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12月10日,发改委审议通过的这份《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祸害”可不只是拜腾汽车,还有怀揣理想的李想。
12月17日,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以6.5亿元向重庆新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出售旗下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力帆汽车)100%股权。重庆新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背后,正是李想的车和家。
这笔交易,相比拜腾汽车花8.5亿元买造车资质,在当时看来还是颇为划算的。毕竟,力帆汽车拥有的是“6字头”资质——可以生产新能源轿车、SUV、商用车等各类车型。一贯对代工模式持抵触心理的李想,也如愿迈过了造车的最高门槛。
然而,就在力帆股份将力帆汽车出售给车和家的第二天,12月18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宣布,《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已经审议通过,并予以发布,自2019年1月10日起施行。在造车资质未来“没那么值钱”的预期中,李想的这次收购,显然是做了“冤大头”。
《规定》早在12月10日就已签署,却延至12月18日公布,力帆股份的这次转让,不仅甩了包袱,还巧妙利用《规定》公布前的时间差,将收益最大化。鉴于此,求是汽车“年度时间差操盘”得主,非力帆汽车莫属。
这还不是力帆汽车出售过程中唯一的闪光点。11月7日,力帆汽车进行工商变更,重庆市国资委旗下的重庆机电控股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从股东名单中退出。至此,力帆汽车成为力帆股份的独资子公司。同日,力帆汽车进行了注册资本变更,从原有的1.25亿元增至5.2亿元,增幅达75.96%。
虽然力帆汽车并未公布国有资产的持股比例,以及11月7日国有股份退出时的获利,但毫无疑问,在重庆机电控股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退出力帆汽车,和将力帆汽车转让给车和家的整个过程中,力帆股份才是最大的赢家。
能把一盘大棋下得如此行云流水的,不会是力帆股份的职业经理人牟刚,陈巧凤、尹索微和尹喜地,也未必能设计出如此精致的计划。
姜,真的还是老的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