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中,堪舆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页。古之先贤,已劳心竭力,遗留下不少丰富多彩的经典文章。风水之书,汗牛充栋,《青囊经》为秦末汉初“黄石公”传,是中国历史第一本有文字记载的风水经书,将峦头理气风水大成之法呈于书面,为风水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亦称为堪舆文化的“圣经”。
在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下,《青囊经》确立了“风水学”的具体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郭璞得之,撰写《葬书》而常引用其文;杨筠松得之,而有《奥语》、《天玉》之著;曾文辿《青囊序》亦是阐发其文;蒋大鸿撰《地理辨正》,将《青囊经》列为“首经”。
《青囊经》有上中下卷,上卷叙述了阴阳二气融合与河图五气、洛书方位而化成天地的定位学理,谓之“化始”;中卷讲天地间形气依附与方位配合而成一体的动力,谓之“化机”;下卷说明了天地间气与形、方位及各种法则配合后的影响结果,谓之“化成”。
河洛数法《青囊经》开章明义,即曰“天尊地卑、阳奇阴偶”。可见著者是以天为阳,为奇数,为尊位;地为阴,为偶数,为卑位。天地属自然界,尊卑属社会伦理,奇偶属数据性质。前人早已用数代事,是数代学,而非代数学,用数字反映天地间之奥秘,故称“天地数”。
阴阳变化五行生成,千古不变的运转。“河图”、“洛书”确是风水术之正宗。实际将天地数阖之成为“河图”,辟之即成为“洛书”。自成体系,妙用无穷。
理化之用《青囊经》曰:“八体宏布,子母分施。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八方展开,父母兄弟姐妹分定,乾为天为王为父,坤为地为母,震为雷为长男,巽为风为长女,离为火为中女,坎为水为中男,兑为泽为少女,艮为山为少男。天地定位,乾坤相对,山泽通气,艮兑相对,雷风相薄,雷巽相对,水火不相射,坎离相对。
“天地定位”是应用“天地数”次序,也即是“纳甲数”次序。“天地定位”即乾一坤二;“山泽通气”即艮三兑四;“雷风相薄”即震七巽八;“水火不相射”即坎五离六。配合八卦,契合天文二十四节气,定出“罗经”二十四山。成为风水天地人三盘学理的应用支柱。
示范纲要《青囊经》曰:“中五立极,临制四方,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纵横纪纲”。
“背一面九”正是阳宅翻卦从向上起之试例。此例坐坎向离,从离上爻动成震三,震中爻动成兑七,兑下爻动成坎一,坎中爻动成坤二,坤上爻动成艮八,艮动中爻为巽四,巽动下爻为乾六,乾动中爻为离九。
“二八四六”是阴宅从坐山起之试例。以坤为坐山,动上爻成艮八,艮动中爻为巽四,巽动下爻为乾六,乾动中爻为离九,离动上爻为震三,震动中爻为兑七,兑动下爻为坎一,坎动中爻为坤二。依贪、巨、录、文、廉、武、破、辅弼依次排入即成。故曰“纵横纪纲”。纵横即阴阳,纪为纪律,纲为纲要。此即阴阳宅综合示范纲要。
天形地气《青囊经》曰:“阳以相阴,阴以含阳,阳生于阴,柔生于刚,阴德洪济,阳德顺昌。是故阳本阴,阴育阳,天依形,地附气,此之谓化始。”
“阳以相阴”者,“相”为辅助,如宰相。罗经四正正中排子午卯酉,地支属阴。四正子午卯酉两边,各排两个天干相辅佐,天干属阳,这就是“阳以相阴”。“阴以含阳”者,罗经四隅正中排乾坤艮巽。乾坤艮巽四卦属阳,四隅两边各排两个地支,地支属阴,两个地支挟一个卦,这就是“阴以含阳”也。
“阳生于阴”者,阴极阳生也。“柔生于刚”者,是阳极阴生也。如四正洛书数皆是阳,一三九七,又各配两个天干,天干属阳,唯四正中间各配一个地支属阴,即子午卯酉。阳为刚,阴为柔,是“柔生于刚”也。
其结论为“是故阳本阴,阴育阳”的抽象概括,进一步明确落实为“天依形,地附气”。是说天时依靠地形峦头的配合,“地附气”者,地势峦头要靠生气的充溢,故曰“地附气”。“此之谓化始”者,乃上卷之总旨。阐述“河洛”与“八卦”是风水学理的基础,勘测地理变化之法器也。
五行生成《青囊经》曰:“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
