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清河彝村里的火把节

掌阅富民 2021-08-06 17:27:47

越过清水河,村庄竟是如此的静谧安详,这条河流,带来了希望,撑起了彝族人的脊梁;若要问这溪流到底有多长?究竟穿越了多少时光?

彝族小妹会告诉你:它曾驮起岁月的风霜、承载着属于清河彝家的辉煌……

只是一条蜿蜒的乡村公路,却将人们心头的故事攒聚在同一个地方。

夕阳的余光染红了天际,碧波微漾,令这路上的行人梦回那年今日,嗅着玫瑰的芳香,寻找火把节的模样。

夜幕渐渐降临,院儿里四角种下的花草在风中摇曳,墙面投上了一道瘦弱的影。

父亲燃起小院儿里的火塘,一家人围坐,说说许久来的家常。

母亲说:“眼见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火把节的热闹劲儿也只存在了记忆里。”

我静静听着,不言语。

想来半月前随父亲到山中砍下些火把树,经捶打、破皮、晾晒、阴干,一道道工序,实在算得上一个体力活,彝族人,应该应个节气的。

于是从梁上拖下些来,用细绳分节后捆绑固定,形成一个大火把。

在拖担松树林里捡拾的松香,呈坨状,需用锤子将它敲成小块儿,进而碾压至掺杂着粗粒的细末。

若要想让松香的威力大些,可找来鸡鸭、鸽子的干粪便与其混合,此时再来撒火把,噼里啪啦的声响此起彼伏 。

口中一面互祝着吉祥的话,手中一面持一束火把,抓起松香,迎着彼此的小腿根肆意撒去,一家人,欢笑声不断,就这样在小院里庆祝着属于我们自家人的火把节。

令我没想到的是,村里人家竟然有许多户也随我们,在自家院里燃起火堆,忽明忽暗,似这黑夜里遗落在凡间的点点星光。

我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站在房顶拍下了这一幕,并配文“大家点燃的,不仅是一家人的温暖,更是清河彝族文化的光亮”,而后发到了村里的微信群。

很快,大家伙热闹起来,纷纷回复。

村长老顾说:“仪式可以没有,但礼俗不会忘。”

村东头的老李婶说:“积极响应号召,咱们只是换个方式过火把节,同样玩得开心……”

大家伙你一言我一语,聊得尽兴。

在清河,火把节也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不论是出嫁的女儿、上门的女婿、还是外出求学的子孙、打工的亲人,这一天都会赶回来,在家中操办一顿伙食。

这不,村头的老林在群里发出了一家人围坐吃席的视频,大家举着酒杯,对着镜头唱着《彝族敬酒歌》:

彝家那个甜米酒,又甜又爽口

客人呀你请喝 ,不喝你莫走

喝了一口又一口,再来两小口

彝家人礼不周 ,还请再来走

杯杯美酒,浓浓情谊,这一刻,温暖了全村人的心。

父亲也许是被老林家的米酒醉倒了,竟迷迷糊糊讲起了他还是大小伙子时候撒火把的情景,那该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儿了。

那时一户人家里普遍孩子多,归总按一个村算,那可估摸着就是二三十大小伙子了。

清河村庆祝火把节,日子有讲究,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比我们熟知的六月二十四火把节晚上那么一天。

每一辈里选出一个娃娃头,负责组织规划,在这一天带领着全村的小孩子们提着松香、手持火把,先从村头第一家一路撒到村尾最后一家,然后出村到应邀的人家里撒火把。

父亲说起和他一同长大的,现在已是两个娃的爹的老孙,总忍不住一顿笑。

我知道他说的谁,只是我不常称他句“老孙大爹”,反倒“老爱七”叫得顺了口,平常日子里,我和老孙大爹也处得融洽,他倒也不反对我这么叫他……

父亲说:“晓凤,你大爹老孙的媳妇就是我们去别村撒火把时候撒成的了。”

我止不住好奇,缠着父亲继续说下去,得知当时他们二十出头的年纪,老孙大爹的媳妇原本是邻村的姑娘,因为她的父亲在村委会干事,那一年邀请清河村火把队去村委会送送吉祥,出于好奇,她打着手电跟在她父亲身后。

火把队历来是出了名的热情,撒火把,火焰越旺、客人吃火把次数越多,寓意着来年运气也就越好,故而火把队的队员逢人便上前撒一把,客人也高高兴兴地迎火把。

小姑娘知道这礼俗,却仍旧心生几分胆怯,见到她父亲在火星子中抬脚不停跳跃,竟一下子扭头就跑,火把队的队员又怎能轻易善罢甘休?

我父亲就带着老孙大爹几人,后脚追赶,听说是不知绕了多少户人家的阴沟、几人不知道跑了多少路,最后才把这姑娘围堵在猪圈门里。

姑娘扭扭捏捏不肯出来,我父亲几人就怂恿老孙大爹去强行撞门,他们则在门口守株待兔,门一开立马送上最热烈的火把……

老孙大爹为人朴实,哪儿会想那么多,所幸听了我父亲几人的主意,一个劲儿地撞了上去,最后,门给撞倒了,那姑娘也在吼叫声儿中迎了火把,却因此牵出了一段好姻缘来!

接亲时候,也是我父亲几人随老孙大爹去的。

彝族人结婚,讲究老辈人传下来的婚俗——男女对歌。

听说十里八乡唱山歌最出名的老孙大爹最终没能对赢他的邻村小媳妇儿,所以我父亲几人给他取了个绰号“小爱七”,其内涵之意在于:不是老孙大爹对歌对不赢,是他珍爱他的这个妻子,故意对输。

我听得入了迷,同时感慨他们那代人淳朴的爱情!

正如三毛笔下所写:“因为我明白了爱,而我的爱有多深,我的不舍和牵挂就有多长”。

我想,老孙大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因为明白了自己心底的爱,才会在对歌时故意施此一计。

夜深了,火塘里的余灰即将在一阵殷红之后熄灭,父亲的酒已过三巡。

我抬头看看漫天的星宿,倒真有那么一刻觉着,生活中有些东西即使心底已然明了它正远去了,却又如同从未远去,一直在身边。

比如今年的火把节,比如我近三年来未触碰的清河彝族文化,但如果我念起它们、需要它们,不论何时何地,竟也可以在一瞬间从我万千的思绪和记忆中脱颖而出,只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温暖的存在……

我想,即使这是一个注定没有仪式感的火把节,如果我们对待自身民族文化的那颗心依旧炽热,那么仍旧会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溢满欢喜、内心安详,看到此时此生之外,更美的风景!

END

文图/马晓凤

0 阅读:23
掌阅富民

掌阅富民

做有态度的自媒体平台,坚持原创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