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不一般,老人说“无春清明不上坟,上坟惹得祸事临”。

蜗牛春秋文化 2024-08-06 01:09:13

清明节作为民间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是现存的三大祭祀节日。清明节和其他两个祭祀节日有所不同,清明节是一年当中,唯一一次可以动土的祭祀节日。在进行清明节祭祀活动时,可以对祖先的坟墓进行修缮,坟头受雨水冲刷而形成的凹坑可以填土修圆。修缮坟墓也是古代孝道文化的一种传承,坟墓是先辈休息的场所,填土修缮坟墓,表达了后人没有忘却先辈的恩德,也充满了对先辈的缅怀之情。

可是,今年的清明节有些特殊。农村老人常说“无春清明不上坟,上坟惹得祸事临”。那么,老一辈人为什么会认为无春年清明上坟不吉利呢?

无春清明不上坟,上坟惹得祸事临。

这句老话的意思就是:一年当中如果没有出现立春节的话,那么,这样的年头的清明节就不能上坟祭祖,如果不听劝告,硬要清明节上坟祭祖,就会有灾祸发生。

那么,老人之所以用这句老话来警示后人,这其中有什么讲究呢?

首先来说一下“无春年”,春节的到来,预示了新的一年的开始,除夕的到来,预示着一年的结束。从春节到除夕的这一整年的时间里,如果没有出现立春节,那么就为“无春年”,无春年又被称之为“寡妇年”,在古代的传统思想当中就认为,无春年是有缺憾的,不完整的,不太吉利。在无春年的这一整年当中,重大的事情都不要做。譬如:寡年不结婚;无春不起房;无春不动土等等。

其实,之所以出现“无春年”,是和古代制定的历法有关。在中国古代,实行的是阴阳合历。阴历以月亮的周期变化来制定,阴历可以记录海水涨潮落潮,能确定古老的传统节日,但不能指导农耕。阳历以太阳的周期变化来制定,可以指导农耕,二十四节气就是在阳历的基础之上制定而来。两种不同的历法,同时指导着社会的发展。但阴历和阳历在日期上又存在着差异。阴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阳历大月31天,小月30天。一年都是12个月,就出现了日期上面的差异。古人为了平衡这种差异,在阴历中设定了“闰月”。如果不设定闰月,每年都如此往复的循环下去,就导致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有可能出现春夏秋冬的任意一天。社会秩序就会出现混乱。

正是由于阴历和阳历存在天数上的差异,就导致立春节有可能出现在春节前,也有可能出现在春节后。这就导致有的年头是“双春年(一年当中出现两次立春节)”,有的年头则无立春节出现,为无春年。

那么,无春年为什么老人说不上坟呢?其实,这其中暗含着古代传统文化的思想。

一,在传统文化当中,一年有四季,分别是春夏秋冬。而2024年整年都没有立春节,二十四节气的立春节气出现在2023年腊月二十五。2024年一整年都没有立春,古人会认为春已过。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没有立春节气,一年都没有一个完美的开始,2024年是有缺陷的一年,是不完整的。所以古人就认为,这样的年头,诸多重要事件最好不要进行。婚嫁,动土,建房等都是不吉利的。

二,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春是温暖,生长的含义。立春节气代表春天的开始,立春节气,万物生长,阴气下降,阳气生发,天地之间处处都充满着生的气息。而无春年,就证明生发之气比较弱,地气不够旺盛。会影响到后续的发展。所以像结婚,动土,建房一类的大事件,最好不要做,生发之气的弱小,不利于后续的发展。比如民间就有“无春年不宜结婚,无春年是寡妇年,如果结婚的话,会影响到婚姻状态,有可能出现婚姻不顺的情况”。

而清明节,不同于其他祭祀节日的就是,清明节期间上坟祭祖,是可以动土添坟,修缮坟墓的。还有就是清明节期间是可以迁坟的,也是坟墓动土。由于修缮坟墓时,要将坟墓修圆,修完整,这就要在坟墓上填新土,干净的土。这就搅动了坟墓原有的地气功能。而今年又是无春年,本就地气弱,再动土添坟的话,古人就认为会给坟墓带来不好的影响。古人很在意坟墓庇护后人的寓意。坟墓功能的变弱,会影响到坟墓庇佑后人的能力。所以,古人就有“无春年清明不上坟”的说法。进而影响到后人家庭的运势。

无春年清明不上坟,这是古人依据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以及阴阳五行方面得出的结论。是一种图吉利的说法。其实并没有科学的依据作为支撑。只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一种期盼。怕不完整的年头不吉利,怕地气功能弱,破坏坟墓风水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后人的运势。仅此而已。现代人其实已经没有那么多讲究,现代人上坟祭祖,无非就是表达缅怀先辈,没有忘记先辈的恩德而已,清明节期间上坟可根据自身意愿。不必太过拘泥于俗套。

0 阅读:0

蜗牛春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