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伊朗外长阿拉格希表示,伊朗与美国之间的间接接触已经停止,伊朗方面看不到两国之间存在会谈的基础。
阿拉格希的表态,意味着伊朗新政府的温和政策无疾而终。
伊朗新总统佩泽希齐扬是一个典型的改革派人物,他在竞选的时候就接连强调要与美国对话。并且在组阁的时候,选了不止一名有美国留学背景的高官进入内阁。
在佩泽希齐扬上任之际,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也曾为其站台,表示与敌人接触没有障碍。
在佩泽希齐扬上台之后,他也兑现了自己的竞选承诺,一直寻求与西方接触,尤其是与美国接触,试图推动核谈判。
然而,最终换来的不是与美国正面对话,反倒是连间接接触也停止了。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
一次又一次挨打
伊朗当局的态度转变,与当前的中东局势有直接关系。
伊朗这边上赶着和美国谈判,换来的不是美国的善意,而是美国盟友以色列的变本加厉。
以色列先在德黑兰刺杀了哈马斯前任领导人哈尼亚,又刺杀了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
一次袭击发生在伊朗首都,另一次袭击则是在纳斯鲁拉和伊朗高层会晤时采取的行动,导致伊朗军方高官死亡。
以色列接连采取过激的行动,目的也很明确,除了削弱哈马斯和真主党之外,还有动机就是破坏伊朗和美国的和谈,以色列的一再挑衅,就是要把伊朗拉入战争。
在哈尼亚被刺杀之后,伊朗一直没有报复,还在强调对话,试图迫使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结果以色列变本加厉,导致伊朗不得不再次打击以色列本土,如此一来,与美国可能的对话也就彻底被破坏了。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
越温和越挨打
事实已经证明,对待美国,越是温和的立场,越是会招致严重后果。
诚然,当年的温和派总统鲁哈尼确实与美国达成了伊核协议,但同样是在鲁哈尼任内,伊朗高层苏莱曼尼遭到刺杀,导致伊朗不得不对美军基地宣泄怒火。
这个情况和以色列现在的操作是一样的,就是逼迫伊朗采取行动,不会和伊朗直接开战,但只要伊朗动手了,就不可能恢复关系了。
到了拜登时代,虽然在竞选的时候承诺恢复与伊朗的核谈判,但从未进行过什么有意义的接触,反而愈演愈烈,哪怕伊朗再次换上温和派的总统,还是改变不了军事对抗的结局。
伊朗国旗和美国国旗
未来仍难有好转
展望未来,美伊关系的发展依然充满不确定性。一方面,如果双方能够克服当前的信任危机,通过中介国进行有效沟通,有可能实现某种程度上的缓和;另一方面,如果美方继续施压,而伊朗则选择更为激进的回应,那么冲突升级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而且现在美国正在进行选举,对待伊朗极端强硬的特朗普很可能再次担任美国总统,这也是以色列一直在期待的事情。
一旦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再次聚首,伊朗面临的问题,就不是能否恢复伊核协议了,而是能否避免陷入全面战争。
回头来看,伊朗前总统莱希之死,引发的连锁反应,可能比想象中更加严重。
犹太肥皂贩卖战争绑架道德,是恢复奥斯维辛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