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无垠的南海深处,隐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北部湾的白龙尾岛,亦被当地渔民亲切地称为浮水洲岛。这座小岛,虽然面积不大,却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历史上多次成为中越两国领土争议的焦点。今天,让我们一同穿越时空,探寻这座小岛背后的故事,感受它承载的厚重历史与复杂情感。
中国故土岛屿——北部湾白龙尾岛
白龙尾岛位于北部湾西侧,形状如同巨大的三角形,全长约7.5千米的海岸线环绕着岛的四周。岛屿面积随着潮水的涨落而变化,大致在1.78平方千米到3.05平方千米之间。尽管整个岛屿地形平缓,最高海拔仅60米,但丰富的渔业资源使其成为天然的渔业基地,吸引了无数渔民前来捕捞。早在17世纪,中国渔民便在这片海域捕鱼为生,偶然间发现了这座小岛。他们在这里划船穿行,挥洒汗水,白龙尾岛的名字也经由他们的口口相传,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白龙尾岛的位置
1750年,乾隆皇帝得知渔民们的发现后,立刻宣布白龙尾岛为中国的领土。这一决定不仅展示了清朝对海洋权益的重视,也为未来中国对该岛的主权主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时的越南是中国的藩属国,称作安南,面对乾隆皇帝的宣告,他们并未表示异议。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白龙尾岛的命运却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858年,法国借口保护传教士,公然对越南发动侵略战争。经过多年战火,1884年越南最终沦为法国的殖民地。在这动荡的岁月中,白龙尾岛呈现出一种微妙的“无人治理”局面。尽管如此,中国渔民并没有因此离开他们熟悉的这片海域,反而坚定地坚守在那里。岁月悄然流逝,白龙尾岛上的中国民众日渐增多,他们在这里开垦荒地,种植农作物,建立了最初的“浮水洲村”。然而,随着法国逐步确立对越南的殖民统治,白龙尾岛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887年,清政府与法国签署了《续议界务专条》,该条约中的“茶古线”涉及北部湾海域的划分。然而,条约中对白龙尾岛的归属并未作出明确规定,这一遗漏为后来的领土争端埋下了隐患。尽管如此,在法国的殖民统治期间,中国渔民在白龙尾岛的活动依然未受到影响,前来岛上避风和捕鱼的渔民人数反而有所上升。然而,法国殖民者并未忽视这座小岛的战略价值。1920年,法国海军派遣了一支考察队前往该岛进行调查。队员们惊讶地发现岛上竟然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渔民社区。尽管他们并未立即采取行动,但这一发现无疑加剧了法国对白龙尾岛的觊觎。二战结束后,随着法国企图重新掌控越南,白龙尾岛再度陷入了权力真空。1954年,法国在奠边府战役中遭遇惨重失败,不得不在日内瓦会议上承认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独立。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殖民时代的正式终结。然而,对于白龙尾岛而言,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得以解决。1955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派出一支小型登陆部队,成功登上白龙尾岛,并联合海南儋县的人民武装共同解放了该岛。然而,仅仅两年后,出于中越两国关系的考虑,中国最终同意将该岛移交给越南。这一决定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国际政治考量。当时,中国正处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阶段,深切感受到越南所面临的困境。为了支持越南人民抵抗法国的殖民统治,中国最终决定将白龙尾岛移交给越南使用。然而,这一决定却为后来的领土争端埋下了伏笔。如今,白龙尾岛已成为越南东海的首要防线,越南在该岛上进行了一系列军事部署,将其视作维护自身海洋权益的关键前哨。然而,中国方面始终坚持认为白龙尾岛属于自己的历史领土。双方各持己见,难分高下。在国际法上,中越两国都能找到依据主张权利。战后形成的现状也使越南在实际控制上占优。而且国际环境也对中国不利,其他国家希望维持地区的现状。这使得中国想要通过外交途径收回岛屿面临极大困难。
但也有主权尚未明确说:根据2004年中越两国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来看,里面并没有涉及到白龙岛的主权问题,因此,有些人就称目前中越关于北部湾只是解决了“水域“问题,海岛仍然待议;白龙尾岛的地缘价值不容忽视。它位于北部湾核心地带,掌控着关键的海上航道。如果该岛属于中国,那么根据现代海洋法制度,中国的领海范围将大大增加。此外,白龙尾岛水域还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因此,对于这座小岛的主权归属,不仅关乎国家的领土完整,更关系到国家的海洋权益和战略利益。
中越关于北部湾划界
回顾白龙尾岛的历史,我们不禁感慨万分。这座小岛曾是中国渔民的避风港,承载着无数人的喜怒哀乐。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它却逐渐成为了中越两国领土争议的焦点。尽管双方曾多次进行谈判和磋商,但至今仍未达成共识。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双方的智慧和耐心,更需要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中越地理位置图
花潜月下
送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