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霍光崛起之前,皇朝中未曾有哪位大臣能如此肆意地操控皇权,随心所欲地废立皇帝。虽然霍光与伊尹常被并提,合称“伊霍”,但伊尹的传说终究只是传说,他虽有关帝之举,但最终仍还政于太甲皇帝。相较之下,霍光则以超凡的权谋独掌大权,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权臣。
霍光初时辅佐汉昭帝刘弗陵,巧妙地挤走了其他势力,进而独揽大权。他后来又成功地将昌邑王刘贺拉下皇位,扶持了出身民间的汉宣帝刘询登基。在霍光的威势之下,刘询虽一度未能掌握大权,但霍光在朝廷中稳稳地掌控了二十年。论及权势,称霍光为历史上最显赫的权臣,实不为过。然而,霍光并非无能之辈,他为大汉王朝竭尽全力。
面对军队疲惫、战事不断的困境,霍光毅然承担重任,以中兴之功使汉朝得以稳定并再度兴盛,保证了刘氏皇权的延续。尤为难得的是,尽管霍光手握废立皇帝之大权,他却始终未有背叛篡位之心。这也是他死后仍获好评的重要原因。汉宣帝虽然后来将霍家全体治罪,但仍尊重其功绩,让霍光陪葬在汉武帝茂陵之侧,并将霍光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对其一生功绩给予了肯定。
霍光出身不凡,他是霍去病之弟。霍去病虽不知生父何人,但最终发现了自己的身世之谜。他并未因父亲抛弃而心生怨恨,反而对父亲心存孝道。在出征匈奴之际,他探望了父亲并给予了其安享晚年的生活所需。随后他将弟弟霍光引荐至长安,期望弟弟能历练成长。
抵达长安后,霍光起初担任了汉武帝的随从侍卫。随着霍去病的离世,他的身份逐渐升至掌管皇帝车马的奉车都尉和光禄大夫等重要官职。与霍去病的率性而为不同,霍光行事谨慎小心。据传,他在汉武帝身边服侍二十余年,从未犯错。即使在汉武帝晚年脾气暴躁、多疑的时期,他依然深得信任。
汉武帝驾崩后,朝廷势力经过一番洗牌,霍光等默默无闻的皇帝近臣逐渐崭露头角。后元二年春天(公元前87年),汉武帝遗诏中指定了霍光等人为辅佐新帝的重要大臣。汉武帝的安排颇具深意,旨在平衡各方势力。而桑弘羊作为宫外官员的代表,与宫中官员形成了明显的斗争态势。
在金日磾离世后,霍光与桑弘羊的明争暗斗逐渐浮出水面。他们之间的争斗主要体现在盐铁议等政策方向上。虽然最终未分胜负,但霍光的权力却在此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公元前83年,桑弘羊与燕王刘旦密谋造反,被霍光察觉并一举擒获。此后,随着金日磾的离世和田千秋的性格软弱,霍光完全掌控了朝廷大权。
霍光的权力巅峰,他能够废立皇帝。刘贺上台后重用亲信排斥霍光,试图夺回大权。特别是他意图通过安插自己的人担任要职来控制京城军队的举动激怒了霍光。于是霍光果断出手废黜了昌邑王刘贺及其党羽。纵观秦汉历史上的大臣们能如霍光这般游刃有余地玩转皇帝的人实属罕见。
从霍光的崛起至巅峰可以看出其深沉的政治智慧和策略眼光。他原本因兄长之名进入朝廷后因汉武帝的信任而逐渐崭露头角并无自己的小团体或大功绩但他却能洞察时局逐步攀升至权力巅峰。他的成功不仅彰显了个人的智慧和胆识也揭示了“皇权”与“皇帝”之间的微妙关系即皇帝虽为至尊但皇权却可由大臣掌握和操控。
自此之后霍光明白地告诉世人他不仅是一位大臣更是一位掌握国家命运的重量级人物他的成功不仅为后世权臣树立了榜样同时也为皇权与大臣关系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影响了整个汉朝乃至后世的政治生态。
总之在霍光的政治生涯中他凭借超凡的政治智慧和策略眼光在皇权斗争中游刃有余地掌握了国家大权
皇权并非单纯依赖于皇位上的个体,而是一种由制度与官僚体系共同构建的权力。这一权力体系的根基深厚,涵盖了朝廷的方方面面。只有那些能够掌控整个朝廷的人,才能真正拥有皇权。因此,坐在皇位上的人并不一定就拥有了皇权。以霍光为例,他虽未登基为帝,但他的地位与皇权无异,甚至可以说是皇权的掌舵者。