天有水星,或名辰星。金星,或名长庚。木星,或名岁星。火星,或名荧惑。土星,或名镇星,都是行星。地有五行者,圆者为金,直者为木,曲者为水,尖者为火,方者为土。都是静止的峦头。“天分星宿,地列山川”者,天主动(视运动),地主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天分星宿”者,天主动,天中有星宿,星指行星。宿指二十八宿恒星星座,一动一静。“地列山川”者,地主静,山为峦头静列大地,川为河流,昼夜不息,流动不已,一动一静,天地相应如此。
“气形于地,形丽于天,因形察气,以立人纪”者。
生气充溢于地中,星宿辉丽于天上,天地合一,而天宝地符,就中奥秘,风水家从峦头察其气之行止,可以造福于人。此“因形察气,以立人纪”是为人造福而作出这些观察结论,让人趋避也。
天星概略《青囊经》曰:“紫微天极,大乙之御,君临四正,南面而治。“天市东宫,少微西掖,太微南垣,旁照四极,四七为经,五德为纬。”
‘紫微垣’亦称紫宫垣,简称紫垣,又称紫微宫,简称紫宫,星官名。我国古代三垣中的中垣,位于北斗七星东北,相当于现今小熊座、大熊座、天龙座、猎户座、牧夫座、武仙座、仙王座、仙后座、英仙座、鹿豹座等,共包含37个星座,另有附座2个,正星163颗星,增星181颗。太乙”即“太一”或“天极”,实指“北极星”也。
“天市东宫”即天文中“天市垣”。北自七公,南至南海,东至巴蜀,西至吴越。下临房,心,尾,箕四宿,相当于现今的武仙座,巨蛇座和蛇夫座的一部份,共包含19个星官,正星87颗,增星137颗。少微四星在太微垣西掖,是太微垣边沿星座。我国古代三垣中的上垣,位于北斗七星的南方,在紫微垣下的东北角。横跨辰已午三宫,约占天空63°的范围,北自常陈,南至明堂,东至上台,西至上将,下临翼轸角亢四宿。相当于现今室女座,狮子座和后发座的一部份,共包含20个星官,正星78颗,增星100颗。
“四七为经,五德为纬”,四者,东南西北四正方也。七者,七宿也。经者,南北为经也。每方七宿,四七二十八宿,布满周天三百六十度也。“五德”者,五行之德也。木为岁星,其德为仁,火为荧惑,其德为礼,土为镇星,其德为信,金为太白,其德为义,水为辰星,其德为智。天上五大行星在二十八宿中,呈现顺逆留伏,冲已凌犯,芒角动摇等状态的运动。东西为纬,五星或东或西运行,故曰“五德为纬。”
七政枢机《青囊经》曰:“运斡坤舆,垂光乾纪、七政枢机、流通终始。”
斡”音卧,旋转也。“坤舆”指大地,“乾纪”指天。是说天地相对运转中,日月五星的光辉从天上照到地下来。风水中,常见的九星运用,即是北斗七星加辅弼二星。又“四七为经”,即二十八宿。人们根据二十八宿在天体的位置,以定春夏秋冬的五行之气旺衰。
“地德上载,天光下临,阴用阳朝,阳用阴应,阴阳相见,福禄永贞,阴阳相乘,祸咎踵门。”
先言地,可知是以地为主而择天光下临之时。地支在风水中特别重要,以十二地支为主,八干四维只是用来辅佐地支而已。风水择日择时,选定“地德上载,天光下临”的时空阴阳相见之时,用十二地支掌作工具,真是“天地都来一掌中”了。”
“合者”,阴阳得配而相交,一阴一阳之谓道。即天地盘之阴阳配合而相交,是“阴用阳朝,阳用阴应,阴阳相见,福禄永贞”也。若阴阳不配,阳见阳阴见阴者,为阴阳相乘,“祸咎踵门”,接踵祸至也。
太极之理《青囊经》曰:“无极而太极也。理寓于气,气囿于形。日月星宿,刚气上腾;山川草木,柔气下凝。资阳以昌,用阴以成;阳德有象,阴德有位。”
藏风聚气,聚气依靠形来完成的,太阳月亮28星宿。阳气上升来源于山川草木,阴气下降,滋润山川草木,阴阳交感。阳要有好的形象,阴要有其位置。
“地有四势,气从八方,外气行形,内气止生,乘风则散,界水止。”
地有四势前后左右,气从八方而来以前方收气,外气行与形势,内气,止,聚,风吹气散,遇水则止,水可以界气。”两分三合,阳德有象在上,阴德有位在下,体用具而象位明,阴阳精义,寓于太极之理也。
象数局法“是故顺五兆,用八卦。排六甲,布八门。推五运,定六气。明地德,立人道。因变化,原始终。此之谓化成。”
用五行八卦,排60花甲子,布八门,奇门遁甲,推金木水火土五运,定六气,明地理,立人道。因为变化所以不能长久。“因变化,原始终,此之谓化成”者,即是根据象数局法模式之变化,以明白所得地理功能的衰旺全过程,这就是在地理千变万化之中,最后取得了完成。
青囊经上卷谓之“化始”,中卷谓之“化机”。下卷谓之“化成”。以上介绍掺杂个人观点,不做具体书面可用。堪舆文化源远流长,《青囊经》虽然寥寥400余字,却博大精深、简洁明快、直言学理,可见,我们该推崇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走向世界,普及全球,打破国界和民族局限。
笔者:曾庆良,杨公授曾文辿公一脉第三十九代传人。
[作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