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见不凡丨强效达标,术后起始兰瑞肽ATG助力肢大患者全面获益

桐乐说健康 2025-02-17 19:21:04

病例亮点荟萃:

01

综合考量,把握时机,力求肢大患者获益最大化:垂体GH腺瘤所致肢大患者首选手术治疗,但术后很多患者病灶残留,无法实现生化缓解,把握时机,必要时启动药物治疗尤为重要。生长抑素类似物(SSA)是肢大患者药物治疗的首选【1】,而兰瑞肽ATG因其快速、强效、操作便捷等优势而成为SSA的优选药物。本例患者术后生化不达标,术后3个月起给予兰瑞肽ATG 90 mg/4周,注射3针,GH、IGF-1水平明显下降,患者头痛明显好转。

调整剂量,重拳出击,兰瑞肽ATG 120 mg控制生化达标:生化缓解是肢端肥大症的治疗目标【1】,术后7个月起,为求进一步控制生化达标,将兰瑞肽ATG剂量提升为120 mg/4周,注射4针后,IGF-1控制达标,GH降至接近正常水平,患者症状进一步改善,无不适。

病例分享专家

赵一鸣 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内分泌科

擅长糖尿病并发症、垂体瘤及内分泌罕见病的多学科综合管理

浙江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内分泌代谢病专委会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委员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内分泌和糖尿病学分会委员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健康管理分会委员

浙江省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患者基本情况

本例为一位女性患者,年龄38岁。

主诉:头痛10年,发现鞍区占位5年。

现病史: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自诉完善头颅计算机体层摄影(CT)未见异常,头痛发作时对症治疗。10年来头痛间断发作,症状无明显加重。5年前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提示鞍区占位,查泌乳素提示升高(具体不详),无月经紊乱,无视力下降,无关节痛等不适。予溴隐亭治疗,自诉效果不佳,改卡麦角林。2个月前复查MRI提示垂体瘤,今为进一步评估我院就诊,查生长激素(GH)9.41 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368 ng/ml↑。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殊。

诊疗过程

体格检查

脉搏69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76 mmHg,体温36.6 ℃。

查体:体重62 kg,身高166 cm,体质指数(BMI)22.5 kg/cm2。神清,精神可,鼻稍宽,下颌稍前突,手指关节粗大。甲状腺未触及肿大,听诊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痛触觉无减退。病理征未引出。

辅助检查(术前)

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

糖化血红蛋白5.6%,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0~120 min)5.57~6.15 mmol/L。

GH 9.41 ng/ml,IGF-1 368ng/ml(58~219),OGTT GH 谷值 6.48 ng/ml。

皮质醇170-110-32.3 nmol/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20.8-29.7-9.1 pg/ml。

性激素:泌乳素169.24 mIU/L、卵泡刺激素5.27 IU/L、黄体生成素4.98 U/L、孕酮<0.67 nmol/L、雌二醇801.57 pmol/L、睾酮0.58 nmol/L。

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4.41 pmol/L、游离甲状腺素10.92 pmol/L、高敏促甲状腺素1.26 mIU/L。

心超:未见明显异常。B超:桥本甲状腺炎,脂肪肝,肝多发囊肿。骨密度:正常范围。

垂体MRI:垂体影增大,上缘膨隆,大小12.7×9.6×9 mm,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左侧9.6×5.5偏低强化,累及左侧海绵窦,左侧颈内动脉推移及部分包绕(图1)。诊断:垂体左侧微腺瘤。

图1 术前垂体MRI

初步诊断

肢端肥大症,垂体生长激素瘤;脂肪肝;肝囊肿。

手术治疗

2023年9月行鞍区神经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垂体病损切除术。病理诊断:(鞍区)少量垂体组织和垂体腺瘤组织,结合免疫组化符合垂体腺瘤/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NET),稀疏颗粒型生长激素细胞腺瘤(图2)。免疫组化结果:PIT-1+,T-PIT,SF-1,GATA-3,ER-alpha(SP1)-,GH+,Prolactin,TSH-beta,ACTH-,LH-beta -,FSH-beta -,alpha-subunit-,CAM5.2纤维小体+,AMA,Ki-671%,P53-,SSTR2 +,Syn。特殊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局灶缺失。

图2 术后病理

术后辅助检查

术后3个月:GH 9.41 ng/ml、IGF-1 321 ng/ml(58-219);皮质醇296~90.7 nmol/L、ACTH 33~16.4pg/ml(未口服氢化可的松);性激素、甲状腺激素未见明显异常;MRI(图3):垂体瘤术后改变,左侧近海绵窦区部分残留。

术后6个月:GH 8.6 ng/ml、IGF-1 252 ng/ml(58-219);皮质醇、ACTH节律、甲状腺功能、性激素未见明显异常;糖化血红蛋白5.8%。头痛明显好转,无不适。

图3 术后3个月MRI

药物治疗及随访

自术后3个月起综合放射科、神经外科、放疗科、内分泌科意见,给予兰瑞肽ATG 90 mg每月1次肌注治疗肢端肥大症,治疗3个月,生化指标下降,但未达标。

自2024年4月起,改为兰瑞肽ATG 120 mg/4周,生化指标持续下降,4个月后IGF-1控制达标(表1,图4)。

表1 随访生化指标监测结果

图4 患者治疗期间IGF-1变化趋势图

诊治小结

药物治疗是肢大患者全面获益的前提和保障:肢端肥大症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手术、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需兼顾治疗的安全性、疗效的最大化及垂体功能的保护,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助力患者实现生化缓解。肢端肥大症的药物治疗分为SSA、多巴胺激动剂、GH受体拮抗剂以及临床试验疗法,这些药物均可以使患者得到生化缓解,继而使患者改善体征和症状,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的和社会心理功能,最终降低死亡风险。其中,SSA可有效抑制GH分泌同时可有效抑制 GH 分泌同时控制垂体 GH 腺瘤增大甚至缩小腺瘤,为治疗肢大患者的首选药物【1】,而兰瑞肽ATG是一种“即用”的基于自组装纳米管技术的SSA缓释制剂【2】,其起效迅速、使用方便,是备受医生和患者青睐的SSA。

快速强效,方便灵活,兰瑞肽ATG 120 mg助力患者生化达标:本例患者为青年女性,隐匿起病。确诊肢端肥大症后,行鞍区神经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垂体病损切除术治疗。然而,患者术后未生化控制不达标,海绵窦区部分残留。经综合评估,术后3个月启动兰瑞肽ATG 90 mg/4周治疗,患者生化指标得到明显控制,症状得以改善。兰瑞肽ATG还有120 mg/4周及其延长给药间隔(EDI)方案(在患者疾病控制的情况下),可灵活选择、强效助力肢大患者生化达标。为进一步控制生化达标,在术后7个月医生将本例患者的治疗方案改为兰瑞肽120 mg/4周治疗,生化指标得到强效控制,治疗4个月后IGF-1达标。

参考文献:

1. 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共识(2021版) .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27) : 2115-2126.

2.Pouget E et al. J Am Chem Soc. 2010; 132:4230-41.

审批编号:SOM-CN-001937,有效期至2027-2

仅供医学和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0 阅读:0
桐乐说健康

桐乐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