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是唐太宗热捧出来?历代关于书圣质疑和《兰亭序》真伪论辩

华山论书灵魂 2024-03-26 18:15:31

任何人或事,有褒就有贬,有正面也有反面,被称为"书圣"王羲之也不例外。

1965年7月18日 毛泽东致郭沫若"兰亭论辩"

只是自古来约定俗成的审美观念,屏蔽了对王羲之的存疑和不好评价,这里大致梳理几个从古至今对书圣王羲之评价另一种声音。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学习王羲之书法。

争议一是"晚年代笔说"

“逸少自吴兴以前,诸书犹为未称。晚年乃善,羲之末年略不复自书,皆使比一人,世中不能别也。成末年之讥”

翻译过来是说,王羲之早年书法并不出众,不算很好,后来当会稽太守时确实有些好的作品,名声鹊起,但大约49岁时,也就是永和十一年初(公元355年)就不再做官,退养田园寄情山水。退休后到了晚年,干脆懒得动笔,就让一位写手代其书写,当时人们普遍觉得虽然还好,但用笔迟缓,就讥讽道王羲之老了,写不成字了。

"不复自书,有代笔人(皆使比一人)书,见其缓异,呼为末年书。

据记载这位代王羲之书写的人,后来成为王献之的老师,"逸少亡后,子敬年十七,八,全仿此人书,故遂成,与之相似"

这一文章,记载魏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陶弘景(456-536)——《与梁武帝论书启》

争议二是"唐太宗的大力热捧说"

最明显的力捧王羲之书法,来自于唐太宗49岁(公元648年)时亲自为王羲之写传记,作赞词,赞其书为书法正宗,历数各家书法之短,独赞王羲之曰:“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

唐太宗《屏风帖》

封建帝王为书家亲撰传论,当属罕见。自此,大王被带上了书圣这桂冠。唐太宗《晋书·王羲之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使出了“尊王攘夷”的故技造成了后代尊王的书风盛行,可以说唐太宗李世民的极力热捧,功不可没。这就如同董其昌书法一样,由于清康熙大帝的酷爱和个人推崇,使得朝野上下都跟风,使得董其昌书法风靡大江南北。

历史上这类文化传统并不少见,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六国文字,和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样,只树立王羲之一家是书法最好的典范。"心慕手追,此人而已。”然后目空一切。“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唐太宗.王羲之传》

这时距离王羲之已过世280年了,事态的发展显然与唐太宗的宣扬有极大关系。

争议焦点三是问题来了,那么到底谁的书法最好?

据记载,在魏晋时期王羲之在世的时候,书名并未显贵出名。

就拿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书法家南齐(479-502)刘休云:“羊欣重子敬正隶书,世共崇之,右军书微古,不复贵之。”

王献之《洛神赋》

中秋帖

就是说那时著名书法家羊欣,最推崇王献之书法,而且不仅仅是羊欣,是当时世人皆看重王献之,认为王羲之书法偏古,不被人看好。

那时的皇帝萧衍(即梁武帝464-549)《草书状》曰:“逸少至学锺书,势巧形密,及其独运,意疏字缓。”并评云:“王献之书,绝众超美,无人可拟。”

还有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怀瓘,虽然表面随大流褒扬王羲之,那是因为处在唐朝李世民极为推崇王羲之大背景下,实际上,在暗中张氏说了不少关于王羲之书法方面的坏话。如:“格律非高,功夫又少”;

“逸少草有女郎才,无丈夫气”、

“若逸气纵横,羲谢于献”

唐代开元(713-741年)张怀瓘著《书估》评王献之书:“逸气盖世,千古独立,家尊才可为其子弟尔"。

甚至米芾也对王羲之颇有微词,《书史》云:“然唐太宗力学右军不能至,复学虞行书,欲上攀右军,故大骂子敬耳。”“子敬天真超逸,岂父可比。”米氏可称第二个张怀瓘,认为子王献之书胜过父王羲之书。

现代海派书法大家潘伯鹰先生更直白地认为:“论书才是儿子高,论书德是父亲厚”。意思说:论书法才华王献之高;要论资排辈,按照传统道德说王羲之实力至上。

争议四是当代郭沫若"兰亭论辩"说

《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无论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学子,均为其倾倒。直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却突然引发了一场具有相当规模的论辩。

南京出土《王兴之夫妇墓志》

论辩因为60年代,南京郊外出土的东晋《王兴之夫妇墓志》与《谢鲲墓志》引起。具体内容在昨天的微头条已经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浏览,

这场论辩甚至惊动了一生酷爱书法的毛泽东,7月18日,毛泽东在致章士钊信中说:“高先生评郭文已读过,他的论点是地下不可能发掘出真、行、草墓石。草书不会书碑,可以断言。至于真、行是否曾经书碑,尚待地下发掘证实。但争论是应该有的,我当劝说郭老诸同志赞成高二适一文公诸于世。”

高二适章草书法

同日又致信郭沫若云:“章行严先生一信、高二适先生一文均寄上,请研究"

"我复章先生信亦先寄你一阅。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未知尊意如何?”

沈尹默、宗白华、启功,赵万里、唐风、徐森玉等人纷纷在报刊上撰文参与争鸣,书坛内外,知识学界,沸沸扬扬,雀跃非常。或云真伪,或言辨妄,言词相当激烈。

论辩开始,书坛刮起一股否定《兰亭序》,否定二王书体,连南北朝时期行草书也一概斥之为伪作,遭到很多有识之士的反驳。沈尹默先生说:“此事除非别有用意,不然就是对书法艺术的一无所知!"

毛泽东临王羲之《兰亭序》

任何事物皆有一定的规律,和其相对的位置,物极必反,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母庸怀疑,但称为"书圣",也只能是相对的,也可以说是应运而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我们都应全面客观理智的继承和弘扬古代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

0 阅读:0

华山论书灵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