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反腐陈行甲被羞辱威胁,上级打压成为压断希望的最后一棵稻草

爱吃凉历史 2025-01-24 04:12:25

在中国的体制模式下,县委书记在县域内的权力还是很大的,按照一句玩笑话来说:县委书记在地方除了外交、军事与国防,其余的他们都能管理。

可一位正式的县委书记,却被人扬言整死,这放在外人眼里很难想象的事情,却真实地发生在陈行甲身上。

守住底线,并非易事

2011年,陈行甲从湖北宜昌宜都市调任巴东,对于当时盘踞在当地的贪官、老板们而言,陈行甲是与众不同的,最起码这位新来的县委书记头脑里有真才实学,他是清华毕业的。

可老板们最初也以为,无论这位新县委书记再怎么有所不同,他也一定会爱财,这是人之常情。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固然不假,但在巴东这种国家级贫困县当中,挣钱的机会实在太少了,那些能挣到钱的项目早已被瓜分,但县委书记这个位置是极为重要的,他能决定很多项目的走向,自然会成为被巴结对象。

刚来到巴东,同事们还觉得陈行甲与当地显得格格不入。

他平时闲来无事就会弹弹吉他,还会低声吟唱;日常还要写写日记、读读诗歌,这些高雅的文艺爱好在当地干部身上是极为少见的,基层的事务种类繁多,时间久了干部们也很容易真正与当地“融为一体”。

各种兴趣爱好并没有影响陈行甲的工作,他对整个县的情况了如指掌。

读书人的理想感在他的心中挥之不去,整座县城辖区只有50万人口,竟有17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种情况令他无比痛心。

过惯了大城市生活的他也很清楚:组织把他派到这个地方,就是带领大家找到未来的。

陈行甲的情绪也会随着经历的事情而波动,了解生活困难的百姓时他总会痛心疾首;特别是当得知一个无辜的孩子因家庭原因感染艾滋病后,他更是下定决心收养对方。

站在县委书记的角度,他慢慢认识到想在短时间内发展起当地产业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最有希望的方式便是搞旅游,万一成为“网红打卡点”了呢?

靠着手中的权力,他主持修通了五大干线道路,就算旅游业搞不起来,这些路也能造福人民。

理想终归是理想,努力了很久,巴东的变化并不算太大,他常常问自己: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哪怕是贫困的巴东,依然不缺有钱人的存在,有些人可以大张旗鼓地挣钱,有些人却藏得很深,前者是商人、后者是贪官。

当地官场严重的腐败情况已经令人民怨声载道,每当听说某个贪官贪污的故事时,大家似乎都变得习以为常。

从中国数一数二的学府走出,陈行甲的使命感、理想感是融入血液的,“当官为民”的想法根植于内心深处,为什么这些人能堂而皇之贪污?

即便身为县委书记,理论上拥有县内的一切大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便是现实给他最深的一课。

那些贪官身上的很多关系盘根错节,几乎插手了当地的每个项目。

翻看着那些卷宗,一团团无名火从他的心底升起。

一个原本价值只有2000万的项目,最终在结算时竟变成了8000万,中间有6000万的差额,过去这笔钱从来没有人追查,甚至没有人提及,就连陈行甲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个“中间人”。

凭空消失的每一笔钱本都该落在巴东人身上的,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

或许,他内心深处真的不理解为什么这些贪官在见识过贫苦的人民后还能下得去手,在巴东县干部大会上,他痛心地质问:“逮着项目贪污的官员们,你们到底有没有良心?”

这些令人痛彻心扉的质问不会得到任何回应,若是他们还有良心,一开始就不会动这笔钱。

巴东人民会一直留在巴东,但对于很多贪官来说这里就是个“中转站”,要么贪几次就被调走了,要么就等着退休或者“服务子女”。

也有人从他身上看到了不同之处,并寄希望于他真的有别于其他人,能为巴东解决问题。

2014年7月,几封陈列在陈行甲办公桌上的举报信已经让陈行甲愤怒到极点。

来信的内容很简单:溪丘湾平阳坝河堤是豆腐渣工程,明明是新修的河堤,却能被一场洪水轻松冲垮,还不如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

举报有过很多,可这种极为详细、有图有真相的内容还是不多见。

陈行甲当即带着另一名下属赶往现场,明眼人都能看出该河堤就是豆腐渣工程。

落到县委书记手上也是施工方倒霉,陈行甲回来后第一时间就去了县纪委和县公安局说明情况,通常说到了这一步也就只用等待相关人员的处理结果就好。

过了好多天都无事发生,这也让陈行甲更为恼怒。

他曾把相关部门的多个负责人叫到会议室追问,对方态度很恭敬,可说话总是绕着弯子。

面前的人都没法解决问题,陈行甲干脆直接去找了县监察局书记,对方详细地告诉他执行过程中的困难:“围标、串标都不算很明显的犯罪行为,要查这件事,不仅要查出他们使用的方法,还得有人证。”

就算明确得知有人参与串标,县城就这么大点地方,谁愿意去得罪人?

