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粟裕制定作战方案,项英看后倒吸一口凉气:要赔光老本了

历史新闻解码 2025-03-17 21:37:18

前言:1939年,战火硝烟弥漫的年代,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抗日风暴。而在这场风暴的中心,苏北地区一片动荡,如烽火燃烧的战争焦点。

在那个严酷的年代,抗日战争的浪潮汹涌席卷,民众生灵涂炭。然而,黄桥根据地成为了一方净土,一个坚强的抵抗堡垒。向姜堰进攻苏北新四军在陈毅的带领下以黄桥为中心筑起了抗日根据地。然而,韩德勤这个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却视我军为眼中钉,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为了限制我们的发展,试图将新四军驱逐出苏北,阻止我军的壮大。

新四军的抗日根据地坐落于黄桥,是抵抗日本侵略的要冲。陈毅率领的新四军洞悉了国民党的意图,早已预见到了即将到来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局势,为了制定有效的作战计划,粟裕与陈毅、叶飞、王必成、陶勇三位优秀将领一起,对地形反复勘察、布置侦察、搜集情报、研究作战方案。

栗裕指挥着第二和第三纵队联手攻占了姜堰,给予韩德勤沉重的一击。这场战斗,成为了抗战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标志着新四军在苏北确立了更加稳固的地位。栗裕指挥第二、第三两个纵队直接攻下了姜堰。

国民党企图将新四军驱逐出苏北:姜堰失陷的消息后被蒋介石得知后,勃然大怒。他发誓要把苏北的新四军连根拔起,蒋介石又严饬了李明扬,李长江,陈泰运等人,配合韩德勤,争取“全功”。为了这个目的,他召集了李明扬,李长江,陈泰运的部下,要求他们团结起来,一起消灭国民党。

蒋介石这样激烈的反应,在还没有打姜堰的时候,陈毅和粟裕就已经预算到了,并且他们还精确地计算到,在20天到半个月内,韩顽在黄桥与我军展开决战。这场决战将决定苏北的未来。

韩德勤却愚蠢的大肆在报纸上公然的宣扬“抗日必先剿共”。社会正义人士来劝架时,他提出了荒谬的条件,说:“如果新四军有诚意合作,就先退出姜堰。”然而,陈毅的聪明才智早已洞悉了韩德勤的算计。

韩德勤天真的以为,新四军肯定不会退出姜堰。那样的话,他就可以师出有名,可以肆无忌惮地高举“讨伐”大旗,向新四军开打。年底,陈毅在姜堰召开的军民代表会议表示,新四军在统一抗日战线上一向顾全大局,不会为了小利益与国民党斤斤计较,愿意退出姜堰。

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让韩德勤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仿佛是那寓言故事《狼和小羊》里固执的狼,被反推到了舞台中央,不得不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代价。恼羞成怒的韩德勤毫无理智地发出口号:“把新四军赶下长江去喝水!”

两军的生死决战:韩德勤的不理智行动引发了一场生死决战。新四军只有7000多人,其中实际参战的战斗人员更少。才5000余人,而面对来敌10余万的压力,兵力悬殊,情势严峻。陈毅和粟裕都是早年跟随毛主席转战湘、赣、闽,开辟中央苏区的老人。

粟裕本名粟多珍,又名粟志裕,1907年生于湖南会阳县,是一个侗族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0位将军中,他实力排第一位。粟裕深知毛主席的谋略,他们严格遵循毛主席“诱敌深入、分而围之、逐个击破”的战略方针,根据敌人的兵力对比、地形情况,从容制定了“以黄桥为中心,分而攻之”的战略方针。

他把仅有的为数不多的2000人安排坚守在黄桥,而一纵和二纵的5000多人则组成突击力量,在黄桥西北的战术节点悄然集结。第二纵队的两个营一同前往古溪至分界一线,以此诱使敌军深入。一纵的一个营则深入敌后,对敌军后方实施袭扰。这样的兵力分配,如同一场隐秘的歼灭战。王必成担心李明扬、李长江、陈泰运等部会突然在战争中改变中立立场,对我军实施两面夹击。陶勇也同样担心泰兴、靖江的日伪军会突然转头协同韩顽作战。

但粟裕摆了摆手,胸有成竹地道:“李明扬,李长江,陈泰运,都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至于日本人,他们已经习惯了以华制华,所以,他们很乐意在一旁看着,如果我们能取得胜利,他们也不会轻易出手。”

这一战略部署,同粟裕当年参加建立中央苏区时所采取的战略部署非常类似,显示出他对于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和策略的深刻认识。陈毅批准了粟裕制定的作战方案后,向皖南军部做了汇报。

项英把这份计划书看了一眼后,便陷入了深深的震撼之中,他反复的把计划书反复的读了好几遍,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双脚一软,悲愤的道:“陈毅,陈毅,你怎么会听从粟裕的命令呢?亏死我了!这是要血本无归啊?”

项英对粟裕的战术提出了严重的质疑,他害怕粟裕的战术将给新四军带来巨大的伤亡。但是,粟裕不久便以实际行动证实了自己是一位优秀的将军,因为他善于用兵,所以指挥得很好。我们只有七千多人,却歼灭了国民党十二个师,一万一千多人,几乎全歼了韩德勤的部队。韩德勤无奈之下,只得带领剩下的一千多人,仓皇逃向兴化。

我军获得战斗胜利我们的部队迅速占领了海安和东台,并占领了苏北,为华中地区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陈毅、粟裕等虎将的智勇展现无遗。他们的坚定决策、灵活应变,以及对局势的准确判断,使得新四军能够在困境中崭露头角,稳定苏北局势。这场战斗,不仅改变了苏北的命运,也彰显了新四军的战斗力和领导层的高明。

回顾历史,粟裕在战场上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令人敬佩。同时,他对毛主席的军事思想的深入理解以及对战争形势的准确判断,使他成为一位出色的指挥官。粟裕的战术不仅在姜堰战斗中取得了胜利,也为他日后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粟裕所展示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不仅赢得了胜利,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经验和启示。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粟裕的战术和智慧都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我们应该铭记他,向他学习,学习他的军事才能和胆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冷静应对,采取正确的行动。

同时,我们要对毛主席的军事思想进行深刻的学习,领会他的精神,并把他的思想应用于具体的作战实践,从而使我们的军队在战斗中获得更大的成功。粟裕的丰功伟绩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使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敢于直面困难,勇于创新,坚持不懈,我们就能够赢得更多的胜利,保卫我们的家园,实现我们的民族复兴。

结语:陈毅、粟裕等将领的果断决策,让新四军在面对强大敌人时能够沉稳应对,制定出精准的作战方案,使得兵力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粟裕的兵法娴熟,展现了他的过人才华,而陈毅的高瞻远瞩,则使得整个抗战局势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