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来势凶猛、死亡率高,总让人措手不及,尤其是降温来临后,更是迎来了心梗的高发时刻。气温每下降1℃,心梗风险就增加2%。冬季的寒冷干燥,不仅使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心脏负荷加重,还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进一步促进心梗的发生。此外,冬季人们往往摄入更多高热量食物或饮酒御寒,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心梗的风险。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心肌缺血性坏死的一种严重疾病。心梗发作时,患者常常出现胸部不适、心前区疼痛、憋闷感、气短等症状。然而,在心梗真正来袭之前,身体其实已经发出了许多预警信号,只是这些信号往往被忽视或误解。
心律失常是心梗前的一个重要信号。如果你在没有剧烈运动的情况下,突然感到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这可能是心脏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心律不齐可能表现为心悸,感觉心脏跳动得异常剧烈或微弱。
气短也是心梗前兆之一。对于平时不容易出现呼吸短促的人来说,如果近期突然频繁感到气短,特别是在进行轻度活动或休息时,应高度警惕心脏问题。气短可能伴随喘息或呼吸困难,特别是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身体疼痛也是心梗的常见前兆,这种疼痛可能并不剧烈,但持续存在且难以解释。疼痛可能出现在身体的多个部位,如头痛、牙痛、腹痛、手臂或手部麻木或疼痛等。这些疼痛可能让人误以为是其他疾病的症状,但其实是心肌梗死引发的身体反应。
胸闷同样不可忽视。胸闷可能表现为胸口有压迫感或重物压在胸口的感觉,通常不会随时间推移而加重。频繁发作的心绞痛也是心梗的征兆之一,这种疼痛主要表现在胸口,憋闷感可能持续3到5分钟后自行缓解,但反复发作则意味着心脏健康已经亮起红灯。
身体乏力与心悸也是心梗的常见症状。由于心脏内血液灌注量减少和心肌供氧不足,患者可能感到持续性疲劳感,即使在休息后也难以缓解。心肌缺血性坏死会影响心脏功能,引发心律失常,使患者感到心悸。
除了上述症状,心梗还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发热等其他表现。如果心梗严重,还会出现休克、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的症状。因此,对于任何不寻常的身体症状,特别是与心脏相关的症状,都应保持警惕并及时就医。
那么,面对心梗的威胁,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认识并重视心梗的前兆症状至关重要。一旦出现上述症状,特别是在有心脏病史或高风险因素的情况下,应立即就医,以便尽早确诊和治疗。
在治疗方面,中成药通心络胶囊是一种值得推荐的药物。该药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研究显示,通心络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天和1年的临床事件风险,降低包括再梗、心血管死亡、脑卒中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且不增加出血风险,该药为纯中药制剂,安全性高。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在医生指导下与阿司匹林、他汀类、氯吡格雷药物等联用,还能增强疗效,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药物之一。然而,药物的使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服药,以免耽误病情。
在预防方面,除了药物治疗外,更重要的是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肥胖、家族史等都是心梗发病的明确危险因素。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减重、适当运动,才是远离心梗的“硬道理”。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盐、低脂、多样化的饮食,适当饮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这些都有助于降低心梗的发病风险。
心梗虽然凶猛,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认识症状,积极预防和治疗,就能大大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让我们共同关注心脏健康,守护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