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省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后代。
司马光于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中进士甲科。先后任谏议大夫、翰林院学士、御史中丞等职。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坚决辞去枢密副使的任命,隐居洛阳十五年,专心编撰《资治通鉴》的编撰。宋哲宗即位后,高太后听政,司马光回朝任职,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为相八个月后病卒。追封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配享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又从祀历代帝王庙。
司马光在史学、哲学、经学、文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代表作有《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游山行记》《注古文学经》《家范》《医问》等。其在文学上明确反对辞藻堆砌,提倡“可用之文”,推崇文以载道。在宇宙论上认为“万物皆祖于虚,生于气”,在人性论上坚持“善恶混”;在道统论上推崇荀(况)、扬(雄)而对孟子则颇多微词;在王霸论上,持“王霸无异道”立场。司马光为人忠直严谨,低调淡泊,有破瓮救友、诚信卖马等逸事,为世人乐道。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思其人,至其乡;其处在,其人亡。——《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
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晋纪十八》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变,习与体成;习与体成,则自然也。——《资治通鉴·秦纪·秦纪一》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资治通鉴·后周纪五》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七》
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二十七》
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劝而遂。——《资治通鉴·汉纪二十》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资治通鉴·周纪·周纪四》
惟贤惟德,可以服人。——《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二》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唐纪二》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二》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司马光《客中初夏》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资治通鉴·周纪一》
贵易交,富易妻——《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三十二》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五十》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司马光《破瓮救友》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七》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二十六》
强人之所不能,事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得矣。——《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五十八》
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二》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资治通鉴·后晋纪·后晋纪三》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三》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八》
两姑之间难为妇——《资治通鉴·陈纪·陈纪四》
木朽不雕,世衰难佐。——《资治通鉴·梁纪·梁纪二十一》
孤则易折,众则难摧。——《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二》
坐谈则理高,行之则事阙。——《资治通鉴·梁纪·梁纪二》
侈兴于有馀,俭生于不足。——《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六》
博览兼听,谋及疏贱——《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二十三》
识时务者在乎俊杰。——《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七》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资治通鉴·魏纪·魏纪十》
农,天下之本也。——《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八》
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四》
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资治通鉴·晋纪·晋纪十五》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八》
民少官多,十羊九牧。——《资治通鉴·陈纪·陈纪九》
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二十八》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司马光《闲居》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司马光《阮郎归·渔舟容易入春山》
言善非难,行善为难。——《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四十五》
法出多门,人无所措——《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五十九》
天下本无事,但庸人扰之耳。——《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二十八》
取酒须勤醉,乡关不可思。——司马光《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义者无敌,骄者先灭。——《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五》
足寒伤心,民怨伤国。——《资治通鉴·后晋纪·后晋纪四》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四十一》
死者不可复生,来者犹可救也。——《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四十》
用人无疑,唯才所宜——《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四》
我已幽慵僮更懒,雨来春草一番多。——司马光《闲居》
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
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无不得谏者。——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司马光《训俭示康》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司马光《训俭示康》
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司马光《训俭示康》
宁我负人,无人负我。——《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七十二》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八》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九》
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司马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二》
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一》
年丰多积,岁俭出赈。——《资治通鉴·齐纪·齐纪二》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司马光《训俭示康》
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司马光《田子方教育子击》
松露冷,海霞殷。——司马光《阮郎归·渔舟容易入春山》
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司马光《阮郎归·渔舟容易入春山》
汉家五尺道,置吏抚南夷。——司马光《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司马光《送云卿知卫州》
盘馐蒟酱实,歌杂竹枝辞。——司马光《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汗简成新令,褰帷刺剧州。——司马光《送云卿知卫州》
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司马光《田子方教育子击》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司马光《训俭示康》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司马光《陶侃惜谷》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司马光《田子方教育子击》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司马光《训俭示康》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司马光《训俭示康》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司马光《训俭示康》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司马光《训俭示康》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司马光《训俭示康》
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司马光《训俭示康》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司马光《训俭示康》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司马光《训俭示康》
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司马光《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司马光《破瓮救友》
理财常以养民为先。——《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四十二》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三十七》
世之质文,随教而变。——《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三》
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司马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司马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司马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司马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魏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司马光《魏徵状貌不逾中人》
或逢上怒,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司马光《魏徵状貌不逾中人》
尝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司马光《魏徵状貌不逾中人》
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司马光《魏徵状貌不逾中人》
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不已,鹞竟死怀中。——司马光《魏徵状貌不逾中人》
自是书不释手,至不知饥渴寒暑。——司马光《破瓮救友》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司马光《破瓮救友》
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司马光《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
只疑玉壶冰,未足比明洁。——司马光《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
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阙。——司马光《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
寒霜非不严,不雕竹柏林。——司马光《景福东厢诗·同景仁寄修书诸同舍》
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司马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司马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司马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遂胡服。——司马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司马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司马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司马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司马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司马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司马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司马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使者以报。——司马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司马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司马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司马光《训俭示康》
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司马光《训俭示康》
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司马光《训俭示康》
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司马光《训俭示康》
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司马光《训俭示康》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司马光《训俭示康》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司马光《训俭示康》
嘻,异哉!——司马光《训俭示康》
故曰:侈,恶之大也。——司马光《训俭示康》
故曰:俭,德之共也。——司马光《训俭示康》
侈则多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司马光《训俭示康》
公宜少从众。——司马光《训俭示康》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司马光《训俭示康》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司马光《训俭示康》
身岂能常存?——司马光《训俭示康》
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司马光《训俭示康》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司马光《训俭示康》
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司马光《训俭示康》
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司马光《训俭示康》
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司马光《训俭示康》
上以无隐,益重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司马光《训俭示康》
子方不为礼。——司马光《田子方教育子击》
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司马光《田子方教育子击》
贫贱者骄人乎?——司马光《田子方教育子击》
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司马光《田子方教育子击》
富贵者安敢骄人!——司马光《田子方教育子击》
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司马光《陶侃惜谷》
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司马光《陶侃惜谷》
执而鞭之。——司马光《陶侃惜谷》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司马光《陶侃惜谷》
可不惧哉!——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灭。——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嘉祐八年,刻於石。——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汉兴以来,始置官。——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彼汲汲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司马光《训俭示康》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司马光《训俭示康》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司马光《训俭示康》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司马光《训俭示康》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司马光《训俭示康》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司马光《训俭示康》
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司马光《训俭示康》
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司马光《训俭示康》
夫士贫贱,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司马光《田子方教育子击》
子击乃谢之。——司马光《田子方教育子击》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司马光《训俭示康》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司马光《训俭示康》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司马光《训俭示康》
乃簪一花。——司马光《训俭示康》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司马光《训俭示康》
韦平家法在,邵杜治声优。——司马光《送云卿知卫州》
三年归奉计,肯顾石渠游。——司马光《送云卿知卫州》
松坚终发石,鱼变即辞流。——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
近郡无飞檄,清时不借筹。——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
欲使文翁教,兼令孟获知。——司马光《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匆匆整棹还。——司马光《阮郎归·渔舟容易入春山》
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司马光《阮郎归·渔舟容易入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