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路医生。
很多人会觉得肠息肉恶变离自己很遥远,但实际上,这种可能性很大,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就需要更加小心,尽早干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行动呢?

第一步,要“早发现”。肠息肉是肠粘膜局部增生形成的小肉瘤,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中被发现。40岁以上的人群是肠息肉的高发群体,此外,有家族史、长期肠道不适、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长期精神抑郁的人群也应尽早进行肠镜检查。
第二步,是“早治疗”。在治疗肠息肉时,应从调理和恢复脏腑功能入手,对于脾胃虚弱者予以补益,对于息肉则要化痰散结。在治疗过程中,既要“治标”也要“固本”,在消除息肉的同时恢复脾胃功能,从根本上调整体内环境,这对息肉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我曾接诊过一位49岁的患者,他患有多发性肠息肉,长期腹泻,每天3-5次,曾接受过3次肠息肉切除手术,但术后不到一年就复发了。多次手术导致患者出现气短、乏力、睡眠质量下降等症状,因此想寻求中医治疗。经过四诊合参,我辨证为气阴两虚、脾虚湿蕴证,治疗以益气养阴、健脾渗湿为主。使用苍术、白术、茯苓、陈皮、厚朴、大腹皮、薏米、黄连、葛根、莪术、甘草等药材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服用,患者的乏力感减轻,失眠状况明显改善,随后对药方进行微调,目前仍在服用中药调理。
最后,如果患者在肠息肉术后仍有腹痛、腹泻、肠鸣等慢性肠炎症状,这都是脾胃虚弱的表现,即使切除息肉后仍有复发的可能,那么这类患者可以选择中药调理,以降低息肉复发的风险。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大家有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