刘贺曾试图争夺权力,但霍光最终选择了没有背景的刘询作为皇帝。刘询虽然年仅十八岁便登基,但真正的权力却仍掌握在霍光手中。他如同一个被操控的木偶皇帝,直到二十四岁才真正开始掌管朝廷事务。然而,刘询与普通的皇帝不同,他懂得藏锋守拙,忍耐克制。他明白自己的年轻力壮,总有一天能等到霍光的衰老。
刘询即位后,他发现许多官员在霍光的影响下被迫行事,并非真心拥护刘贺。因此,当他成为皇帝后,众多官员开始转而支持他,试图在霍光手中寻求平衡。例如,侍御史严延年便敢于公开指责霍光的专横行为。虽然霍光曾有意打压严延年,但因众多官员的支持,他最终选择了忍让。
在立皇后的事情上,刘询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决断力。霍光希望将自家女儿立为皇后,但刘询坚决拒绝了这个提议。他以“旧情难忘”为由婉拒了霍光的要求,但实际上,立皇后并非儿戏,而是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大事。皇帝不能仅凭个人喜好来决定皇后人选,还需得到朝臣们的认同。
汉光武帝刘秀的例子表明了这一点。虽然他深爱阴丽华,但最终还是选择了郭圣通作为皇后。同样地,在刘询的例子中,支持许平君的大臣们占据了上风,最终许平君成为了皇后。这背后是朝臣们联合起来对抗霍光的权力斗争。
尽管霍光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但他并未选择篡位自立。从他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有着为国家着想的想法,更没有想过要争夺皇位。如果他真的想篡位,肯定会排除异己、提拔亲信。然而,霍光提拔的人才都是能人异士,并非只听命于他。这也正是大汉在霍光的治理下兴盛的原因。
然而,到了晚年,霍光的权力欲望膨胀。为了保住家族的权势,他给予了许多亲戚高官厚禄。他的权力地位使他体验到了汉武帝般的威权,他将百官视为自己的仆人,朝廷仿佛成了他的私有财产。他的亲信和亲戚都在朝廷中担任要职,甚至他的管家和男宠也成为了百官中的红人。
然而,霍光的辉煌生涯最终在公元前68年的春天画上了句号。刘询为霍光举办了盛大的葬礼,并追赠了他一个“宣成”的谥号。但这只是权力斗争的前奏。霍光死后不久,刘询便开始对霍家采取行动。原来,霍显曾秘密毒死了许平君。尽管霍光当初试图掩盖此事,但消息并未完全被儿子们知晓。因此,当刘询决定对霍家采取行动时,霍家的儿子们并未察觉到危险即将来临。
刘询的决心让霍家措手不及。他们原以为刘询会像老祖宗刘邦和汉文帝那样冷酷无情,但没想到刘询对权力的态度如此坚决。当刘询准备收回权力时,霍家的儿子们并未阻拦,反而觉得手中的权力过于沉重,愿意交出权力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然而,当霍显向儿子们坦白许平君是她毒死的时候,他们才感到惊慌失措。尽管他们试图反抗但最终仍难逃灭门的命运。
刘询的行动为后来的大臣们树立了警示:当他们手握重权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将面临两个选择:要么被满门抄斩要么篡夺皇位因此许多大臣在面对权力时都感到如履薄冰般的危险感这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皇权与权力的平衡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过程涉及到皇帝、大臣、朝廷内外各种势力的博弈和斗争只有那些真正懂得权谋和智慧的人才能掌握其中的平衡并稳固自己的皇权地位而那些试图滥用权力或贪图私利的人最终都难逃悲惨的结局这也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和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