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
在琳琅满目的市场中,人们往往将知名品牌视为品质的象征,认为选择这些品牌就等于选择了可靠。
可随着商业模式的演变,一些曾经备受信赖的品牌开始走上了“卖吊牌”的道路,南极人这个曾以保暖内衣闻名的品牌,如今却因授权他人使用其商标而引发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更令人意外的是,其他熟悉的品牌也纷纷效仿,导致市场上充斥着大量贴牌产品,究竟哪些品牌深陷其中?消费者的信任是否被滥用?
【品牌授权的双刃剑】
南极人曾经是保暖内衣领域的佼佼者,20世纪90年代,它以创新设计和优质产品席卷市场,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家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策略,放弃自主生产,转而通过品牌授权模式快速扩展市场。
短短几年间,南极人的商标出现在从服装到家电的众多商品上,消费者起初对这些产品信心满满,但接踵而至的质量问题让品牌的信誉急转直下。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恒源祥这个百年老字号身上,恒源祥曾以高品质的羊绒制品闻名,但品牌授权后,市场上充斥着各种挂着恒源祥商标的劣质商品。
这种模式虽为品牌带来了巨大的短期经济收益,却埋下了长远发展的隐患,消费者的投诉、退货,甚至品牌形象的下降,都是企业选择“卖吊牌”模式所付出的代价。
品牌授权的确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当,它可以帮助企业迅速扩张,一旦失控则可能成为品牌口碑滑坡的起点。
贴牌现象并不仅限于南极人和恒源祥,俞兆林这个曾与南极人齐名的保暖内衣品牌,也在品牌授权的道路上跌入困境,其原创的导湿保暖技术一度让消费者青睐。
但贴牌模式下,俞兆林的产品不再如从前般令人放心,市场上出现了各种贴着俞兆林商标的商品,而其中许多质量低劣,与品牌的初衷背道而驰。
花花公子这个国际大牌也未能幸免,授权模式为其带来了数量庞大的合作商,商品涵盖了从衣物到日用品的多种品类。
不过这种“大撒网”式的授权让花花公子的品牌形象严重受损,消费者在网购时经常因其质量问题感到失望,这也反映了品牌在管理授权模式中的漏洞。
贴牌风潮看似带动了品牌的短期繁荣,但长期来看,它破坏了市场信任,甚至让消费者对品牌价值本身产生怀疑。
面对贴牌产品的泛滥,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越来越复杂,在网络平台上充斥着各种“品牌授权店”或“品牌专营店”,人们花高价购买所谓的“正品”,却频频收到质量不合格的商品。
还有一些品牌,比如北极绒虽然曾凭借优质羽绒服打下市场口碑,可在授权模式下,它的产品质量波动很大,消费者越来越难以分辨哪些是正品北极绒商品,哪些只是贴着品牌商标的劣质品。
当然并非所有品牌都在贴牌模式中迷失方向,一些企业逐步意识到问题,并尝试采取措施挽救品牌形象,例如恒源祥在负面反馈增多后,开始重新筛选合作厂商,并完善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还有拉夏贝尔虽然未能逃脱破产的命运,但它对授权模式的反思为后来的品牌管理提供了经验。
此时可能会有朋友感到好奇,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消费者的无奈与自救】
贴牌商品的大量涌现,让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变得愈发复杂,曾经一个品牌的名字就是品质的保证,但如今仅凭商标已不足以支撑消费者的信任。
在网络购物平台上,诸如“XX品牌专营店”或“XX品牌授权店”的店铺层出不穷,但其中鱼龙混杂,让人难以辨别真伪。
花花公子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电商平台搜索“花花公子”时,各种类别的商品应有尽有,从服装到日用品,再到价格低廉的饰品。
消费者原本期待购买到一件品质卓越的商品,却发现收到的货品做工粗糙、用料廉价,与品牌的声誉完全不符。
这些商品并非由品牌官方生产,而是通过授权模式交由第三方厂商制造,结果消费者的投诉接踵而至,而品牌的形象则在不断下滑。
北极绒也未能幸免于这一问题,作为曾经家喻户晓的保暖内衣品牌,北极绒一度以高品质产品赢得市场,可当其开始授权贴牌后,市场上的“北极绒”商品变得不再可靠。
有消费者在购买北极绒商标的羽绒服后发现,其保暖效果远不如从前,甚至出现缝线脱落、羽绒外漏的情况,这些问题让消费者对贴牌商品的信任度进一步降低。
面对这种情况,一些消费者开始尝试自我保护,他们更加关注商品的生产信息,尽量通过品牌的官方渠道购买,避免选择标有“授权”字样的商家。
此外部分消费者还会通过查询商品条码或阅读他人的购买评价来判断商品的真伪,然而,这些措施往往无法完全避免问题商品的出现。
贴牌风潮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无声的伤害,一方面他们花高价购买的商品未能达到预期,另一方面这种现象削弱了他们对品牌的整体信任,贴牌模式的普及无疑增加了消费者购物的难度,也暴露了市场监管的漏洞。
对此,品牌当如何去做出改变呢?
【品牌的自我救赎与行业希望】
在贴牌模式带来的种种问题中,一些品牌开始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尝试通过改进措施来挽回消费者的信任,恒源祥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面对消费者对授权商品质量的质疑,恒源祥逐步加强对授权厂商的监管,完善了质量追溯系统,这种改进不仅有助于提高商品质量,也向消费者传递了品牌对质量问题的重视。
北极绒也采取了类似的行动,在授权模式初期该品牌因质量问题受到大量投诉,市场份额逐渐被竞争对手蚕食。
为挽回颓势北极绒开始重新审视其授权政策,对授权厂商实施更加严格的准入机制,此外它还设立了独立的质量检测团队,对贴牌商品进行抽检。
拉夏贝尔的故事则更具警示意义,作为一个专注于女性时尚服装的品牌,拉夏贝尔在巅峰时期曾拥有上万家门店。
可为了应对经营危机,它选择了贴牌授权的模式,试图通过扩大产品线来吸引更多消费者,不幸的是,授权商品的质量问题让这一策略未能奏效。
尽管品牌在后来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但过大的负面影响已经无法逆转,最终于2021年宣布破产,这一案例为其他品牌敲响了警钟:贴牌模式若失控,后果可能是致命的。
在贴牌风潮中,行业内部也在逐渐推动变革,越来越多的品牌意识到,消费者信任是品牌生存的基石,而质量问题正是信任崩塌的导火索。
于是有品牌开始采取更透明的授权模式,公开合作厂商的信息,并通过多方认证确保商品符合质量标准,此外品牌还建立消费者反馈机制,及时回应和处理投诉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行业的希望在于,更多品牌能够从贴牌风潮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方向,通过加强监管、重视品质,这些品牌不仅能挽回失去的信任,还能为整个行业树立正面的示范作用。
【结语】
品牌的建立需要时间和努力,而其毁灭可能只在一瞬间,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质量,无异于饮鸩止渴,唯有坚守品质,珍视消费者的信任,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资料:
光明网在2021年11月12日关于《当心“贴牌”!一些知名品牌授权商品质量存隐忧》的报道
人民日报在2018年12月11日关于《南极人恒源祥做起“卖吊牌”生意,小心品质失控砸招牌》的报道
界面新闻在2023年1月19日关于《花花公子想在兔年重振中国市场,可兔头商标早就被滥授权搞坏了》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