真正的中标者,就是县城里的“中标大王”,他在当地混得风生水起,就连公安局抓的串标者都能被此人从外围渗入套话。

陈行甲很震惊,其他官员却并不意外,向他说了实话:“人家担任过教育局干部,公安局里也有亲戚,通通消息很正常。”

没想到,对方见陈行甲查到了这一步,也就主动递话来了。

“88口棺材”

对于收钱这种事,陈行甲看得很清楚。

只有真正参与过那种恶劣的风气时,才会明白想要为官清廉有多么困难。

陈行甲在一档节目中说:“当县委书记收钱很容易,不收钱才不容易。”

他在任上搞反腐也是如此,若是他收了钱,怎么可能还会说出那些掷地有声的话语,怎么可能还能做出那些雷厉风行的事情。

别人只敢低着头听批评,可陈行甲就是敢于仰着头说:“我没有收过任何人的东西,所以我心里没冷病,不怕喝稀饭。”

问题是,当身边很多官员都会收钱时,他只要没有一点私心,就会被视为“异类”。

与“中标大王”的对决期间,对方的一切套路都在他意料中。

身边的领导、朋友甚至老领导都打来电话,希望他能网开一面,一个工程出现了问题,问题还没有造成什么太过恶劣的影响,再重新把工程好好补救一下就完全可以了。

“哪里出错改哪里”的解决办法看似圆满,却根本不是陈行甲想要的,他早已下定决心要扭转这里的政治生态。

他甚至并不奇怪,就连自己枕边的爱人都会帮对方说情,这也看得出对方真的神通广大,竟能用“人托人”的方式绕几个弯,把关系找到他的家人身上。

但陈行甲并没有半点松懈,他咬死不松口,就是要证明自己是认真的。

很快,对方就在话语中夹杂了一些威胁的味道:能找到你的爱人,也能找到你的家,不要把一些事弄得人尽皆知。

陈行甲仍不为所动,这才使得对方放出“大招”。

很快,便有人以受人带话的方式“关心”陈行甲,对他说:“我听说你想要搞死他们,他们也要搞死你,搞不死你就要搞臭你。”

双方的较量过程中有人在中间“看戏”等站队,也有人很着急,若是陈行甲真的能把“中标大王”弄进监狱,就代表着其他人的事情早晚会被抖出来。

相关的议论也有不少,还有人说:“串标、围标这种事放在全国都算是潜规则,为什么只有巴东要抓?”

原本威胁县委书记这种事已经很离谱了,没想到陈行甲还真的遭遇过一次不测。

由于要回老家扫墓,陈行甲离开了在职的县域,却遭遇一伙头戴头套之人的殴打,他也因此身受重伤。

对方的威胁已经在明处了,有人劝说他算了,就算不考虑自己,还得考虑家人。

2015年1月21日,有6人被捕在巴东产生了极大影响,因为其中就有“中标大王”。

对于陈行甲来说,这只是一个阶段的战斗胜利了,大的战役还在路上。

诸多贪官成为他的最终目标,只要能把这些人战胜,他的使命就完成了。

贪官们在当地的关系同样盘根错节,很多手上还拥有着权力,他们能把权力充分运用起来。

从严治党的反腐大势下,有些贪官不仅没有收手,还想着用这种方式去排除异己,只要他们能够找到陈行甲的一点点错误,就能煽风点火让他早点下台。

为了“知己知彼”,甚至有贪官把“内鬼”安插在监察部门当中,他们一旦感受到风吹草动便会马上通风报信。

贪腐分子不仅贪了钱还趾高气昂就是这个原因,口袋有钱、平日有关系,在一个县城更不会出现什么藏龙卧虎的人,再加上嚣张惯了,很难有所变化。

一个个贪官倒下,却总有“难啃的骨头”做好鱼死网破的准备。

经历了扫墓被打的事情后,县公安局担忧他的安危,特意在他车上装了简易排爆设备,这放在21世纪社会已经很难想象了。

陈行甲却不在乎,若是心有牵挂,就会被对手所利用。

很多官员的人生目标都是“更上一层楼”,这在陈行甲身上同样没有,他曾明确说过这样一句话:“官当多大才算是大呢?这句话真说到我心坎了,我没打算当大官。”

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让陈行甲的心态早已不会发生变化,他要做的就是把手头的事情继续下去。

87名违法官员和围绕他们的众多不法商人进了监狱,再加上6成村民在那几年脱贫,陈行甲也因此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多年后,他写下了《陈行甲人生笔记》,回顾了人生中最令人惊心动魄的日子,当时的他“为自己准备了88口棺材,最后的那口留给自己。”

他也在书中直言:执政后期确实遇到了州里某些领导的打压。

他处理再多的贪官,都是在县里打转转,可一旦有更为上级的领导庇护某人,他也有些无可奈何。

就在上级准备提拔他时,2016年,5年任职期满的陈行甲正式提出辞职,主动结束了这个故事。

参考资料

1.“整死县委书记”,谁人如此嚣张? 红网

2.湖北巴东敢言书记又开炮:没想当大官树敌无所谓 南方都市报

0 阅读:0
爱吃凉历史

爱吃凉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