山东省济南市一带。

济北郡: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一带。

魏郡: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一带。

第四,卞氏堂号

济阴堂:以望立堂,表示卞氏族人曾居住在济阴郡。

济阳堂:同样以望立堂,表示卞氏族人曾居住在济阳郡。

证璞堂:系出自《韩非子·和氏》中著名的“卞和献玉”故事之典。

忠贞堂:来源于卞氏第三世祖卞壸为国牺牲的光辉历史。东晋明帝时,卞壸以尚书令(宰相)身份领军抵抗叛乱,军败战死,其家族表现出极高的忠贞精神,故获此堂号。

传胪堂:与明代明代卞荣中进士后,其家族因此获得了“传胪堂”的堂号。在科举制度中,传胪是殿试揭晓名次时的唱名典礼,由皇帝亲自主持,由传胪官(一般为状元)高声传呼进士姓名、名次,进入三甲(即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名单,故称为传胪。卞荣因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中得进士,为家族带来了荣誉,因此后世子孙便以“传胪堂”作为堂号,以纪念卞荣的科举成就和家族的荣耀。

第五,卞氏名人举例

卞和:春秋时期的楚国人,以“和氏璧”的故事闻名。他三次向楚王献玉,前两次因无人识玉而被误认为欺君,遭受刖刑。直到楚文王时期,和氏璧才被确认为稀世珍宝,卞和因此被称为“献玉忠臣”。

卞随:夏朝末年人,因不满夏桀的暴政而隐居不仕。商汤灭夏后,曾欲让天下于卞随,卞随认为这是对他的侮辱,遂投水而死。他的高洁品质为后世所敬仰。

卞庄子:春秋时期鲁国著名的勇士,以勇力闻名。他曾与虎搏斗,并展现出非凡的武艺和智慧。后成为鲁国的大夫,为鲁国的安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卞后:即魏武帝曹操之妻卞氏,后被尊为皇后。她贤良淑德,深受曹操及后世子孙的尊敬。在曹魏政权中,她发挥了重要的政治作用,对曹魏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卞之琳: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他的诗歌作品风格独特,深受读者喜爱。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写作不易,以上分享,如果对你有用,请点【赞】、【在看】和【转发】哦!你的认可就是给我最大的鼓励!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