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2岁的小女孩,以620分的高考成绩,足足超了一本线135分,被浙江大学录取。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她7岁就上初中,仅用2年时间,就完成了初中所有课程,9岁的她,已经是一名高中生了。
12岁时,她又考进了浙大。
这位“神童”,叫陈舒音。
她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一路加速直达终点。
人们说她是“神童”,是“少女天才”。
但她考上大学以后似乎再也没了踪迹,有关于她的消息也是少之又少。
网上有人戏称,“天才可能选择隐匿”,
还有人忧心忡忡,“这又是一个伤仲永的悲剧,天才被消耗殆尽”。
那么,时隔多年,曾轰动一时的她,如今怎么样了?
陈舒音出生在广东湛江的一个普通家庭,虽然家境一般,但她的父母并不寻常。
他们不单单希望女儿学业有成,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品行兼优的人。
据说,2岁半时,她虽然语言发音尚不清晰,却能专心阅读绘本。
“她特别爱看书,而且能‘坐得住’。”
在众多孩子的优点中,“坐得住”似乎并不起眼,但对小舒音而言,这可是她的秘密武器。
父母喜欢给她讲故事,买了很多绘本供她选择。
每次讲故事,小舒音总是能静静坐着听上几个小时,从不显厌倦。
从小,陈舒音就着非常可怕的求知欲。
只要是她感到好奇的事物,不管多小,她都要弄个明白。
这种求知的热情,让她的童年与众不同。
5岁时,她就向父母提出想读小学的想法。
尽管孩子年纪还小,但她的父母还是决定尊重并支持她的愿望,给她买了小学的全部课本。
没想到,陈舒音仅用一年时间就自学完了小学的所有课程。
她父母终于意识到,女儿不止是是聪明,还是一个真正的天才。
但天赋异禀也让他们担心,害怕她未来会走上孤独的道路。
因此,他们特别强调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告诫她不可自高自大。
在父母的熏陶下,陈舒音学会了谦逊与坚持。
6岁那年,她步入小学,比其他孩子都学的快,这一点,她占绝对优势。
但她从不骄傲,总是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1年后,她顺利地跳级到了初中。
还记得2012年引起全校轰动的一幕吗?
湛江二中港城中学初一的教室里,同学们惊讶地看着这位7岁的新同学,还以为她是哪位老师的女儿。
直到班主任正式介绍:
“这是陈舒音,从今天起,她是我们的同学,请大家多多关照。”
教室里顿时沸腾了。
只读了一年小学的陈舒音,怎样的天赋能让她如此迅速地越级挑战?
她的到来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学生们私下里都在讨论这个“天才少女”。
然而,这样的关注并非全是正面的光环。
压力和期待像两面锋利的刀刃,让她感到窒息。
初中第一次模拟考,仅仅考到了年级300名。
周围的议论声更大了……
“就这还天才?”
“这水平还不如我呢!”
陈舒音并未被打倒,她静静地坐在教室的一角,默默整理错题……
她在学习上的努力逐渐显现成效,成绩也稳步提升,从300名到了200名,再到100名,最终跃升至年级前30名!
老师们都称赞她既优秀又勤奋,说她是用心、积累和脚踏实地的典范。
每当别的孩子在玩耍时,陈舒音总是在学习,不是做额外的作业,就是在学更高年级的内容。
她坚持自己的学习计划,用自制的办法在短短一年内从年级300名升至前30名。
甚至,她还不满足于此,想直接跳读初三。
父母一开始不同意,觉得频繁跳级对她的学业会造成影响。
陈舒音再三保证成绩一定不会落后,父母才松了口。
中考那年,陈舒音以全市第13名的优异成绩挤进了湛江二中实验班,成为该校历史上年龄最小的高中生。
此时,她不过9岁,是实验班最年轻的学生之一。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高中生活学习压力巨大,但陈舒音从未放弃。
她曾在公开场合说:
“我并不是天才,我只是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
陈舒音的母亲证实说:
“她没参加过额外的补习班,她每天放学后都会认真完成作业,然后自己复习课本内容,最后早早睡觉。”
她学习态度严谨,生活态度开朗,劳逸结合,每天都元气满满。
“在这样一个充满人才的学校里,我必须比别人更努力。”
2017年,高考考场外,焦急等待的父母看到走出考场的陈舒音比了一个“耶”的手势,就明白这场考试孩子应该是十拿九稳。
果不其然,成绩揭晓后,12岁的陈舒音以620分的高分超出了一本线135分,成功被浙江大学医学院录取。
进入大学后的陈舒音变得十分低调,甚至可以说是“音讯全无”,外界对她充满了好奇。
许多人开始猜测她是否会在大学中颓废。
但事实并非如此。
陈舒音一直保持着高强度的学习状态,她的医学成绩非常优异。
在大学里,陈舒音并没有因为年幼而感到自卑或迷茫。
相反,她用她的成熟和自律赢得了师生的尊敬。
她还积极参与各种科研活动,对医学领域的专业知识有着深刻的探究和理解。
现在,18岁的陈舒音已经本硕连读毕业,继续攻读博士,致力于将来能在医学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天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这份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