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超级大国在20世纪80年代加剧的紧张关系最终通过共同的外交努力得以缓和。那些年克里姆林宫和白宫之间建立的信任不仅促使美国在90年代初考虑将苏联融入新的国际关系体系,还促使其防止了“红色帝国”的崩溃。
但是为什么华盛顿突然变成了死敌的朋友?在什么时候,这种友好让位于关于赢得冷战和美国在其已故敌人的骨灰上“胜利‘跳舞’的不妥协声明?
在冷战的最后十年,全球棋盘上的局势并没有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大大削弱了苏联的经济,而美国只是加速了这场竞赛。1983年底,华盛顿在欧洲部署了第一组潘兴II导弹。这些导弹可以在6到8分钟内到达苏联西部的目标。
与此同时,美国开始谈论一种针对苏联的新型核打击——一种“斩首”(或“致盲”)攻击,在做出实施报复性打击的决定之前,将该国的领导层赶下台。1984年,当时的总统罗纳德·里根发射“星球大战计划”,该计划威胁要将苏美冲突扩大到外层空间。
但即使在这些事件发生之前,苏联领导层就狂热地寻求与美国达成妥协。当时的总书记尤里·安德罗波夫(Yury Andropov)试图与华盛顿达成协议,但他的倡议因大韩航空公司波音747飞机被击落的悲剧而泡汤,随后里根发表了著名的演讲,称苏联为“邪恶帝国”。
结束冲突的希望立即消失了。紧张局势只增不减,创下30年来的新高。当时,苏联认为继续谈判将是其软弱的表现。对话毫无结果,双方都担心会遭到核打击。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一切都变了。与军方的建议相反,在美国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他决定迈出第一步,做出让步。首先,1985年,苏联领导人单方面暂停在捷克斯洛伐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署“奥卡”战役战术导弹综合体。随后在1986年1月通告由苏联一步一步的全球核裁军运动。
“当我今天面对你们时,我想说,苏联人民致力于和平,这一最高价值等同于生命的礼物……让我们致力于消除笼罩在人类头上的威胁,”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
这就把球踢到了华盛顿这边。苏联领导人的姿态是否会引发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的结束,只取决于美国。罗纳德·里根拿着球跑了起来。
两位领导人之间很快发展了一种特殊的关系,苏联和美国迅速从战略武器限制转向更激进的裁军政策。第一份联合文件是1987年12月签署的《中程核力量条约》(INF),禁止短程和中程导弹。双方承诺销毁所有中程(1000-5500公里)和中短程(500-1000公里)弹道导弹和地面发射巡航导弹的综合体,并且今后不生产、试验或部署这种导弹。
在1989年11月底/12月初的马耳他峰会上,戈尔巴乔夫和里根的继任者老布什宣布的冷战的结束。苏联外交部代表根纳季·格拉西莫夫称,1945年雅尔塔协定(即战后将欧洲划分为势力范围)已被他所谓的呼叫“辛纳特拉主义”,给予前东欧卫星国“以自己的方式”做事的自由。雅尔塔协定被正式埋葬了。
1990年,苏联同意的德国在北约框架内的重新统一——这实质上意味着社会主义的东方被资本主义的西方吞并了。苏联承诺在四年内从东德领土撤军,甚至更早从华约其他国家撤军。
同年,戈尔巴乔夫还签署了《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CFE),大幅削减了欧洲其他地区的苏军数量,消除了大规模奇袭的可能性。在《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的框架内,苏联方面不得不大幅减少其军事存在,并遵守对部队行动的严格限制。苏联也不得不执行其军事特遣队的大规模重新部署。欧洲-大西洋地区国家之间新的非敌对关系体现在1990年11月签署的宣言——“新欧洲巴黎宪章”中。
戈尔巴乔夫的政策不仅仅是出于利他主义和对和平的渴望。他修改苏联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他想减缓军备竞赛,因为军备竞赛给苏联经济带来了无法承受的负担。
然而,后者并没有削弱苏联领导人的勇气。以克制的方式行事,不允许经济和技术上优于苏联的美国将该国拖入另一轮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这是过去几代苏联领导人甚至无法想象的政策。
戈尔巴乔夫的计算似乎是正确的。1991年5月,乔治H.W布什宣布美国要放弃遏制政策"将苏联并入各国人民的联合体."当时,他有一系列的会议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双方的进一步行动。
