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类第一次用望远镜看到木星的条纹之时,宇宙的秩序感便在人类的认知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八大行星,就如同精确的齿轮一般,一直围绕着太阳旋转,四十六亿年以来,从未偏离过轨道。
但2017年闯入太阳系的奥陌陌,却像一颗,打破平衡的流星,这个雪茄状的天体,以每秒87公里的速度,掠过近日点,最终在科学家们困惑的目光中,加速逃离。
这不禁让人产生疑惑:为何太阳的引力能够拴住地球,不过却留不住这个仅有百米级的小不点呢?
答案藏在三个颠覆认知的宇宙法则里。
太阳的引力场本质上是时空的凹陷。
根据广义相对论,质量会扭曲时空结构,就像那铅球,压在蹦床上所形成的凹陷一样。
太阳占据太阳系99.86%的质量在它周围制造出深达1.5光年的引力陷阱。
八大行星,仿佛就像被束缚在凹陷边缘的弹珠一般,凭借着那精确的速度,来维持着平衡,进而避免坠落。
水星以每秒47.89公里的速度,飞快地、不停地运转着;海王星则以每秒5.43公里的速度,缓缓地、稳固地前进着,以此确保轨道能够平稳运行。
但奥陌陌闯入时,携带的初始动能,相当于1000颗核弹同时爆炸,这个星际来客的初始速度,达到每秒26公里,远超太阳系边缘的逃逸速度阈值。
真正让科学家抓狂的是,奥陌陌那“诡异”的加速现象。
2018年,观测数据显示,这个天体,在离开太阳系之际,速度不但没有降低,反倒有所提升,其实际轨迹,同引力计算结果之间的偏差,竟达到了10万公里。
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阿维·勒布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假设,即奥陌陌或许是外星文明的光帆探测器,其加速乃是由于太阳光压的推动。
这个理论,虽遭受诸多质疑,却如同明灯般,揭示出了另一个或许存在的可能——那就是潮汐所带来的撕裂效应。
中国国家天文台团队模拟显示,奥陌陌或许来自25光年外的织女星系,在那里某一颗较为年轻的恒星,于其形成的过程当中,凭借着潮汐力把行星的碎片撕扯成了细长的条状,这种形状反倒提升了喷射物质所产生的反作用力。
行星系统的稳定性源于动态平衡的艺术。
木星作为太阳系中的“太空吸尘器”,每年能够捕获2000颗小行星,它那强大的引力场,为内太阳系筑起了一道防护墙。
但奥陌陌的特殊性在于,它不属于,任何恒星系统。
这种星际流浪者,更像是宇宙中的“裸奇点”,其自身不受星系引力的束缚。
就像地球那厚厚的大气层,它能够留住水分子,不过却留不住氢原子;太阳的引力对于不同质量的天体所起到的作用,存在着仿佛量子跃迁般的差异——当一个物体的质量小于10的15次方千克的时候,其引力的束缚效应会呈指数级地衰减。
星际穿越研究倡议组织提出"木星奥伯斯策略":2028年发射探测器,借助金星和地球的引力弹弓加速,再利用木星引力将速度提升至每小时13.32万公里。
这个方案,能够使探测器,在2050年追上奥陌陌,而后便可拍摄到它表面的详细情况。
如果发现,人工改造痕迹,这样或将改写,人类对宇宙文明的认知;若证实是,自然天体,就能够解答,关于行星形成理论的终极谜题——为什么某些恒星系,会抛射出高速星际天体?
在直径为20万光年的银河系中,类似的天体,或许能多达万亿颗。
它们究竟是恒星系碰撞所留下的残骸,还是高级文明撒向宇宙的漂流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