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养殖怎样预防逃逸?加固防护设施牢,防止田螺“离家出走”

毕泽宇说三农 2025-03-30 12:41:16

田螺养殖怎样预防逃逸?加固防护设施牢,防止田螺 “离家出走”

在田螺养殖的世界里,田螺逃逸可是个让人头疼的事儿。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养着田螺,眼瞅着它们一天天长大,就等着收获了,结果发现有不少田螺“离家出走”了,那得多糟心。这就好比你精心照料着自己的羊群,结果总有几只调皮的羊跑到别处去了,这损失可不小。

田螺为啥会逃逸呢?这里面的原因还不少。一方面,田螺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还是挺苛刻的。如果养殖池里的水质不好,比如太肥了,水里满是粪便和杂质,水又特别脏,田螺在里面待着就不舒服,就像人在一个又脏又乱的小屋里,肯定想找个干净舒服的地方待着,这田螺就可能找机会跑掉。还有啊,要是水温不合适,太高或者太低,田螺也会觉得难受。你想啊,人在大冬天穿着单薄的衣服出门,肯定想赶紧找个暖和的地方躲起来,田螺也是这样,温度不合适它就可能不顾一切地离开。

另一方面,养殖池的防护设施如果没做好,那也是田螺逃逸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养殖池围栏太矮了,田螺轻轻松松就能翻过去;有的围栏有漏洞,田螺顺着这些小空子就溜走了;还有的防护网破了,田螺也能从破洞里钻出去。这就像一个房子的窗户破了,不赶紧补上,鸟儿、虫子啥的都可能飞进来或者飞出去,那秩序就乱套了。

那怎么加固防护设施来防止田螺“离家出走”呢?先从养殖池的围栏说起。围栏的高度是很关键的。一般来说,围栏的高度得在15到20厘米左右。这就像给田螺盖了个合适高度的小围墙。如果围栏太矮,就拿3厘米高的围栏来说,田螺稍微使点劲就能爬出去,就像一个小土坡,小动物轻松就能翻过去。而15 - 20厘米高的围栏对田螺来说就像个小障碍,它要想翻过去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围栏的材质也很重要。塑料围栏是比较常见的,这种围栏价格相对便宜,安装也方便。但是如果质量不好,用一段时间就坏了。比如说那种很薄很脆弱的塑料围栏,一不小心碰一下就可能断裂。而金属围栏就比较结实,像铁丝网围栏,虽然安装的时候可能稍微麻烦点,但是它的耐用性很好。对比起来,塑料围栏可能用一年就破破烂烂的了,而金属围栏可以用好几年。不过金属围栏也有缺点,就是容易生锈,所以要考虑涂上防锈漆等措施。

除了高度和材质,围栏的完整性也不能忽视。得经常检查围栏有没有破损的地方,有没有小的孔洞。这就好比我们每天都要检查家里的窗户有没有漏风一样。要是发现有破损,要马上修补。可以用专门的胶水或者铁丝来修补塑料围栏的孔洞,对于金属围栏,小孔洞可以用锡丝来修补,大一点的破损就要换新的围栏网片了。

再说说养殖池的出水口防护。出水口是田螺很容易逃逸的地方。如果出水口没有设置合适的防护装置,田螺就会随着水流溜走。可以在出水口安装一个细密的滤网。这滤网就像一个严格的守门员,只让水出去,不让田螺出去。滤网的网眼大小要合适,不能太大,不然田螺就直接出去了;也不能太小,不然水流不顺畅。一般来说,网眼大小在2到3毫米左右比较合适。对比一下,网眼太大就像一个敞开的大门,谁都能进出;网眼太小就像堵塞的下水道,水都流不出去,对田螺养殖来说都不行。

除了滤网,还可以在出水口加一个弯管。弯管的作用就是改变水流的方向,让田螺很难顺着水流游出去。这就像我们在河流里设置了一个弯弯的河道,水流方向一变,鱼儿就不容易顺着原来的方向游走了。出水口的防护如果做好了,就能大大减少田螺通过出水口逃逸的可能性。

养殖池的顶部防护也不能少。虽然田螺主要是在水体里活动,但有时候它们也会往水面上爬,然后想从顶部逃逸出去。可以在养殖池顶部覆盖一层细密的尼龙网。这尼龙网就像给养殖池盖了一层纱。尼龙网的网眼也要合适,不能让田螺钻出去。这和出水口滤网是一个道理。和普通没有网的养殖池相比,有尼龙网覆盖的顶部就像给田螺设置了一个无形的天花板,让它们想跑也跑不了。

还有就是要保持养殖池周围的环境稳定。如果周围经常有人或者其他动物走动,可能会惊扰到田螺,让它们的生存环境变得不安宁,这时候它们就更容易想逃离。要是在养殖池周围种上一些植物,就像给田螺创造了一个天然的屏障。这些植物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湿作用,改善养殖池周围的小环境。这对比于那种光秃秃的养殖池,周围种了植物的养殖池就像一个温馨的小家园,田螺在里面会更有安全感,也就不容易逃逸了。

田螺的养殖密度也有讲究。如果养殖得太密了,田螺之间会互相争夺空间和食物。就好比在一个小房间里住了太多人,大家都会觉得不舒服。田螺在这种拥挤的环境下,也很可能会试图逃离。所以要根据养殖池的大小和田螺的生长阶段来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在田螺小的时候,可以适当密一点,但也要有一个限度,当田螺长大一些,就要分池饲养,给它们足够的空间。这就像我们小时候可以住在小房间里,长大了就需要更大的房间一样。

水质的管理对于防止田螺逃逸也起着重要作用。前面已经提到水质不好田螺会想逃离。要定期换水,保持水的清洁。一般来说,每隔3到5天换一次部分水是比较合适的。这就像人要定期打扫房间一样,换水就是给田螺打扫“家”。同时,可以在水中添加一些有益的微生物,像芽孢杆菌等。这些微生物可以分解水中的有机物,改善水质。这和我们在房间里放上除臭剂、清新剂类似,能让田螺生活的环境更好。

温度和水温的调控也不能忘。不同的田螺品种对温度的要求不太一样,但一般来说,田螺适宜生长的水温在20 - 30℃之间。如果水温过高或者过低,都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夏天温度高的时候,可以在养殖池里种上一些水葫芦等水生植物,这些植物可以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就像人觉得热的时候会躲在树荫下一样。冬天温度低的时候,可以适当加深养殖池的水位,或者在水面上覆盖一些保温材料,像稻草之类的。这和人在冬天加厚被子保暖类似,能让田螺在合适的水温环境里生活,减少因为温度不适而逃逸的可能。

在田螺养殖的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和防止田螺逃逸息息相关。从防护设施的建设到养殖环境的管理,都需要我们精心照料。只有这样,才能让田螺在养殖池里安居乐业,我们的养殖事业也才能顺利进行,收获满满。毕竟,田螺养殖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里面的学问可不少,每一个环节都得用心去对待,不然那一个个小小的田螺就可能带着我们的心血“离家出走”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