稳定国际关系的进程继续进行,同年夏天,签署了《第一阶段裁武条约》,大大限制了两个大国的核武库。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对事情的进展感到满意。尽管事实上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全球核战争的威胁得到解决,但布什在美国受到批评,因为他对苏联过于有利。例如,在八月政变(苏联反动派发动政变推翻戈尔巴乔夫的企图)之前,白宫不愿意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及其随行人员接触,1991年7月,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甚至被邀请到伦敦参加G7峰会。
所有这些都让美国的“鹰派”非常不快(例如,时任国防部长迪克·切尼和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相信有了提供给它的技术和贷款,苏联可能会构成比以前更大的威胁。这些美国当权派想利用苏联民主改革期间出现的内部问题,从而确保其崩溃。
然而,布什更喜欢谈判社会主义政权即将崩溃。白宫担心,如果苏联爆发内战,其核武库会分散到世界各地。
美国总统的立场在他1991年8月1日在乌克兰的演讲中得到了明确阐述,记者们称之为“基辅鸡演讲”。
一个独立国家的支持者急切地预期的美国领导人抵达首都,并希望他支持共和国的民主趋势。但白宫另有决定。布什宣称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或其他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是不可接受的。“美国人不会支持那些寻求独立以便用一个地方专制政权取代一个遥远的专制政权的人。他们不会帮助那些宣扬基于种族仇恨的自杀性民族主义的人,”布什在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的一次庄严会议上说。
然而,苏联在布什的基辅之行后几个月就解体了。在他演讲后大约23天,基辅通过了《乌克兰独立宣言法案》,四个月后,该法案通过全民公决得到确认。很快,其他共和国也离开了苏联。
1991年的事件不仅让苏联震惊,也让美国震惊。40多年来,美国精英想赢得冷战,但事实证明他们对胜利完全没有准备。布什政府甚至被迫支持戈尔巴乔夫反对叶利钦和其他想要解散苏联的共和党领导人。
除了一些强硬的“鹰派”,美国没有人真的希望苏联解体。美国的目标是在苏联之外瓦解社会主义制度。美国人对解散华沙条约组织和经济互助委员会感兴趣。他们希望苏联军队撤出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并希望苏联停止向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政权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
事实上,甚至在1991年之前,在苏联解体之前,苏美对抗的所有关键问题都以有利于美国的方式得到了解决。在80年代的最后几年,军备限制条约签署,华沙条约和COMECON解散,苏联开始逐步从欧洲撤军。1990年,苏联宪法中关于CPSU领导作用的条款被废除——红色帝国不再是全世界社会主义政权的“道德权威”。
然而,苏联的解体给欧洲带来了政治不稳定的风险(不仅考虑到核武器,还考虑到苏联武库中剩余的常规武器),并将剥夺美国由共同经济链和共同海关空间联合起来的3亿多销售市场。如果苏联没有解体,美国公司就能获得其巨大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产储备。此外,保持苏联的衰弱状态也有利于美国的外交政策模式。苏联不再强大到足以挑战美国,但它本可以成为解决全球安全问题的便利伙伴。
在冷战后的最初几年,美国并不急于将胜利归于自己,而是对俄罗斯采取了平等伙伴的姿态。
根据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总干事兼主席团成员安德烈·科尔图诺夫说,对布什政府来说,美国的胜利不如苏联的失败重要。然而,在他的继任者比尔·克林顿的管理下,美国人采纳了“单极世界”的概念。他们宣称打败了苏联,试图在中东和中亚灌输“民主”主义。
1992年,克林顿政府在后苏联时代走上了一条更具侵略性的道路,巩固了冷战胜利者的地位,确立了美国的主导地位。在克林顿的领导下,遏制俄罗斯的政策变得更加系统和激烈。美国不仅试图充分利用苏联的解体,还试图阻止前苏联帝国出现以俄罗斯为中心的经济和政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