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号称十全老人,在这十全历史功绩当中,大小金川战役占据了一席之地。
乾隆好大喜功的毛病是众所周知的,仅以大小金川战役来说,清朝虽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但过程却是残酷的。
两次对金川地区用兵,耗费了7年的时间,白银更是消耗了多达7000万之巨。
要知道雍正统治结束之后,给乾隆留下的是一个财富富足的国家,即使八旗兵力再退化,也处在巅峰水平,以这样的背景还要耗费如此大的精力,足以看出大小金川战役的艰难性。
这次战役虽然被描绘成了乾隆的盛世武功,但对当时的清朝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毕竟,偏远之地没有为清朝带来多么实际的好处。
可是,如果以现在的眼光再回看大小金川战役,就会发现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乾隆的十全武功也并非好大喜功。
这是一件足以彪炳史册,功在千秋,利在民族的好事,它的价值不能用金钱去简单的衡量。
一、战役打响前的西南背景
大小金川,顾名思义是两条绵延的河流,这两条河流是长江的小支流,身处群山环抱当中,因当地山中出金矿、河中出金沙,而得此名。
这一地带最显著的特征有两个,一个是地势上的险峻,一个是原住民的复杂。
首先,在地势上这一地区从地形图来看,第一阶梯在这里向第二阶梯抬升,而且跨度极其高,造成了山崖林立、群峰陡峻的形势。
地形上的复杂造成了交通的不便,因此也阻碍了山里与山外的交流,气候、土地条件相对严酷、落后。
其次,这一地带的原住民也比较复杂。
有记录以来居住在这一片区域的是羌族人,可随着吐蕃的兴起,使得这里的原住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藏族人来到了这里,并形成了藏族居住区,随之而来的是宗教上的变化,笨教出现在了当地人的信仰当中。
明朝虽然是一个强大的王朝,但对西南地区的管制却十分薄弱,等到了清朝才将青藏地区划入了自身的版图之内。
只不过,管辖的变化也仅仅是版图的变化而已,清朝并未对这一地区实行任何实质性的统治,仅以土司制度为主。
由此也便带来了西南地区的另一个特征,以番治番的土司制度。
1644年,清军入关之后,随即开始了全国的统一战争,直到1650年,小金川的土司率先向清朝提出了依附的请求。
清朝自然接纳了这一依附请求,但却没有派出任何官员与军队,只是允诺小金川的土司仍旧任原职,实行以番治番。
时间来到1723年2月,在年羹尧的建议之下,清朝又重新调整了西南地区的土司,特别是针对大小金川分别设立了土司。
故此,大小金川土司正式分离,清朝的原意是让两个土司分庭抗礼,彼此牵制。
可大金川的沙罗奔并不准备放弃小金川,他活着之时就曾四面出击,侵占周围部落的土地。
1742年,等到他的儿子承袭了沙罗奔这一称号之后,更是对小金川表示出了极强的觊觎之心。
大金川不仅通过联姻手段控制了小金川,更是对明正土司发起了袭击。
上到乾隆,下到地方官员都将西南土司的冲突看作是地方的矛盾,因此处置起来也就十分的不以为然。
二、大小金川战役正式打响
第1次金川战役
第1阶段的作战在贵州总督张广泗的带领之下开始了,乾隆给他调拨了3万军马,配备了地雷、火炮等重型武器。
可前文提到的崇山峻岭、高山险地,为张广泗的行军制造了无数的困难,致使半年的时间清军没有取得任何战果。
士兵们怨声载道,士气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无奈之下,清军只能暂时性撤退。
随即乾隆又更换统兵大将,把讷亲派了上去,但这位讷亲只是一位文臣,却不是一位武将,他对军事一窍不通。
到达战场之后,盲目的指挥清军出击,结果招来的却是伤亡惨重。
久战无果、久攻无效,气得乾隆把张广泗和讷亲通通予以斩首。
旋即,他又派出了心腹大将傅恒统兵,为了增加胜算,他向西南地区又派遣了8000名八骑兵,25,000人的绿营兵队伍。
在傅恒和岳钟琪的配合之下,战事迅速取得了战果,1749年,大金川兵败,金川土司投降。
就这样,第1次金川之战结束了,清廷上下对于耗费时间之久、作战之艰难深有体会。
因此也乐于见到金川投降,只不过清朝没有消除反叛的根源,致使金川地区错误的以为只要投降便能为所欲为。
第2次金川之战
从第1次战役结束,到第2次大金川蠢蠢欲动,时间仅仅过去了6年,这一年大金川又一次攻击他的邻居革布什咱。
乾隆还是本着地方矛盾不擅自插手的原则,放任了土司之间的争斗。
没想到这一放任,致使整个西南地区的土司都变得嚣张异常,小金川土司也开始作乱。
无奈,乾隆只能再次出兵这一次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决定平定整个金川地区,消灭叛乱的根源。
1771年,温福、桂林两员大将带着乾隆划给他们的16,000名士,兵开始对金川地区作战。
首战的目标定在了小金川的身上,金川地区碉堡林立,占据着各个山头,但清军在大炮的支援之下攻击还算顺利,70多天就拿下了百余座碉堡。
当攻击遇到挫折之后,特别是南路清军覆灭之后,乾隆迅速把阿桂派到了川金地区。
阿桂的到来又带来了25,000名士兵,火炮的威力也得到了增强,1000斤以上的巨炮出现在了战场之上。
因此小金川很快便投降,乾隆不再心软,不仅拒绝了投降,还剿灭了小金川的所有势力。
现如今,只剩下大金川还在苦苦支撑。
在讨伐大金川过程当中,清军吃的亏也不在少数,不仅被小金川背后捅刀,就连大降温福也在木果木之战当中战死。
阶段性的惨败使得乾隆再次向前线增派兵力,这一次派出的兵力十分的骁勇。
既有健锐营、火器营,更是从东北老家拉来了真正的八旗兵,把清朝所剩不多的索伦兵也派上了战场。
仅仅是这些高强度的作战兵力就达到了9500,再配合其他的绿营兵,使得这一次作战清军的兵力远远超过了大小金川的军队总数,达到了7万人。
阿桂等将领也不再手软,对于投降、反叛的金川兵一律采取了坑杀的策略,一次就杀了4000人。
大小金川受到恐吓再次投降,但乾隆依然拒绝,疯狂的对金川土司用兵。
7年的时间就在这样的作战当中荒废过去了,军费也犹如水流一样,源源的流向了大小金川。
19万军队,6920万两白银,这是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承受的,可乾隆扛住了。
大小金川平定后,当地番民被迁移走,外来移民进入,苯教被定为邪教,金川地区彻底改变了。
这种改变也使得金川地区彻底融入进了中原王朝,改土归流得以实施,通往青藏高原的道路也畅通了。
还得是大清!靠伪明,行吗?