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国潮一哥”崩了。根据李宁的最新财报,今年3季度,李宁的销售额从2季度的10%-20%的中段增长,降到了中单位数增长。财报公布的次日港股开盘,李宁股价直线下挫,暴跌20.7%,总市值单日蒸发165亿港元,创下近3年来的最低点。不过真说起来,李宁的“掉队”似乎早有征兆,今年股价一直在不断下行,与年初的79.33元高点相比,如今已经跌去超过70%,市值蒸发了1500亿港元。
曾几何时,李宁大打“国潮”牌,生生在阿迪达斯与耐克的夹击中蹚出一条路来,但如今,“国潮”的热度逐渐衰退,这位“国潮一哥”也是不断失血。面对节节下探的业绩增速和股价,李宁亟需讲出新的故事,化解眼下的“中年危机”。
“中国李宁”,红火一时2018年的纽约时装周上,李宁作为一家成立于1990年的“老牌国货”,又一次迎来了高光时刻。彼时,李宁以“悟道”为主题,提出了“中国李宁”的概念,凭借着一套“番茄炒蛋”配色的套装,亮相纽约时装周一炮而红。紧接着,一股“国潮风”席卷全国,当年“中国李宁”卖了超过550万件,鞋子卖了超过5万双,新品上市即售罄几乎成为常态,一举将李宁从业务困局中拉了出来。
此后两年时间里,李宁主打“国潮风”,赚得盆满钵满,也正式树立起了“国潮一哥”的形象。等到2021年,“棉花事件”爆发后,耐克、阿迪达斯在国内的销量受到巨大冲击,当时李宁已经开始提价做高端线,又收获了一波国外鞋服品牌的流量,彻底崭露头角。这一年也被公认为李宁的巅峰之年,实现225.72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56.1%,净利润更是暴涨136.1%,达到了40.11亿元。
然而,这位“国潮一哥”的巅峰似乎有些短暂,从2022年开始,李宁的业绩就逐渐放缓,远不及市场预期。财报显示,2022年李宁实现营收258.03亿元,同比上涨14.3%,净利润40.64亿元,同比微增1.3%,令一众投资者大跌眼镜。此时,李宁已经走上了“下坡路”,直至今日,这口气还没缓过来。
问题频发,高端化转型失利业绩大涨,品牌广受认可,李宁自然而然打起了高端市场的主意。一方面,李宁加大营销力度,将国潮与品牌牢牢绑定,在国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另一方面,李宁专门推出了主打轻奢高端的LINING 1990,开始大规模的提价,树立起自身的高端化品牌形象。以跑鞋为例,2018年李宁推出的超轻15价格为499元,23年的超轻20系列已经来到了599元。不仅如此,2020年烈骏4的价格为699元,等到2023年,烈骏7Pro的价格已经破千,达到了1099元,三年时间涨了400块。
面对动辄大几百、上千元的运动鞋、运动卫衣,以至于不少年轻人感慨:“曾经没钱买李宁,现在是‘没钱’买李宁。”因此,李宁的高端化转型之路走得并不顺遂,消费者并不愿意为这么高的溢价买单。而且雪上加霜的是,李宁不仅面临安踏等国货运动品牌的竞争,阿迪达斯、耐克也卷土重来,这些国外品牌一改从前的姿态,变得更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品味,还动辄打折,从高端向低端逐渐渗透,对李宁形成包围。今年上半年,李宁营收增速已经降至12.41%,净利更是罕见下滑3.11%,“增收不增利”不禁令市场质疑加剧:李宁真实的品牌力,压根支撑不起当前的高端定位和高端售价,只能打折甩卖。
国货就是玩不了高端?李宁高端化受阻,是不是意味着国货就是转变不了大家的品牌认知,玩不了高端呢?或许也不尽然,之所以人们不愿意为李宁的高端产品买单,主要还是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说服消费者为过高的品牌溢价买单。当时借着“国潮”的东风,“中国李宁”销量持续走高,足以可见确实对准了年轻人的口味。但关键问题在于,一直讲一些“老故事”,总有被拆穿的时候,要想树立高端化的品牌形象,除了把价格提上来之外,也得给消费者带来新东西才行。然而,李宁过去一直推行的是“重营销、轻研发”战略,一直琢磨着怎么把故事讲得更好,却忘记了修炼内功。今年上半年,李宁的营销费用10.42亿元,同比增长6.22%,占总营收的7.4%,相对应的,研发费用为2.91亿元,占总营收的2.1%。尤其如今大家都在“消费降级”,拼夕夕一举超过,大家在鞋服时,不再盲目地追求高端、追求品牌,而是更多考虑实际需求。这也为李宁的高端化转型之路蒙上一层阴影,走得越来越坎坷。
从当前的大背景来看,如何提高品牌的专业性,进而带动大众市场,逐渐走向高端,才是各大国货品牌的核心战略。单单做一些“高端”的广告,改改吊牌价格,就想让年轻人无脑买单,支付昂贵的品牌溢价,这条路已经行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