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新中国第一任成都市长,身份惊人,亲家、女婿全是开国将领

科技舍 2025-02-13 15:45:09

成都解放,硝烟散去,一位身披戎装的将军跨入这座千年古城。

而他的名字,后来成为成都历史的一部分。

他不是普通的军人,黄埔出身,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战、解放战争,战功赫赫。

建国后,他又从战场转身,成为成都市第一任市长,亲手为这座城市奠定新生的基石。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的亲家是开国上将,女婿同样军功卓著,成为开国少将。

这门红色世家,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是谁?这位将军为何能在战场与政坛之间游刃有余?他的传奇故事,又为何鲜为人知?

黄埔英才:从革命熔炉中崛起

1900年,周士第出生在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

那个时代,兵荒马乱,军阀混战,普通人求生都难,遑论什么远大理想。

然而,他的父母还是砸锅卖铁送他读书,希望他能摆脱贫苦的命运。

可谁能想到,这个孩子不仅走出了家乡,还成了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人物。

少年时的周士第就表现出不同寻常的胆识和韧劲,家里经济拮据,他常常去帮工,偶尔还去镇上听人讲天下大势。

北洋政府腐败不堪,民间怨声载道,这些都在他心里埋下了变革的种子。

1924年,周士第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日后不少黄埔一期生都成了名震一方的将领。

那时候的黄埔军校,不仅教授军事技能,更是一座革命熔炉。

一众革命领袖轮番上阵,为学员们讲解革命道理。

周士第不仅练得一身好武艺,更坚定了投身革命的信念。

他的表现极为突出,不仅军事素养过硬,政治觉悟也很高,很快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他立刻被派往前线,投身北伐战争。

这场战争,是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的直接成果,目标是推翻军阀,统一中国。

周士第在北伐战场上拼杀冲锋,战功累累,不仅赢得了“能打硬仗”的名声,还让不少人记住了这个黄埔骄子的名字。

枪林弹雨:从南昌起义到抗战前线

但理想和现实之间,往往有一道鸿沟,1927年合作破裂后,一阵恐怖席卷全国,昔日的战友刀兵相见。

周士第毫不犹豫地站在了革命一边,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

这场起义标志着武装斗争的开始,而他,年仅27岁,已经成为最年轻的师长之一。

南昌起义失败后,他跟随起义部队南征北战,经历了无数生死考验。

1928年,他加入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军队伍,辗转于井冈山、中央苏区。

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周士第,很快成为红军的重要将领,先后担任红十五军团参谋长等职务。

长征,是一场考验意志的壮举,也是一次让英雄脱颖而出的征程。

1934年,红军被迫突围,开始漫长的西征。

周士第和战友们一道,渡湘江、翻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

雪山上空气稀薄,战士们冻得牙齿打颤,草地里沼泽遍布,一脚踩下去就可能陷入绝境。

但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周士第都始终走在队伍前列。

他不仅是一个冷静的指挥员,更是一个身先士卒的战士。

有人说,他是用双脚走完了长征,也用鲜血和汗水书写了一段传奇。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周士第被派往华北前线,担任八路军120师参谋长,协助贺龙指挥部队。

他的战术素养在此时发挥得淋漓尽致,利用地形、奇袭、伏击,让日军防不胜防。

百团大战中,他负责战役的总体部署,成功破坏了敌人的交通线,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从黄埔军校到南昌起义,从长征到抗战,他一路走来,枪林弹雨中锤炼出的不仅是过人的胆识,还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至此,周士第已成为党内外公认的军事人才,但他的传奇还远未结束。

解放西南:指挥大军进驻成都

抗战胜利后,中国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分岔路口。

周士第,这位久经沙场的将领,再次站到了战争的最前线。

这一次,他要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战场从黄土高原一直延伸到西南腹地。

他先是在山西战场担任晋中战役的前线指挥,率部围攻太原。

国民党在山西经营多年,阎锡山的军队固守不出,企图凭借坚固的工事拖住解放军。

周士第没有选择正面硬拼,而是灵活运用穿插、包围等战术,逐步瓦解敌人的抵抗。

最终,晋中战役取得全面胜利,太原战役也随之告捷。

这一战,彻底摧毁了阎锡山苦心经营多年的防线,也为解放全中国铺平了道路。

1949年底,解放军大军挥师西南,向盘踞成都的国民党守军发起最后攻势。

作为西南战役的重要指挥官,周士第肩负着解放成都的重任。

彼时,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胡宗南节节败退,蒋介石已经准备撤离大陆,但成都城内仍有十几万国民党军队负隅顽抗。

周士第深知,成都是西南重镇,不能让战火过度破坏。

他采取攻势,联合地方力量,成功策反了部分守军,为成都的和平解放创造了条件。

1949年12月27日,解放军顺利进驻成都,周士第被任命为成都市第一任市长。

军政双才:开创人民防空体系

治理一座饱经战乱的城市,比打仗更难。

成都解放时,城市满目疮痍,经济凋敝,社会秩序混乱,百姓对新政权充满疑虑。

周士第并没有急于推行激进改革,而是从稳定民生入手。

他首先整顿治安,恢复市场供应,接着着手清理城市基础设施,修复被战争破坏的道路和桥梁。

他的务实作风,让成都在短短几年内恢复了元气,奠定了此后几十年发展的基础。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国际局势骤然紧张。

中央决定加强全国防空体系,周士第临危受命,调任解放军防空部队司令员,负责全国防空作战的规划和建设。

彼时,中国的防空体系几乎是空白,他从零开始,一手建立起全国的人民防空网络。

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新中国最早的一批高级将领之一。

之后,他又历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总参谋部顾问,继续为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即便是在后方,他依旧保持军人本色,低调务实,不居功自傲。

将星之家:传奇亲家与红色血脉

周士第不仅是一位赫赫战将,他的家庭也堪称红色传奇。

他的亲家李达是另一位开国上将,两人是军界知交,后来更因子女联姻成为至亲。

李达

李达在解放战争期间担任重要职务,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汗马功劳。

两家将门世交,军功累累,成为革命历史中的一段佳话。

他的女婿邹衍则是开国少将,年轻时便随军南征北战,延续了红色基因。

开国少将、原沈阳军区副政委,邹衍

周士第的后代虽未全部从军,但家族中始终传承着军人的精神气质:低调、严谨、忠诚。

改革开放前夕,周士第退居二线,担任总参谋部顾问,继续发挥余热。

他见证了新中国从筚路蓝缕走向富强,也见证了自己的战友一个个相继离世。

1979年,他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没有豪华的葬礼,没有铺张的仪式,只有一面军旗覆盖着棺木,送别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将军。

他的一生,是中国革命的缩影。

黄埔军校走出的热血青年,在战火中锤炼成钢,在革命中百折不挠,最终成为新中国的奠基者之一。

作为战场英雄、建国功臣、成都的首任市长,他的传奇被历史铭记。

结语

时间流转,如今的成都已是国际化大都市,高楼林立,繁华无比。

很少有人知道,70多年前,这座城市的崛起,离不开一位将军的坚守与奉献。

0 阅读:9
科技舍

科技舍

民生不只是油盐,还有我们的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