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人民资讯 2024-09-13 22:19:53

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联合报道组

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迎泽区段)两岸景色新。人民网记者 王帆摄

2024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促进全流域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绿色转型有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曾是一条忧患河。因其“多淤、多决、多徙”,新中国成立前2500多年里,黄河下游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灾难。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对于治好黄河,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沉的牵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踏遍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不断对母亲河深刻思考、深谋远虑。

早在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年来,沿黄9省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齐心协力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抓造福人民的工程

黄河,让群众生产生活更方便、更有保障

黄河如何宁?离不开工程。

9月11日上午,正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听取了甘肃引洮供水工程建设运行情况汇报。2013年2月在甘肃考察时,习近平曾专程到定西市渭源县实地考察该工程建设。时隔11年,得知工程进展顺利,甘甜的洮河水惠及近600万群众,习近平十分高兴。他说,引洮供水工程建得很好,要多抓这样造福人民的工程,切实解决老百姓面临的生产生活问题。

在黄河上建工程,谈何容易?

三门峡大坝。人民网记者 慎志远摄

举红旗,天地开。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大禹神斧,“万里黄河第一坝”——河南三门峡大坝神奇建成。

“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才能真正实现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黄河三年两决口的惨痛状况。”习近平总书记说。

于是,大坝起,调泥沙、护安澜、保供水,黄河与日宁。

1994年9月12日,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正式开工,2000年主体工程全部竣工。作为黄河干流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小浪底有效发挥防洪、防凌、减淤、供水、灌溉等功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不仅要黄河“宁”,更要黄河持续“建功”。

1976年1月,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龙羊峡水电站大型水利枢纽开建。历时十余年,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其中,电站2号机组的投产发电,标志着中国电力装机突破1亿千瓦。

玛尔挡水电站大坝全景。张海轩摄(玛尔挡水电站供图)

今年6月8日,国家和青海省重点能源项目玛尔挡水电站顺利完成4号机调速器系统空载特性试验,作为黄河上游在建的高海拔、大装机水电工程,它将成为“西电东送”和“青电入豫”骨干电源点。

大汶河是黄河下游最大的一级支流。近日,山东肥城段大汶河砖舍拦河闸工程进入收尾工作阶段。未来,这里的拦河闸与上下游已建工程将实施联合调度,拦蓄调洪,同时可涵养地下水源,改善生态环境,为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今年7月,黄河干流又一关键控制性工程——古贤水利枢纽进入建设阶段。工程左岸为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右岸是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下距小浪底水库约450千米,建成后,将成为保障黄河长久安澜的新重量级“砝码”。

抓流域生态保护

黄河,让山更青、水更美、群众更幸福

治理黄河,就是要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通过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以美好的流域生态助力人民群众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

兰州黄河沿岸风景美。兰州市文联供图

新中国建立前,甘肃省兰州市南北两山荒山秃岭、不见林木。而如今,南北两山早已是绿树成荫。近年来,以“一河、两岸、立面、两山、两线、两端”为重点,兰州市积极实施黄河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黄河风情线改造提升工程,同时,积极推进黄河兰州段湿地生态修复治理,建成银滩湿地、马滩湿地、滩尖子湿地,治理修复湿地109万平方米;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23项,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96.06平方公里。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以国家黄河文化公园建设为统领,将黄河之滨建设得更美,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努力把兰州建成西部旅游大环线重要枢纽站、国家黄河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际丝绸之路黄金段文化旅游示范区,使母亲河成为造福兰州人民的幸福河。”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与甘肃省毗邻的四川省,若尔盖县也在全力以赴。作为黄河流经四川的重要区域,若尔盖县肩负着重大的生态保护使命。各民族在这里团结协作,共同守护着母亲河的生态环境,为黄河流域的生态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若尔盖的生态保护力度是空前的,若尔盖现在已经处处环境秀美,山变得更绿,水变得更清,天也变得更蓝了。而且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我们老百姓也全面致富了。”在护林员王晓秋眼里,这些,都是生态保护的成果。

若尔盖青年向巴扎西返乡创业。若尔盖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滚滚黄河奔流千年,滋养着华夏沃土,护佑着两岸百姓。

作为黄河进入宁夏的第一站,在中卫市沙坡头区,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独特的“U”型弯,“弯”的南岸是冲积出的一片绿洲,百年古村落大湾村便坐落其上。依托黄河景观,修复当地特色建筑,打造文化旅游综合体——“宿集(民宿集群)”,这不仅激活了大湾村,也为村里的年轻人提供了返乡就业的大舞台,同时成为宁夏近年来最具热度和风格的旅游新名片。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当地人也陆陆续续回到了大湾村就业创业。“村子里曾经荒废的小卖部也重新开起来了,热闹得很。”返乡青年李学静说。

走进山东省利津县“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厚重的黄河文化携绵延相传的人间烟火气扑面而来——曲调悠扬的南岭扬琴和着嘹亮有力的黄河口夯号,“醉倒黄河人”的酒香混合着水煎包的麦香,历经岁月传承,余味悠长。“自从老街建了以后,咱的布是供不应求。”县级非遗“千手织布”工坊负责人董彩霞爽朗地笑着,“现在咱的织布机不仅可以用来织布,而且可观赏、可体验,还带动了更多乡亲增收致富呢。”

抓流域高质量发展

黄河,让产业更振兴、发展后劲足

9月6日,游客在延安市宜川县壶口瀑布景区游玩。人民网 吴德锋摄

大河安澜,更有何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各地要各展其长,走适合自己的振兴道路。

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管涔山而下,穿山越岭,最终在山西省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汇入黄河,一路南去。近年来,万荣依托黄汾滩涂资源优势,打造了万亩小麦、万亩水稻、万亩花生等粮食高产高效示范基地。2023年,万荣县与安徽荃银高科种业公司联合在荣河镇滩涂开展了水稻新品种制种等20余个品种的试验示范。根据权威检测结果,亩均产量超过1300斤。

“黄河滩涂水稻新品种制种试验获得成功,打破了以前的单季水稻种植模式,实现黄河流域稻麦轮作的种植模式,大大提升农户种植效益。”万荣县农业农村局总工程师贺春娟说。

一产强势发展,二产也不甘落后。

在山东,亿科高端聚合物新材料项目加速刷新“进度条”。“我们的项目,生产工艺绿色环保,产品应用广泛,投产后将实现高端产品进口替代。”项目综合办主任曹继新说。据介绍,2023年山东沿黄9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5万家,是2019年的3.4倍;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1—7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企业增加值增长达8.6%。

在河南,中硅高科副总经理帅世玺信心满满:“我们目标是实现集成电路领域硅基材料产品的国产替代。”帅世玺表示,公司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发了多种高端硅基材料新产品,同时构建的数字化孪生工厂和智慧化数据信息平台等,已实现工厂三维可视化、环保管控、设备智能巡检等。

而三产,亦紧追着二产步伐。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画家鲁婷创作的黄河石绘画作品。人民网记者 刘艺琳摄

黄河岸畔的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赛汗乌素村,农家院落错落有致,创作基地、非遗馆、民俗馆依次陈列。独特的西北民居风格,吸引全国游客目光。该村也成为了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文明村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村民们通过乡村旅游走上了致富路。

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5年来,沿黄省区从实际出发,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不断探索出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时岩、麻潞、刘艺琳、顾玉雪、乔姝、朱虹、吴德锋、高翔、张莉萍、宽容、穆国虎)

0 阅读:1

人民资讯

简介: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